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盘点:Radiology2018年1月汇总!(续)

2018-03-24 shaosai MedSci原创

【盘点】Radiology2018年1月汇总!(续)

Radiology::动态增强(DCE)及动态磁敏感增强(DSE)MR成像在大脑胶质瘤的多种中心标准化评估

目的:通过多中心获取并分析动态增强(DCE)及动态磁敏感增强(DSE)标准MR成像序列的可行性,以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肿瘤新的分类为依据,预测并验证肿瘤级别的准确性,并将结果发表在Radiology上。

材料及方法:所有中心的当地调查伦理委员会同意本次研究,所有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回顾性分析3.0T检查的7个中心100例胶质瘤病人,所有术前检查序列相同,包括DCE及DSE序列。两名阅片者独立分析map图中容积灌注热点:转移常数(K trans),血浆(v p)以及血管外间隙(v e)容积,浓度曲线下原始分布区面积,相对脑血容量 (rCBV)。用Kruskal-Wallis 和Mann-Whitney U 检验分析在肿瘤级别及细胞亚型间参数的差异。用受试者特性曲线分析诊断准确性。

结果:所有患者接受全部序列检查。94例病人成功获取灌注图。两名阅片者在DSC及DCE派生的参数评估中获得良好一致性。在DCE序列派生的参数中v p和v e岁对胶质瘤病人诊断准确性最高(受试者曲线下面积 [Az] = 0.847 和 0.853),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P > .05)。在低级别胶质瘤中,虽然v p和rCBV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5),在异柠檬酸脱氢酶野生型肿瘤中均明显中度增加。

结论:标准多中心获取并分析DCE及DSE MR成像是可行的并有高度可复制性。这两种技术在胶质瘤分级中显示出可比拟的、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Radiology:经动脉导管化疗联合阿霉素微球洗脱术(DEB-TACE)评估肿瘤生物学及肝细胞肝癌(HCC)5年移植复发率

目的:评估肝细胞肝癌进行肝移植患者经动脉导管化疗后肿瘤生物学及免疫学标志反应,为移植后复发风险制定最优移植前的方案,并将结果发表在Radiology上。

材料及方法:伦理委员会批准本次HIPAA兼容回顾性研究,93例病人(男73例,女20例;平均年龄,59.6岁;区间:23-72岁)行TACE联合阿奇霉素微球洗脱术(DEB-TACE),并在2011年7月7日至2016年5月16日5年内行肝移植。DEB-TACE术反应以修改后的实体肿瘤反应评估标准为基础。影像反应及术后移植复发与人口统计学、肝功、基本免疫标志、治疗剂量等比较。治疗后反应及复发用单变量及多变量统计学方法分析,验证和倾向评分匹配评估影响复发因素来评价DEB-TACE反应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 87%患低级别(0、1、2级)肿瘤病人显示良好的长期治疗反应(完全反应,49%;部分反应,38%;病情稳定[SD]及部分疾病进展[DP],13%),而高级别肿瘤(3、4级)病人只有33%显示良好的长期治疗反应(完全反应,0%;部分反应,33%;SD或DP,67%)。进行治疗的93例病人中,82例行移植后随访(平均时间,757天)。7例(9%)病人复发(移植后平均时间,635天)。86%病人对DEB-TACE术反应不良(SD或DP),占SD或DP病人的35%(P<0.001)。肝移植前只常规使用变量法,产生一个肝移植术后复发风险验证模型,一致性统计结果为0.83。验证模型的敏感性为83.6%,特异性为82.6%,悲观估计阴性预测值为98.4%。

结论:DEB-TACE术后反应与肿瘤生物学及移植术后复发风险相关,与肝移植后HCC复发可能相关。


Radiology:肝肿瘤模型小鼠不可逆性电穿孔的早期代谢反应并预测治疗效果探究

本研究旨在验证18F-FDG PET 标记物可用来早期发现肝脏肿瘤小鼠模型肝肿瘤不可逆性电穿孔(IRE)的治疗反应,并将结果发表在Radiology上。

对小鼠肝脏左内叶及左外叶植入McA-RH7777肝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在7天左右生长长径约5mm左右,并利用MRI进行扫描确认。植入IRE电极条,对肝左内叶肿瘤组织进行消融。左外叶肿瘤作为对照组。利用PET/CT、MR成像在基线和IRE三天后进行扫描。在IRE14天后再次进行MR扫描。经过14天的随访,对小鼠进行处死并进行苏木精、CD34和半光天冬酶染色。在IRE3天后计算最大标准化摄入率(ΔSUV max)。利用轴位T2加权成像测量肿瘤的最大径变化(ΔD max)。比较ΔSUV max 、ΔD max。利用半光天冬酶-3-染色切片计算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评价14天后ΔSUV max 3天后 ΔD max(或细胞凋亡指数)。

结果为,ΔSUV max and ΔD max和细胞凋亡指数在治疗和未治疗的肿瘤间具有显着性差异(P < .001)。在治疗的肿瘤中,IRE3天后ΔSUV max与IRE14天后ΔD max和细胞凋亡指数 具有强相关性。

本研究表明, 18F-FDG PET参数能够作为小鼠模型肝肿瘤IRE治疗后反应早期发现的标识物。


Radiology:特发性REM睡眠障碍黑质高信号会丢失?

本研究旨在验证是否3.0T磁共振磁敏感(SW)加权图像有助于识别特发性快速动眼睡眠障碍(iRBD)患者罹患蛋白病高风险的价值,并将结果发表在Radiology上。

本研究共纳入了18例患有iRBD的患者,并行3.0T SW成像及123I-FP-CIT SPECT成像,并与18例健康志愿者及18例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比较。由两位阅片者独立地评价图像。利用Kruskal-Wallis 检验评价123I-FP-CIT 摄入率,利用Cohen κ评价组间及组内一致性。根据NH状态,评价iRBD患者随访后蛋白病转变情况。

结果为,在7例iRBD患者中NH完整,11例患者小时。在7例NH完整的患者(平均3.22 ± 0.47)和健康志愿者(评价3.37 ± 0.47)的123I-FP-CIT摄入率相似。在11例iRBD且有NH丢失患者(平均为, 2.48 ± 0.44)中123I-FP-CIT摄入率明显低于健康志愿者(平均为, 3.37 ± 0.47; P < .001)但较PD患者(平均为, 1.80 ± 0.33; P < .001)高。组间和组内一致性均较好(κ > 0.9)。有5例iRBD且NH丢失的患者在神经成像的18个月后出现帕金森或痴呆征象。

本研究表明,3.0T SW成像可以作为iRBD患者发生短期蛋白质病风险的有利工具。


Radiology:定量CT和肺功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肺气肿性和非肺气肿性气体陷闭的价值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类肺气肿性和非肺气肿性气体陷闭验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CT亚型,并试图利用临床和肺功能数据预测并分级肺气肿气体阻塞,研究人员将结果发表在Radiology上。

本研究共纳入了202例患者(男性159例,平均年龄70岁),并行CT扫描及肺功能检查。CT扫描均在吸气末和呼气末进行,并利用2种软件进行分析。利用吸气末及呼气末CT阈值差异得到气体陷闭(吸气末和呼气末CT值少于-950HU的区域与呼气末CT值少于-856HU的区域比值),并利用配准分析进行两组比较。跟军肺气肿对总体气体陷闭的贡献,基于人体测量学和肺功能数据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训练和验证来对COPD患者进行分类。

结果为,通过呼气末和吸气末CT密度阈值差异得到的气体陷闭与配准得到的气体陷闭具有高度相关性(r = 0.99)。根据CT亚型对患者分为4组:经典肺气肿性气体陷闭、功能性气体陷闭、混合型重度气体陷闭和混合型轻度气体陷闭。预测模型包括1秒用力呼气体积/肺活量、1秒用力呼气量百分比、二氧化碳扩散力百分比、和体重指数,并作为CT上肺气肿回归量。

本研究表明,肺气肿和肺气肿性气体陷闭的相对贡献量可通过CT呼气末和吸气末密度阈值差异精确评价,肺气肿的CT评估等级可通过肺功能和身体指数进行预测并应用于临床


Radiology:深度学习与动脉自旋标记

本研究旨在利用深度学习算法改善动脉自旋标记(ASL)灌注图像的准确性和显着性,并将结果发表在Radiology上。

对于利用配对剪影生成的ASL图像,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作为深度学习算法。利用6或7个健康志愿者常规伪连续ASL或114例不同疾病患者Hadamard编码伪连续ASL图像的平均值得到真实灌注图像。训练CNN来从一小部分(2或3)剪影图像中得到灌注图像,并由交叉验证进行评价。来自患者组的CNN进行26个脑卒中组中进行测验。对于均方差和放射学评分,利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等级符号检验比较CNN与常规平均方法。

结果为,对于健康志愿者和患者、脑卒中患者单独测试,交叉验证中CNN均方差约低于常规平均方法的40%(P < .001)。对脑卒中脑梗感兴趣区分析表示CNN得到的脑血流量图的均方差(19.7 mL per 100 g/min ± 9.7)要小于常规平均方法得到的脑血流量均方差(43.2 ± 29.8) (P < .001)。放射学评分显示CNN处理噪声和运动和或分割伪影的效果要优于常规平均方法(P < .001)。

本研究表明,与常规平均方法得到的ASL图像,CNN能够产生更优质、更准确的ASL图像。


Radiology:每一次强化,都会有对比剂存留在你的体内

本研究旨在对非侵入测量系统评价骨中钆剂沉积情况并探究钆剂对比剂增强与骨中钆剂沉积的关系,研究人员将结果发表在Radiology上。

本研究纳入了11例有进行GBCA强化史的患者和11例性别、年龄匹配且无GBCA强化史的健康对照组。对每位患者进行X线荧光检查测量胫骨钆剂沉积。利用单侧T检验比较暴露组和对照组的钆剂浓聚情况。利用线性回归分析GBCA注射剂量与骨中钆剂浓聚的关系。

结果为,在暴露组(平均为1.19 μg Gd/g骨盐 ± 0.73)钆剂浓聚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为, -1.06 μg Gd/g骨盐± 0.71) (P = .01)。在GBCA注射剂量与骨中钆剂浓聚间具有正性相关(R 2 = 0.41);每注射1mL GBCA钆剂浓聚增加0.39 μg Gd/g 骨盐± 0.14。

本研究表明,X线荧光检查能够无损地在体评价骨中钆剂沉积。在健康人中进行一次GBCA注射就会有钆剂存留。


Radiology:腰椎MRI报告在后背部疼痛诊疗中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验证是否纳入腰椎MRI报告数据对初级诊疗人群临床治疗下调具有影响,并将结果发表在Radiology上。

本研究纳入了非症状性患者腰椎MRI常见表现的报告数据。在将腰椎MRI纳入检查1年后,回顾性电子病历分析。在研究期间共有4527例有下背部疼痛并进行腰椎MR检查的患者,其中有375例患者由初级诊疗医生开具MR检查,除了退行性变之外无其他病变,在MR检出后的1年内至少进行了1次随访。利用单变量和多变量统计模型比较腰椎MR诊断意见前后的差异来评价两组治疗率。

结果为,在有腰椎MR诊疗意见组,患者被建议进行脊柱专家就医的可行性要比无腰椎MR诊疗意见组减少12%(137/187[73%] vs 159/188 [85%]; P = .007),且进行再次影像学检查的可能性减少7% (7/187[4%] vs 20/188 [11%]; P = .01)。介入治疗与麻醉处方中的任何变化(53/188 [28%] vs 54/187 [29%]; P = .88)或下背部手术率均无显着相关性(24/188 [13%] vs 16/187[9%]; P = .19)。

本研究表明,将腰椎MRI诊断报告纳入到诊疗评价中与降低下背部疼痛医院管理医疗资源使用率具有相关性。


Radiology:R132H突变弥漫性胶质瘤中的BOLD 血管异常调节的程度更严重

本研究旨在验证弥漫性胶质瘤R132H突变状态对肿瘤切除术后血管异常条件程度和残余血氧水平依赖异常程度的影响,研究人员将结果发表在Radiology上。

本研究共纳入了39例弥漫性胶质瘤并行术前平面回波成像和BOLD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患者。BOLD血管异常条件图是通过识别时间轴上相似与肿瘤且不同于正常脑组织的体素得到的。肿瘤和血管异常条件上的空间叠加区域时利用Dice系数得到的,肿瘤边缘外的BOLD异常区域定量为仅BOLD异常分数(BOF)。利用线性回归模型评价肿瘤手术切除后R132H状态对Dice系数、BOF和残余BOLD异常的影响。

结果为,与R132H野生型(R132H-)胶质瘤比较,R132H-突变型(R132H+)胶质瘤在BOLD异常和肿瘤具有更明晰的空间叠加(R132H+和R132H-平均Dice系数分别为0.659 ± 0.02、0.327 ± 0.04; P < .001)、较少的肿瘤边缘外BOLD异常(R132H+和R132H-平均BOF分别为0.255 ± 0.03、0.728 ± 0.04; P < .001)以及较少的术后BOLD异常(R132H+和R132H-的残余分数分别为0.046 ± 0.0047、0.397 ± 0.045; P < .001)。ROC曲线分析表明利用Dice系数和BOF计算在鉴别R132H+肿瘤与 R132H-肿瘤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7 and 0.977)。

本研究表明,R132H图像状态是影响切除术后肿瘤相关血管调节异常和残余血管调节异常的重要变量。


Radiology:氟MRI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后评估肿瘤炎症反应的价值

本研究旨在探究是否氟19( 19F)磁共振(MR)成像能够定量评估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诱导下巨噬细胞浸润,研究人员将结果发表在Radiology上。

本研究共将皮下接种4T1细胞的BALB/c小鼠分为三组:未治疗组(对照组,n=9)、HIFU治疗组(HIFU, n = 9)和HIFU联合氯磷酸盐治疗组(HIFU+Clod, n = 9)。在HIFU治疗后,所有小鼠均静脉注射全氟化碳(PFC)乳化液。在HIFU治疗后2、4、7、10、和14天进行MR成像扫描。利用双因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析19F新高改变以及组间差异。进行组织学检查进行确认。

结果为,氟19信号出现在肿瘤的边缘及消融病变周边。到了第4天,HIFU治疗组肿瘤平均氟19信号要显着高于对照组(0.82 ± 0.26 vs 0.42 ± 0.17, P < .001)。从第4天到14天,在HIFU+Clod组F19信号要明显高于対照组。组织学检查表明消融周边有巨噬细胞浸润。免疫荧光染色发现PFC标记的巨噬细胞。

本研究表明,氟19 MR成像能够纵向获取及定量评价临床前肿瘤模型中HIFU诱导的巨噬细胞浸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