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血管及淋巴内皮在IBD中的作用

2011-07-20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来源:医学论坛网     最近,意大利学者希尔维奥(Silvio Danese)在《胃肠道》(Gut)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了关于遍及肠道中的血管及淋巴内皮在炎症性肠病(IBD)发病机制中作用的最新进展,以及这些作用如何与它们在生理状态下作用相区别,还讨论了被确认的现在和将来的治疗靶点。     慢性炎症的“入”——即细胞进入肠道粘膜

来源:医学论坛网

    最近,意大利学者希尔维奥(Silvio Danese)在《胃肠道》(Gut)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了关于遍及肠道中的血管及淋巴内皮在炎症性肠病(IBD)发病机制中作用的最新进展,以及这些作用如何与它们在生理状态下作用相区别,还讨论了被确认的现在和将来的治疗靶点。

    慢性炎症的“入”——即细胞进入肠道粘膜的机制、细菌和外来抗原的入侵、血管生成,以及肠微脉管系统对肠道炎症的控制,在对于IBD的发生机制的研究方面得到了极大的关注。这使得对于实验性炎症治疗的一些靶点得到了确认——包括免疫及非免疫细胞——其中的一些已经转化为IBD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了。这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肠血管微循环在炎症过程的起始和维持中,通过调节白细胞迁移入间质空间的作用,日益被人们所认识。

    然而,目前越来越清晰的是,关注慢性炎症的“出”同样非常重要——即淋巴管和它们在控制组织水肿、白细胞退出、细菌抗原以及炎症性趋化因子清除方面的作用。随着我们对于淋巴管和它们所起作用的了解的深入,治疗性干预的非免疫细胞靶点的丰富资源已经逐渐被揭示出来。

    相关内容:Role of the vascular and lymphatic endothelium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brothers in arms’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263399, encodeId=24621263399f9,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5bc93021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IBD#</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9302, encryptionId=75bc930217, topicName=IBD)],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fc0372, createdName=bnurmamat, createdTime=Fri Jul 22 08:37:00 CST 2011, time=2011-07-22,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1-07-22 bnurmamat

相关资讯

microRNA调节血管发育研究新进展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Circulation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 上海交大医学院健康所核酸与分子医学研究组的最新研究进展:“Two Functional MicroRNA-126s Repress a Novel Target Gene P21-Activated Kinase1 to Regulate Vascular Integrity in Zebrafish”。 血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