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Nat Commun:中国成功开发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2024-01-21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 发表于加利福尼亚

2024年1月13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华伟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

2024年1月13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华伟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卓副教授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王宁宁教授等联合研发的一种新型自供能无导线起搏器的初步研究成果。

心脏起搏器作为植入式医疗电子器械的代表,能够有效调控治疗心律失常疾病,国内年植入量超过10万台。然而,心脏起搏器的电池能源有限,临床实际平均使用寿命在8~10年。许多年轻患者一生需更换多个起搏器,这无疑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负担和手术并发症风险。因此,如何提升心脏起搏器的服役时间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研究团队基于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耦合效应研制了一款胶囊形状的自供能心腔内无导线起搏器(SICP)。

该起搏器的直径6.8 mm、体积约1.52 cc、质量仅1.75 g,在大型动物模型上,自供能心腔内无导线起搏器成功通过自制导管递送系统经静脉微创手术植入到心腔内,并在右心室释放固定在心室肌上。

该起搏器的自发电模块采用高分子材料构筑,可兼容磁共振检查。

项目团队系统性验证了介入手术方式植入到心腔内的起搏器将心脏运动的生物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可行性,伴随着心脏周期性的收缩舒展SICP开路电压能够达到6.0 V,短路电流为0.2 μA,整合电源管理系统和低功耗起搏电路(0.5 ms/1.5 V),实现了对房室传导阻滞疾病模型动物的有效起搏。

持续3周的随访观察评测,自供能心腔内无导线起搏器保持良好的起搏性能,突破了目前自供电心脏起搏器在模型动物体内植入的最长时间纪录,并且实验动物并未出现心脏穿孔、心包积液、血栓等并发症,展示了这种自供能心腔内无导线起搏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同时,作者团队也指出,当前这种自供能心腔内起搏器收集能量的大小受植入部位、心肌本身收缩力情况等因素影响,后续研究将进一步提升器件能量转换效率同时减小器件体积等。

作者指出,该研究工作将进一步推动心脏起搏器的升级变革,为未来实现真正的“一次植入,永久工作”的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华伟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研究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王宁宁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胡奕然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卓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曲学铖博士、刘莹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本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医学科学院高水平临床研究项目、北京市新曦颠覆性技术创新基金等资助。

来源:Liu, Z., Hu, Y., Qu, X. et al. A self-powered intracardiac pacemaker in swine model. Nat Commun 15, 507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44510-6 

相关资料下载:
[AttachmentFileName(sort=100, fileName=Nat Commun:中国成功开发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GetArticleByIdResponse(id=8cec81028652, projectId=1, sourceId=null, title=Nat Commun:中国成功开发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articleFrom=中国循环杂志, journalId=11372, copyright=转发, creationTypeList=null, summary=2024年1月13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华伟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 cover=https://img.medsci.cn/images/20240118/c80aaee477274dd58f0c97e6a8c7b126.jpg, authorId=0, author=, originalUrl=, linkOutUrl=, content=<p style="color: #202020;">2024年1月13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国家心<a href='//www.sandwebs.com/guideline/list.do?q=%E8%A1%80%E7%AE%A1'>血管</a>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a href='//www.sandwebs.com/topic/show?id=0d385098ecf'>心律失常</a>中心华伟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卓副教授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王宁宁教授等联合研发的一种新型自供能无导线起搏器的初步研究成果。</p> <p style="color: #202020;">心脏起搏器作为植入式医疗电子器械的代表,能够有效调控治疗心律失常疾病,国内年植入量超过10万台。然而,心脏起搏器的电池能源有限,临床实际平均使用寿命在8~10年。许多年轻患者一生需更换多个起搏器,这无疑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负担和手术并发症风险。因此,如何提升心脏起搏器的服役时间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p> <p style="color: #202020;">研究团队基于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耦合效应研制了一款胶囊形状的自供能心腔内无导线起搏器(SICP)。</p> <p style="color: #202020;">该起搏器的直径6.8 mm、体积约1.52 cc、质量仅1.75 g,在大型动物模型上,自供能心腔内无导线起搏器成功通过自制导管递送系统经静脉<a href='//www.sandwebs.com/topic/show?id=df8950505a2'>微创</a>手术植入到心腔内,并在右心室释放固定在心室肌上。</p> <p style="color: #202020;">该起搏器的自发电模块采用高分子材料构筑,可兼容磁共振检查。</p> <p style="color: #202020;">项目团队系统性验证了<a href='//www.sandwebs.com/topic/show?id=ff81252e49b'>介入手术</a>方式植入到心腔内的起搏器将心脏运动的生物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可行性,伴随着心脏周期性的收缩舒展SICP开路电压能够达到6.0 V,短路电流为0.2 &mu;A,整合电源<a href='//www.sandwebs.com/guideline/list.do?q=%E7%AE%A1%E7%90%86'>管理</a>系统和低功耗起搏电路(0.5 ms/1.5 V),实现了对房室传导阻滞疾病模型动物的有效起搏。</p> <p style="color: #202020;"><img style="color: #333333;" src="https://img.medsci.cn/images/20240118/c80aaee477274dd58f0c97e6a8c7b126.jpg" /></p> <p style="color: #202020;">持续3周的随访观察评测,自供能心腔内无导线起搏器保持良好的起搏性能,突破了目前自供电心脏起搏器在模型动物体内植入的最长时间纪录,并且实验动物并未出现心脏<a href='//www.sandwebs.com/topic/show?id=0d1ce5437ef'>穿孔</a>、心包积液、<a href='//www.sandwebs.com/guideline/search?keyword=%E8%A1%80%E6%A0%93'>血栓</a>等并发症,展示了这种自供能心腔内无导线起搏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p> <p style="color: #202020;">同时,作者团队也指出,当前这种自供能心腔内起搏器收集能量的大小受植入部位、心肌本身收缩力情况等因素影响,后续研究将进一步提升器件能量转换效率同时减小器件体积等。</p> <p style="color: #202020;">作者指出,该研究工作将进一步推动心脏起搏器的升级变革,为未来实现真正的&ldquo;一次植入,永久工作&rdquo;的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p> <p style="color: #202020;"><img style="color: #333333;" src="https://img.medsci.cn/images/20240118/6cc4cd007e974dbfac6a61ed2c7a6a37.jpg" /></p> <p style="color: #202020;">国家心<a href='//www.sandwebs.com/topic/show?id=e3eb89e17fb'>血管病</a>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华伟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研究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王宁宁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p> <p style="color: #202020;">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胡奕然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卓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曲学铖博士、刘莹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本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a href='//www.sandwebs.com/search?q=%E8%87%AA%E7%84%B6%E7%A7%91%E5%AD%A6%E5%9F%BA%E9%87%91'>自然科学<a href='//www.sandwebs.com/sci/nsfc.do'>基金</a></a>、中国医学科学院高水平临床研究项目、北京市新曦颠覆性技术创新基金等资助。</p> <p style="color: #202020;">来源:Liu, Z., Hu, Y., Qu, X. et al. A self-powered intracardiac pacemaker in swine model. Nat Commun 15, 507 (2024). <a href="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44510-6"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44510-6</a>&nbsp;</p>, belongTo=, tagList=[TagDto(tagId=2413, tagName=心脏起搏器)], categoryList=[CategoryDto(categoryId=2, categoryName=心血管, tenant=100), CategoryDto(categoryId=20656, categoryName=梅斯医学, tenant=100)], articleKeywordId=0, articleKeyword=, articleKeywordNum=6, guiderKeywordId=0, guiderKeyword=, guiderKeywordNum=6, opened=1, paymentType=1, paymentAmount=0, recommend=0, recommendEndTime=null, sticky=0, stickyEndTime=null, allHits=1694, appHits=30, showAppHits=0, pcHits=144, showPcHits=1664, likes=0, shares=3, comments=1, approvalStatus=1, publishedTime=Sun Jan 21 01:18:00 CST 2024, publishedTimeString=2024-01-21, pcVisible=1, appVisible=1, editorId=6529998, editor=心血管新前沿, waterMark=0, formatted=0, deleted=0, version=2, createdBy=f63e4754896, createdName=侠胆医心, createdTime=Sun Jan 21 02:19:46 CST 2024, updatedBy=4754896, updatedName=侠胆医心, updatedTime=Sun Jan 21 02:20:08 CST 2024, ipAttribution=加利福尼亚, attachmentFileNameList=[AttachmentFileName(sort=100, fileName=Nat Commun:中国成功开发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guideDownload=1, surveyId=null, surveyIdStr=null, surveyName=null)
Nat Commun:中国成功开发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82930, encodeId=205321829306c,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110516818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心脏起搏器#</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1681, encryptionId=f1105168184, topicName=心脏起搏器)],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Jan 21 02:20:08 CST 2024, time=2024-01-21, status=1, ipAttribution=加利福尼亚)]
    2024-01-21 梅斯管理员 来自加利福尼亚

相关资讯

首届进博会展品落地成果:最小心脏起搏器已经获准国内上市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给企业带来的溢出效应十分明显,也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了解到,首届进博会上的明星产品——美国美敦力公司带来的世界最小心脏起搏器Micra已于今年6月获批在国内上市。传统的心脏起搏器大约是一个茶袋的大小,需要植入上胸部,而Micra是无导线起搏器,其长25.9毫米,体积1.0立方厘米,重量仅2克,体积比传统心脏起博器缩小

刘霞主任的课程更新完毕啦!即刻去学习!

刘霞《手把手教你读懂起搏器心电图》更新完毕啦!即刻去学习!

NEJM:心脏起搏器或除颤器二次使用的感染风险

对心脏起搏器或除颤器进行消毒和重复使用,患者2年内感染或器械相关死亡的发生率为2.0%,这一发生率与在使用新设备的匹配对照患者无显著差异

​心脏病人救星,无需电池“自我”续航的心脏起搏器来了!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以及磁共振检查技术的革新,兼容MRI的心脏植入式电子器械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患者相关意识的提升,MRI兼容心脏植入式电子器械的植入量近年来也较为迅速。

“全球小心脏起搏器”在进博会宣布上市,预计年底进入医院

全球最小的心脏起搏器“Micra”正式上市,预计2019年底进入医院。11月7日下午,在第二届进博会7.2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内,跨国医疗科技公司美敦力宣布Micra正式上市展商方面透露,这一产品体积仅有维生素胶囊大小,比传统心脏起搏器减小93%,重量仅约2克,将以微创方式“进驻”心律失常患者心脏,无导线、无囊袋,患者甚至感觉不到其存在,成为心脏健康的“隐形卫士”。Micra个头虽小却拥有强大的

FDA建议手机远离心脏起搏器

日前,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正在重申其公开警告,消费电子产品应与心脏起搏器保持在至少6英寸的距离。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