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一窝蜂地起哄”去投资诊所和医院的风投明后年将会遭遇重创!
2017-02-09 Dr.2 Dr.2
梅斯医学小编评:医疗不好玩这是必然的,移动医疗是新事务,玩了两年以后,发现其实也不好玩,于是大家纷纷玩“互联网医院”和“线下诊所”,所谓建立高壁垒的护城河,其实,这只是好听的谎言而已。从经济学角度,所谓重资产、超长的投资回报率、以及高事故风险和高额赔付率、不确定的国家和地方政策风险、高隐性费用支出、对个别医学专家的依赖、两票制后药费透明和加成取消......,如此多的不利好消息,使得诊所真心不
实际上在2014年时,就有66%的医院亏损,而没有推进医疗补助的州医院会受到更大的财政压力。“现在,全美境内,城市内、周边地区的小型、中型以及大型医院都在关闭,” Hieb (一位整形外科医生、美国外科医师协会前任主席)写到。而美国有媒体预言,至2020年全美将有三分之一的医院破产!
为什么这么多美国医院甚至是大医院相继破产?
Dr.2查阅了大量资料,也实际询问了美国行医的业内人士和老百姓,政治经济因素很多,不过我从产业界本身角度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 医疗费用和人力成本高企:即使奥巴马医改想要加强覆盖,但其实最富裕的国家也没有能力完全负担,因此就用医保和商业保险强行控费。美国的急诊和住院治疗实行先治疗后收费的模式,一段时间后会由政府保险或者商业保险进行报销,但是中间的差额是巨大的,因此就会产生拖欠和拒付的情况,就只能由医院自己垫付,长此以往,医院不堪重负。如果只是保险拒付,在没有其他医疗服务能力供给的情况下,受制于民意和政府稳定等原因,多数会互相妥协,维持现状!但是往下看!
2. 移动医疗等新型医疗模式的出现:由于医院的人力成本很高,场地和设备购置维护很贵,又害怕医疗诉讼,因此必然会主观客观地诱导过度医疗,这一点跟国内很多大医院是一样的,以过度医疗为核心,行商业之实。即使是一个小毛病,在医院里一顿检查和会诊,花个2千美金是平常事,一住院的话,没花上数万美金几乎都出不了门。但是从去年开始,非常多的美国保险公司大量为移动医疗,远程医疗和上门诊疗提供支付,还有很多互联网创新保险公司如Oscar的推动,导致该业务蓬勃发展,均次诊疗费用只要100-200美金,只有正常去医院二十分之一!不必危言耸听,绝大部分的疾病都是普通病,这部分疾病大概占整个人群病种的70%~80% ,由于移动医疗和远程医疗会诊的发展,包括一分钟诊所等多种医疗服务能力覆盖全美,而美国本来就是医药分开,患者可以凭处方邮购药物网售处方药的,低成本与高效率结合保险转移支付的驱动,将相当一部分患者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即使大医院的患者流量也开始减少,但是成本却还在不断提高,因此最终入不敷出导致破产。
这里国内很多专家会说,肿瘤和大病患者总不能靠网络问诊和上门吧,诚然如此,但是总患者流量不断分流,而且住院治疗后的长期复诊配药等完全可以用互联网与上门拜访解决一部分,哪怕只有20-30%就已经大的不得了,事实是去年美国最著名的肿瘤医院安德森也开始规模裁员和缩减运营成本以渡过亏损难关,当然他找了一个替罪羊,是由于新型电子病历系统的升级导致上述情况发生。
产业界其实众说纷纭,不过去参加过美国JP摩根健康大会的应该听过American well和Teladoc(美国最著名的移动医疗公司,已率先上市)的报告,其2016年的收入是前九年的总和,而估计今年仍然会上升50%甚至更高!
为什么投资重资产医院的风投非常容易死亡?
目前我国的医疗界风投出现了另外一种趋势,原来是投互联网医疗很狂热,受伤之后现在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全部开始投资、收购重资产医院,门诊部和连锁医疗机构。这里虽不乏黄金,可我认为这些投资重资产医院的非产业资本大部分是要死掉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互联网项目与重资产医院不一样,互联网项目可以灵活转型,产品也能快速迭代修改,成本和业务也相对可以控制,但是:
1. 医院只有一条路可以做,无法转型。
2. 医院是一个长周期项目,通常的回报周期是6~10年,投入高回报时间长。
3. 医院通常很难上市,只能依靠每年的分红(还得N年之后),而且即使有分红也无法获得高利润。
4.医院还可以跟地方政府拿一些政策,免费土地等,但是更为市场化的诊所就只能硬碰硬地租房子,挖人,砸广告拉患者流量了。这两年房价继续暴涨,房租和人工也是一样,原来算好的回报率,瞬间化为乌有!
5.产业资本特别是房地产企业的情况跟风投大不相同,首先他们资金成本低周期长,第二有土地和基建成本优势,第三,他们可以长期持有后,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入来递延所得税,完全可以承担长期亏损,综合成本要比风投低得多!
VC的风险不仅于此,当投资新建了医院或门诊部后,期间没法转型,也没法上市,只能坚持将医疗服务做下去,少数可以被并购。但就在这过程中,如果国内的移动医疗,网售处方药或变现网售出台,结合医保支付或者商保支付,他们就能够满足一部分医疗需求,那么相当一部分患者流量就会开始向线上转移,实体医院的流量就会下降,可怕的“戴维斯双杀”就会来临。美国的今天很可能只是比我们提前了一两年而已!
因为就在此时医生自由执业以及移动医疗远程医疗也正在快速发展,以后他们将变成一个个非常可怕的淘宝店,会逐渐将街边的一些中小店铺(单个医院、门诊部)干得生不如死,即使是大卖场(大型三甲医院)也会受到波及。事实上在贵州和四川,已经开始试点医保支付了,很多省市也在酝酿,特别是医保已经穿底的地方,我认为趋势已经形成。
移动医疗的大机会来了
目前我们国家实行基础医疗“价格双轨制”,其中基础医疗的价格国家是有管制的,只有五个行业是比较社会化的,其中包括美容,牙科,眼科,不孕不育和中医是充分竞争的,所以相对容易跑出大体量企业。除此之外的医疗行业,国家是垄断的,基础医疗的价格很低,普通门诊只需要几元到十几元,因此移动医疗的商业模式很难构建,患者花几十甚至几百元去线上医疗的意愿不高。
但是从今年的2月1日开始,国内一些城市例如北京上海的基础医疗价格上涨,普通门诊从14元涨到30元,专家门诊从20元到50元,平均提价100%~200%。当基础医疗价格提升后,移动医疗的上浮空间就显现出来了。过去的互联网医院可能要赔钱,因为公立医院的基础医疗价格太低了,互联网医院收费很艰难,现在基础医疗价格上涨后,移动医疗和互联网医院的收费会更顺畅,产业链将会在政策驱使下转动。
这一轮医疗行业的周期会导致一大批投资重资产医院诊所的机构要步美国后尘。互联网医疗的低成本与高效率还是会最终获得国家不断放开与支持,一旦纳入医保支付,配合网售处方药解禁,将是整个互联网医疗产业界的天王山战役,所有活下来的企业将会获得巨大的发展,很可能就在今年下半年!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诊所#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