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研究所:覆盖用户上百万,已为6万抑郁症患者构建社群网络
2020-09-05 向莲华 动脉网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披露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3.5亿人罹患抑郁症,近十年来患者增速约18%。目前中国有1.8亿泛抑郁人群,抑郁症患者已达9500万。抑郁症已成为一亿中国人的噩梦。
“得了抑郁症会让人变丑吗?”这个问题乍一看就像是一个普通爱美人士提出的一个稀松平常的疑问。但是在短暂的笑谈过后,很难会有人注意不到一个沉重的话题——抑郁症。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披露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3.5亿人罹患抑郁症,近十年来患者增速约18%。目前中国有1.8亿泛抑郁人群,抑郁症患者已达9500万。抑郁症已成为一亿中国人的噩梦。
“没人觉得我病了,他们只是觉得我想太多了。”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比病症更可怕的,是他人的漠视和不理解。近年来与抑郁症有关的热门事件和明星事件频发,许多地区也逐渐推动抑郁症的教育讲座和知识普及。但即使是这样,在网上仍可以看见许多人对抑郁症患者的冷嘲热讽。
痛苦不被理解,求助得不到回应,这使得许多抑郁症患者选择关闭向外界寻求帮助的通道,于是酿成无数的悲剧。只不过有部分患者在面对抑郁症时,会选择主动寻求心理治疗。
一名抑郁症患者的创业之路
“我叫任有病,是抑郁研究所的所长。”
2018年初,任可在北京安定医院拿到了自己的诊疗单。“重度抑郁”、“中度焦虑症”、“严重自杀倾向”这三个词无一不刺激着任可的神经,病耻感如同黑色油漆将任可浸没。在这种情况下,任可像一名溺水者朝医生伸出了双手,可是得到的结果却不尽人意。
抑郁研究所创始人 任可
对于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医生而言,抑郁症就像是外科门诊的感冒一样常见,但它的痊愈却不像感冒那样快速。全国上千万抑郁症患者,医生很难为患者提供长期的一对一心理咨询和治疗。任可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以抑郁症患者的身份体会到了抑郁症治疗的艰难。
确诊患有抑郁症之后,任可将自己的心理历程以日记的方式分享到了社交平台上。通过这些日记,任可清楚地知道自己和抑郁症斗争了多少天,在治疗过程中得到了多少来自朋友的关怀。最终在2018年年末,任可确认自己已和抑郁症握手言和,走出了抑郁症的黑色阴影。
令人没想到的是,任可的抑郁日记最终拯救的不只是她自己。随着日记的更新,有越来越多的抑郁症患者在评论区留言倾诉,这些文字承载着的不仅是任可的过往,更是他人的寄托。
于是,任可萌生出了一个想法,建立一个抑郁症患者社群,一个独属于抑郁症病友的栖息之地。从2018年开始,任可就在知乎、贴吧、豆瓣等平台建立了抑郁症话题圈,并逐渐发展成为抑郁症领域的KOL。2018年9月,基于“所长任有病”这一IP庞大的粉丝量,抑郁研究所诞生了。
拥抱互联网,提供线上医疗服务
目前我国心理、精神疾病的医疗资源相当短缺。截至2017年底,全国精神心理医生人数为2万名左右。在缺乏就医渠道、找不到匹配大夫的情况下,患者的就医率不到10%。庞大的抑郁症患者基数、系统性治疗的缺乏、医疗资源的不对等,导致多数患者不能得到完整、高质量的治疗。
任可认为,抑郁症的治疗有着客单价高、治疗周期长的特点,通过互联网进行抑郁症管理相比线下治疗来说更便捷。而且任可曾在多家互联网担任产品经理,擅长根据用户需求制订产品模型。多方考虑之下,任可决定采用互联网运营的方式,为抑郁症患者提供服务。
从医生的角度来看,精神疾病与其他疾病不同,患者诊疗时需要医生花更多的时间去倾听和沟通,跟患者讲清疾病的原因、治疗方案。安肯医疗创始人兼抑郁研究所顾问杨怡博士认为,抑郁症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借助到非药物的治疗手段,然而这是公立医院难以提供的。
多场景提供治郁服务
抑郁研究所以公众号为依托,从疾病教育、心理咨询、网友互助入手,上线知识付费课程和相关电商产品,为患者提供了内容科普、康复课程、药物指南、电商产品等一系列解决方案。
抑郁研究所业务构成
心理测评
抑郁研究所的《泛抑郁人群自评量表》是以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着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为主要参照,并结合了精神类专科医院临床经验而编制的一款适用于泛抑郁人群的标准参照类诊断型测验量表。
六大因子分析
公共疾病教育
对于许多抑郁症患者而言,专业的心理认知疗法在理解和应用上更偏晦涩,于是抑郁研究所将这些内容拆分为更简单易懂的内容产品,为患者提供内容科普和知识付费课程。
在康复课程方面,服务对象不一定只是患者,也有可能是患者的家属。课程的内容以抑郁症知识科普、就医指南、用药指南为主。
药物+心理治疗
目前在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上,不能单靠药物治疗或心理咨询,两者需相辅相成。患者可通过抑郁研究所对接到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付费获取心理咨询服务和医师陪伴服务。
而在更严格的药物治疗上,患者应尽量做到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抑郁药物,并在精神专科医院进行系统的检查治疗。因此,抑郁研究所通过和专业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一方面解决了患者就医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医院获客难的问题。
电商产品
通过和电商的合作,抑郁研究所的线上商城能够为患者提供减压产品,帮助患者减缓精神压力。商城主要产品包括四类,以谷维素、褪黑素为主的非处方保健药品,以香薰、扩香石为主的情绪舒缓类产品,以艺术品、水彩画为主的治愈类产品,以及心理学书籍。
活动陪伴
线上,抑郁研究所建立了病友社群。患者在入群登记时,需要向工作人员提供自己的基本信息和病史,工作人员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匹配不同属性的社群,帮助患者之间更顺畅地交流。
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更懂得痛苦,基于患者角度出发,抑郁研究所推出了“陪伴者计划”。
所谓陪伴者计划其实就是以朋辈咨询的方式组织患者互相陪伴度过危险期,并辅以作业疗法完成精神康复。患者之间每天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情绪变化和抑郁感受,最大程度地做到共情。
线下,抑郁研究所会组织线下病友互助会,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陪伴和服务。
自杀干预
这是一场时间与生命的赛跑。
抑郁研究所提供的自杀干预服务会为每一个加入社群的患者设置“求生锦囊”。患者在入群登记时,可提供自己基本信息及病史,工作人员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匹配不同属性的社群,如“产后抑郁群”,“留学抑郁群”,“抑郁家属群”等,以帮助患者更安全、高效的交流。自杀干预服务目前已完成多起抑郁症患者自杀事件的解救。
目前,抑郁研究所的内容已经受到了上百万粉丝关注,有超过6万的抑郁症患者注册进入了抑郁研究所的病友社群。
解决精神专科医院获客难题
国内心理精神领域供给端方面,许多医院和心理咨询端对用户场景的了解不够,这些机构在抑郁症垂直内容上有着较大需求。
2019年12月,抑郁研究所对外发布了《2019中国抑郁症领域蓝皮书》,从抑郁症的病状、治疗、市场等多个方面进行剖析,向外界展示了抑郁症的全貌。这份报告一经发布就被中科院心理所、西南交大、北师大心理等80多家机构和媒体平台转发。
相比于公立医院,私立精神专科医院在公信力、资源条件、获客等方面存在劣势。私立精神专科医院每年需要花费大量费用对医院进行宣传推广和引流,如户外推广、地推、网站竞价等方式,但效果却不尽人意。
因此抑郁研究所在医院导流上具有较大市场。对于需要进行系统性治疗的患者,抑郁研究所会将其导流给专业医院。一方面节约了患者时间和精力,不需要患者自己寻找机构进行治疗,另一方面可帮助精神门诊精准获客。
目前抑郁研究所建立了严选专家团队,已与数百位精神科医师、持证心理咨询师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十多个城市的精神医院实现降本增收。
针对未来发展,任可表示将继续深耕心理健康领域,推进社群患者的知识教育,拓展市场业务,实现付费转化和商业变现。同时抑郁研究所也会尝试开拓B端业务,为企业提供团体咨询、员工精神体检等服务。
抑郁研究所目前正在开展Pre-A融资计划,所融资金主要用于内容制作和市场运营。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研究所#
89
#抑郁症患者#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