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2”导演打造国内首部医生题材纪录片《医》
2014-09-05 佚名 凤凰资讯
导语:当前社会,医患矛盾频现,医生群体经常备受社会抱怨、嘲讽和诟病。媒体充斥着对医生群体的负面报道,却忽视了他们真实的一面。因此,凤凰网发起并联合《舌尖II》导演丁正团队共同打造国内首部反映医生真实生存状态的系列纪录片《医》。 舆论漩涡中的医生群体应得到更多尊重 9月3日,国内首部反映医生真实生存状况的五集系列纪录片《医》在上海正式与观众见面。据悉,该片是由跨媒体平
舆论漩涡中的医生群体应得到更多尊重
9月3日,国内首部反映医生真实生存状况的五集系列纪录片《医》在上海正式与观众见面。据悉,该片是由跨媒体平台凤凰网与飞利浦集团共同拍摄完成,并选择在沈阳、北京和上海这些病人最为集中的城市的三甲医院和民营医院取景,片中的主人公也来自于急诊、儿科、心外等每天承载着成百上千看病压力的科室。
拍摄纪录片的初衷源于理解
与以往大所不同,凤凰网与飞利浦合作推出的纪录片《医》,并没有迎合社会大众对于医疗服务潜在的不满或批判态度,而是以客观、真实、求真的立场,走进了医疗一线辛劳苦累的医护群体,全实时地反映了医护人员高强度、超压力的工作环境和疲惫不堪的生存状态。
医生这个掌管每一个人生命的重要职业,却没有赢得应有的尊敬,反而时常以负面形象出现在舆论批判之中。但对于这群饱受民众指责和攻击的群体,普通人对于他们的工作压力和心路历程是关注极少极少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医》的出现正是媒体为唤起社会客观公正地理解医生做出的第一步。“就像医生的理想应该是救死扶伤,媒体人的理想,应该是唤起这个社会对善良和公正的关注和信仰。我想这也是凤凰网希望通过这部纪录片想传达的另一个信息。”该纪录片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凤凰卫视集团副总裁梁云波谈到。
由于医疗资源紧张,中国医护人员承担了超乎想像的医诊压力。在中西部地区,很多地方1000人只能配备1名医护人员。
“由于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平衡,医生经常需要在超负荷的工作量和巨大的压力下,来履行自己的职责与使命。我们敬佩他们的这种奉献精神,但作为医疗企业其实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帮助医生在更短的时间内看更多的病人,或者说能让病人得到更好的看病体验。”作为医疗企业的代表,同时也是《医》纪录片的重要合作伙伴,飞利浦医疗中国区总裁张文明认为,中国医疗行业面临的挑战,其实不是医生和病人的直接冲突,最根本的还是扩大国内的医疗覆盖面和诊断水平。
《医》观影会的首映仪式和沙龙讨论由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闾丘露薇主持,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巡视员廖新波、凤凰新闻评论员唐驳虎和医生张强等社会名人和医界代表出席,沙龙还设置了“媒体与医”和“何为医者”两大议题,在中国式医疗困境下,倡导对医生群体价值的尊重和认可。
外界对医生的期待过高
近日舆论披露的诸如“家属拒绝签字、产妇惨死手术室”之类的医疗新闻事件层次不穷,将媒体与医的关系又一次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在观影会主题沙龙《媒体与医》讨论环节中,中欧商学院医疗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指出,当下中国的医疗矛盾,并不是医患人员直接的冲突。深究医疗纠纷频繁的深层次原因,归根结底,是整体社会运行机制的客观表现。与公共服务、食品卫生、环境安全、建筑质量等其他重大行业一样,医疗服务也深陷失信、怀疑、排斥的纠葛之中,恰恰是医护工作者凭借个人的贡献和坚持,才使得医疗没有滑跌至同样泛滥的失控状态。
一个社会资源配置失衡、国民福利偏低、公共服务匮乏的社会,决定了医疗资源永远是稀缺品,医护人员永远会超负荷劳累。而一个公正难期、平等失衡、个人维权艰难的社会里,医患双方,又都处于迫于无奈而拼命自保的尴尬境地。
凤凰新闻评论员唐驳虎和《健康界》总编辑赵红认为,媒体往往会有一些民粹的冲动,觉得老百姓的一些要求必须马上得到满足,对医生的期待过高。媒体不应滥用媒体权利,用语言暴力来伤害医生群体。
由于缺乏对社会关系的信任,每个机构、每个人都只能采取一切手段,减轻自我责任,推卸自我义务。但这种单方面自我保护的措施,就造成了社会运转中的层层壁垒和门槛,造成了事难办、门难进的严重阻滞。
医者的本质就是把病人看好
有统计数字显示,由于医疗资源紧张,在城市中每个医生每天所面对的病人数超过300人,而在农村这个数字要超过1000人。医生的职责决定了他们不能拒绝病人,只能压缩每个病患的看病时间和本已经少得可怜的私人时间。
《医》纪录片之《激战》在新闻发布会上首映,得到了业界人士和各媒体的一致好评。片中的主人公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张晖出席发布会,并参加了关于《何谓医者》的沙龙讨论。张晖像媒体表示,作为医生面对很多无法治愈的患者,能够给予更多的是帮助和关爱。病人需要更多的尊重和爱好,医生同样需要病人的理解和尊重。
反观历次的医患纠纷,当事件双方,都处于严重的不信任、不合作、设置门槛推卸一切责任的时候,任何一件事,都是艰难而冲突重重的。医患家属认为医院门难进、事难办,医护人员恐惧家属的攻击从而保持公事公办的态度,也少去了很多“救死扶伤”的职业光环。
著名血管外科专家张强指出,医生的最重要的本质就是把病人看好。医生应该回归这一本质。体制内的医生因为更多的精力被评职称、考试所占用,容易忽略了医生治病救人的本质。
据悉,《医》纪录片中的《回归》一集就是讲了医生在追求个人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回归医者本质的故事。而《暖春》一集,则正是讲述了与最近“冰桶挑战”相关的照顾“渐冻人”医生群体的故事。
(凤凰资讯《凤凰网联手飞利浦拍摄国内首部医生题材纪录片《医》》)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纪录片#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