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抗抑郁药黑框警告:发布10年来的影响回顾

2014-11-11 樊亚奇 丁香园

2004年,美国FDA针对抗抑制药物发布一项黑框警告,指出这些药物与年轻人自杀想法、感觉及行为的风险增加相关。FDA的决定立即引起争议,好多医疗社区成员担心这一警告弊大于利,因为它将使抑郁症患者失去寻求帮助的勇气,阻止医生在临床上使用抗抑郁药物。 现在,也就是黑框警告发布10年之后,有相当多的流行病学数据可以解决这些重要的问题。FDA黑框警告对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率造成了什么影响呢?有

2004年,美国FDA针对抗抑制药物发布一项黑框警告,指出这些药物与年轻人自杀想法、感觉及行为的风险增加相关。FDA的决定立即引起争议,好多医疗社区成员担心这一警告弊大于利,因为它将使抑郁症患者失去寻求帮助的勇气,阻止医生在临床上使用抗抑郁药物。

现在,也就是黑框警告发布10年之后,有相当多的流行病学数据可以解决这些重要的问题。FDA黑框警告对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率造成了什么影响呢?有什么证据显示自杀率或自杀倾向出现变化吗?

回顾过去,似乎FDA除了发布其黑框警告另无选择。FDA对372项大约有10万名受试者参与的抗抑郁药随机试验进行了一系列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在接受抗抑郁药治疗的受试者中,自杀想法或自杀行为发生率为4%,相比之下,以安慰剂治疗的受试者这一比率为2%,但试验中记录的自杀倾向没有一例是致命的。

后续的年龄层次分析显示,这种增加的风险仅在儿童及18岁以下的青少年中比较明显。没有证据显示这种风险在24岁以上成年人及65岁以上成年人中增加,抗抑郁药对自杀想法及行为的发生有确切的保护作用。荟萃分析激起了对各种方法学问题相当大的争论。特别是一些专家质疑试验中自杀评价的有效性,这种试验通常不用来前瞻性地评价自杀。

FDA显然注意到需要对抗抑郁药治疗相关的小风险与其得到证明的收益进行平衡。2007年发布的一项修订的黑框警告指出,抑郁症本身与自杀风险增加相关。那这种好意的警告达到教育医师不对抑郁症进行合适治疗会有风险的效果了吗?

自黑框警告发布以来,抑郁症治疗、抑郁症新病例诊断及自杀倾向发生率一些令人担忧的趋势表明答案可能不是那样。在一项非常大的队列研究中(包括110万青少年,140万青壮年及500万老年人),研究人员检查了美国心理健康研究网11项健康计划的自动化医疗索赔数据(2000年至2010年)。

这项研究显示,在FDA黑框警告发布后的两年内,抗抑郁药的使用明显降低,在青少年、青壮年及成年人中,分别下降31.0%,24.3%和 14.5%。尽管在2008年之后,青少年中抗抑郁药使用的下降趋势有所反弹,但使用率仍低于2004年。在所有年龄组中,自FDA 警告发布后抗抑郁药使用率似乎仍处于较低水平。

类似趋势在早期研究中有报道,早期研究显示在2003年至2005年之间,选择性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在儿童中的使用率下降约20%。在相同时期,成年人中不接受抗抑郁药治疗的比例从20% 上升到30%。初级护理医师在黑框警告发布之前开具的抗抑郁药处方日前增长,但在黑框警告发布后这类处方显著降低(每年降低4.61%)。

因此,尽管FDA 黑框警告焦点在儿童及青少年身上,但它似乎对成年抑郁症的社区治疗产生了影响,这一人群从来不是黑框警告的目标,对于这类人群来说,抗抑郁药物对自杀风险有确凿的积极影响。

此外,黑框警告发布之后不仅抗抑郁药处方率降低,而且抑郁症新病例的诊断率也降低。例如,一个全国性的代表性研究显示,黑框警告之后,初级护理供应商抑郁症新诊断率出现明显下降:儿童下降44%,青壮年下降37%,所有成年人下降29%。这种下降趋势明显是病例发现的结果,不是抑郁症盛行的一个实际变化。随着抗抑郁药处方率下降,其它抗抑郁药如精神疗法及其它精神药物并未出现补偿性增长。

当然,这些观察性数据仅显示这些趋势与黑框警告的发布相关,它们并不能确立黑框警告与抑郁症诊断及治疗之间有因果关系。同样重要的是所有这些观察性研究有方法学局限性。例如,基于抗抑郁药使用或抑郁症诊断率历史趋势的趋势预测也受到误差的限制。

有一点貌似合理,即抑郁症诊断及抗抑郁药处方下降可能反应了患者及医师面对媒体及FDA 黑框警告争议时的态度,患者可能不愿意透露症状,以免导致抑郁症诊断及后继抗抑郁治疗,医师可能对使用这些药物犹豫不决。

但其它因素也可能解释这些趋势,如有管制的精神卫生保健或管理式医疗保健计划对抗抑郁药处方的限制增加,或覆盖美国人群的精神卫生保健中不可测量的变化。

除了诊断及处方率的降低,另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在FDA公告之后出现,即精神药物中毒出现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增加。黑框警告发布后的第二年,这种中毒率在青少年(10 至17 岁)中增长21.7%,在青壮年中增长33.7%(18 至29 岁)。

在这种情况下,中毒代表了自杀倾向的一个合理代理,抗抑郁药使用下降趋势导致自杀倾向上升是可能的。但有一个是不能确定的,即给定的精神药物中毒究竟是刻意还是偶然。相比之下,在10至34岁的人中自杀死亡率在1999年至2010年间逐年上升,而FDA发布警告前后没有任何突然的变化,所以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实际自杀率在黑框警告之后发生了变化。

然而,鉴于这些趋势的总体方向,对治疗相当比例抑郁症患者的初级护理供应商来说,至关重要的是要知道抑郁症不治疗所造成的风险(发病率和死亡率)远远大于与抗抑郁治疗药物相关的非常小的风险。我们需要更好地对医师进行教育,帮助他们理解尽管他们不能忽视小的风险,但在药物治疗期间,他们可以通过对患者仔细监测而对风险进行安全管理,特别是对于儿童及青少年。

根据这些观察性数据,FDA应该做些什么呢?鉴于2007年FDA对黑框警告的修订未充分阻止对抑郁症药物造成的寒蝉效应,我认为进一步的修订是不可能有帮助的。

因此,我认为FDA应该考虑完全移除这一警告。至少医学界对这种可能性应该有一个讨论。我认为我们不能忽视这些流行病学数据或FDA的黑框警告已无意地阻碍抑郁症患者寻求治疗,阻碍医生开具抗抑郁药物。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722411, encodeId=c1861e224117b,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ff5549865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抑郁药#</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4986, encryptionId=7ff5549865a, topicName=抑郁药)],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78fa33270286, createdName=wetgdt, createdTime=Tue May 12 11:58:00 CST 2015, time=2015-05-12,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492126, encodeId=99971492126d9,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999553333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抗抑郁#</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5333, encryptionId=7999553333c, topicName=抗抑郁)],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a59b8920619, createdName=wushaoling, createdTime=Thu Nov 13 07:58:00 CST 2014, time=2014-11-13,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5-05-12 wetgdt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722411, encodeId=c1861e224117b,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ff5549865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抑郁药#</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4986, encryptionId=7ff5549865a, topicName=抑郁药)],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78fa33270286, createdName=wetgdt, createdTime=Tue May 12 11:58:00 CST 2015, time=2015-05-12,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492126, encodeId=99971492126d9,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999553333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抗抑郁#</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5333, encryptionId=7999553333c, topicName=抗抑郁)],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a59b8920619, createdName=wushaoling, createdTime=Thu Nov 13 07:58:00 CST 2014, time=2014-11-13,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Am J Gastroenterol:抗抑郁和心理疗法或可改善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世界范围内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带来的疾病负担是非常严重的。肠易激综合征病因复杂,痛觉改善为目的的抗抑郁和心理治疗是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的潜在方案。虽然抗抑郁和心理治疗被广泛推荐,但是它的疗效一直存在争议。 来自英国利兹市圣詹姆斯大学附属医院胃肠病研究所的福特教授等曾搜集了2009年以前有关IBS的抗抑郁和心理治疗的临床试验证据,他们最近完成了近五年来新产生证据的更新,

Eur J Neurosci:知母皂苷抗抑郁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李扬研究组与黄成钢研究组合作,发现知母皂苷新结构衍生物的抗抑郁药理机制。研究论文于9月28日在线发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 知母为百合科植物,是中医临床的常用传统中药。研究团队采用动物抑郁模型、神经电生理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发现由知母皂苷经结构改造获得的新结构衍生物YY-23具有显著的抗抑郁活性

JAMA Psychiatry:不同抗抑郁药对患者体重影响不同

以往很多研究报告曾提示服用抗抑郁药会使体重增加,而肥胖与心血管病、II型糖尿病、高血压、卒中、血脂异常、骨关节炎以及某些癌症发生率较高有关,会显著减少患者的预期寿命,增加死亡率。据介绍,有超过10%的美国人被开出抗抑郁药的处方,对健康的潜在影响巨大。 短期研究提示,抗抑郁药的使用与患者体重轻度增加有关,但在临床的一般人群,各个种类的抗抑郁药对患者体重的长期影响和个体差异却不甚了解。

STM:西酞普兰或有助预防早老性痴呆

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常用抗抑郁药西酞普兰可减少一种脑蛋白,该蛋白被认为是造成早老性痴呆的主要“元凶”之一。但科学家也表示,目前尚无足够证据促使他们建议服用这种药来预防早老性痴呆。 早老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氏症,是常见的痴呆类型。患者大脑中贝塔淀粉样蛋白出现异常堆积,形成斑块,导致记忆力下降。目前,这种病尚无有效疗法。 华盛顿大学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14日在美国期刊《科学转化医学》上报告说

Lancet Psychiatry:驳抗抑郁药“弊大于利”论

精神病学向来遭受着外界反诊断及反治疗方面的攻击。然而,最近有一位医生,Peter Gøtzsche教授,也加入了一个新团体,名曰“循证精神病学委员会”,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些耸人听闻的论调,如“研究显示:抗抑郁剂弊大于利”或“精神科药物毒害大于治愈”。这些内容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泰晤士报和卫报的头条,引发了又一波非理性争论。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这位医生同时还是北欧Cochrane协作组织的共同创始

武田和灵北抗抑郁药Brintellix显著改善药物产生的性功能障碍

武田(Takeda)和灵北(Lundbeck)在美国临床精神药理学会(ASCP)2014年年会公布了抑郁症药物Brintellix(vortioxetine)的一项新的头对头研究数据。该研究在接受良好治疗但正经历药物产生的性功能障碍(treatment-emergent sexual dysfunction,TESD)的重度抑郁症(MDD)患者中开展,将Brintellix与艾斯西酞普兰(esci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