看病难的背后都有哪些推手?
2016-02-26 风四哥 MedSci原创
当下的“看病难”是一个让人们抓狂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人吃五谷杂粮都会生病,生老病死也是自然规律,但是关于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说法一直甚嚣尘上。在这个互联网资讯井喷的状态下,我们有必要清醒的去辨析这些说法是否合理。要怎么看? 首先看病是真的不容易,无论之前饱受诟病的“黄牛倒卖专家号“还是北上广的大医院几千米的排队,无一例外的说明了看病难是真的。其中原因恐怕还在于优势资源都集中在省会城市的三甲教学医
当下的“看病难”是一个让人们抓狂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人吃五谷杂粮都会生病,生老病死也是自然规律,但是关于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说法一直甚嚣尘上。在这个互联网资讯井喷的状态下,我们有必要清醒的去辨析这些说法是否合理。要怎么看?
首先看病是真的不容易,无论之前饱受诟病的“黄牛倒卖专家号“还是北上广的大医院几千米的排队,无一例外的说明了看病难是真的。其中原因恐怕还在于优势资源都集中在省会城市的三甲教学医院,众多的医学博士硕士扎堆在这种巨无霸式医院。那些政府投入巨大的公立医院,无论软件硬件设施都与偏远地区的缺医少药成了明显对比。因而在个人看病花费报销差距不大的前提下,选择这些三甲医院也是必然。
其次说看并不难也说得通。如果民众的素质比较高,有一定的医学了解,选择住宅附近的社区医院解决一般性小问题也是绰绰有余。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民众的医学素养有待提高,而我们的医学培养模式有着很多的问题,部分社区医院的医生学历低,受教育培训机会少因而能力与大医院的教授比较起来存在各种不足。患者不认可社区医生的工作能力,自然不会按照分级诊疗模式就医,最后一窝蜂似的扎堆大医院和那些需要救治的重危病人去争抢就诊机会,助推了大医院的膨胀式扩张甚至为黄牛倒号创造了机会。
最后不可忽视的是就医文化的影响。数千年的中医文化对国人就医习惯和对于疾病的理解影响颇深。重药轻医的观念根深蒂固,就诊非“名医/神医”不看,出现“呼吸科教授门诊看普通感冒”的情况就见怪不怪了。
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病人需求,众多的公立三甲医院走上了膨胀之路。河南郑大附属一院在2015年的84亿营业收入和近万张住院病床让人震惊,但是最牛医院光环背后掩盖的是医护人员的精力和体力透支。最近的几幅照片让我们看到了该医院在晚上7点依然人山人海,乍看好像春运的北上广火车站广场上摩肩接踵的返乡客流,如果没有人群中那几个穿着白大衣的医护人员证明这还是医院门诊的情况下,没人会相信这是医院里的景象。至于当晚因为病人加床占了医护人员的办公室,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强制分级诊疗势在必行。
在当下这种优质医疗的过度集中前提下,大的公立三甲医院强势掠夺社区医院的资源因而益发受到病人的追捧,也是相当多的大医院巨无霸式扩张的借口。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了资源紧缺,医生工作压力过大,医患关系的进一步恶化。
强制分级诊疗模式的最大好处就是病人就诊前会得到社区医院得到初步筛检,虽然短时间会出现就医难度加大,但是对于那些真正需要大医院紧急救治的病人来说,不会出现在生命垂危时刻一床难求的困境。从长远看,这是一个良性发展方向,会让优质医疗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而不会再出现“白衣女子怒斥黄牛炒专家号”的现象。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看病难#
48
呵呵
78
有意思
65
无奈
130
苦闷
111
嗯不错
108
有见解
107
分析的不错
117
写得好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