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突发凝血异常,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2022-05-23 陈旭 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医学检验部 “检验医学”公众号
患者,男,7岁,于入院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鼻出血,偶尔量大,自行卫生纸填塞,鼻出血可止住,反复间断发作,因入院当日早晨再发鼻出血,头晕、乏力,伴呕吐血性分泌物,就诊于我院,门诊以“鼻出血”收入院。
前 言
日常工作中,如遇见突发凝血异常,且PT、APTT明显升高,在排除抗凝药物的使用、肝脏生成障碍后,我们应该考虑鼠药中毒的可能。
案例经过
患者,男,7岁,于入院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鼻出血,偶尔量大,自行卫生纸填塞,鼻出血可止住,反复间断发作,因入院当日早晨再发鼻出血,头晕、乏力,伴呕吐血性分泌物,就诊于我院,门诊以“鼻出血”收入院。
入院后立刻展开相关检查,血常规结果示患儿贫血,其HGB 92g/L,PLT 306×109/L;肝肾功能指标正常;凝血检测结果示PT>200s、APTT 98.4s。检测结果如下图:
检验结果提示患儿轻度贫血,由于患者鼻出血有时量较大,这也是其贫血的原因。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患儿PT、APTT如此延长呢?
我们电话联系了临床,临床告知我们该患儿平时无出血史,其家属告知临床患儿未服用相关药物以及近期未使用抗生素。我们根据该结果,考虑患儿可能是误服了鼠药,才出现PT、APTT爆表,其家属也许并不知情。建议临床开展凝血因子检测,其检测结果示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缺乏,这也进一步证实了我们的猜想。结果如下:
诊疗经过:用维生素K肌注促进凝血因子生成,予以止血敏、止血芳酸止血等对症治疗。
经首次治疗后,次日检查患儿凝血功能,PT变为35.1s、APTT40s。说明输注维生素K疗效较好。临床继续维生素K肌注促进凝血因子生成,营养脏器等治疗,继续头孢泊肟分散片口服。患儿PT、APTT变化情况如下表:
案例分析
该患儿平时无出血表现,发病突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误服鼠药,抗凝血类灭鼠药中毒机制为: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在其各自的分子结构中都含有数量不等的γ- 羟基谷氨酸残基,在肝脏合成的过程中需依赖维生素K参与羟化反应,而抗凝血类灭鼠药能够干扰维生素K 参与谷氨酸γ-羟基形成γ- 羟基谷氨酸,从而使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活性降低,PT、APTT延长,进而引起出血[1]。
而对于鼠药中毒,首选治疗方案是输注维生素K,且根据患者中毒程度不同,治疗剂量也有不同。由于抗凝血类老鼠药在体内药效时间相对较长,所以其治疗疗程也较长,若疗程短,病情容易复发,治疗一般为2到3个月,对于重度中毒患者,应随诊至少6个月,定期复查凝血功能,避免病情复发[2]。
总 结
对于不明原因的PT、APTT延长,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常见原因,如抗凝药物的过量使用、肝脏功能的异常导致的凝血因子生产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导致的维生素K的缺乏,同时,也不能忽略鼠药中毒的可能。
参考文献
[1]王迎,杨仁池,刘永泽,等. 抗凝血杀鼠药中毒九例临床观察[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9,13(6):192.
[2]姜毅,冯震,高艳斌. 1例溴敌隆中毒与出血性疾病的鉴别分析[J.吉林医学,2009,30(17):2031.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学习#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