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F2011:全球抗击糖尿病战役纪实--战术篇
2011-12-10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在对抗2型糖尿病的具体战斗中,我们装备完善——有历史长达90年的胰岛素,有二甲双胍等基础口服降糖药,还有新兴的胰高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以及生活方式干预等非药物管理方式,如何有效应用这些武器,临床专家们展开了精彩讨论。适逢胰岛素疗法问世90周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也就胰岛素应用问题设立了专场,邀请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的赫希(Hir
在对抗2型糖尿病的具体战斗中,我们装备完善——有历史长达90年的胰岛素,有二甲双胍等基础口服降糖药,还有新兴的胰高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以及生活方式干预等非药物管理方式,如何有效应用这些武器,临床专家们展开了精彩讨论。适逢胰岛素疗法问世90周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也就胰岛素应用问题设立了专场,邀请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的赫希(Hirsch)教授就胰岛素应用的3个W(谁、何时、如何)进行分析。而会议主办方显然低估了人们对胰岛素的热情,除了会场内座无虚席,过道上也都挤满了对这个专题感兴趣的听众。
启用胰岛素治疗的一个问题是体重增加,相应的解决策略是胰岛素与二甲双胍或GLP-1类似物联合应用。目前的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在控制体重上效果相对不明显,而针对GLP-1的早期数据显示其在控制体重方面的效果优于二甲双胍,但其普及有限,治疗花费也较高。Hirsch教授提醒,目前对于何时应启用胰岛素的数据仍然十分有限,人们应该认识到影响胰岛素应用的其他因素,比如商业利益驱动、口服降糖药选择的多少、以及治疗花费的阻力。在真实世界中,胰岛素治疗也存在一系列障碍。因为文化或对胰岛素治疗的恐惧,启用胰岛素治疗存在来自患者的障碍,而且启用胰岛素治疗需要除医生以外的团队来配合,还需要合适的血糖检测仪器。如果需要加用餐时胰岛素,则可能会增加治疗的难度(因为更加麻烦)。最后,对低血糖的担忧也是阻碍胰岛素治疗的一个重要因素。
干预IGT向糖尿病进展是否必须用药?
面对大批糖耐量受损(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等糖尿病前期人群,以及来势汹汹的2型糖尿病大潮,预防糖尿病发生的措施格外引人关注。究竟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能否力挽狂澜,阻止IGT向糖尿病迈进?美国的德弗龙佐(DeFronzo)教授与芬兰的图奥米莱赫托(Tuomilehto)教授展开激辩。
DeFronzo教授:药物干预更有效
从长期效果看,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无法预防糖尿病发生。美国糖尿病预防项目(DPP研究)比较了单纯生活方式干预与二甲双胍药物干预在IGT患者中的效果,随访3年后两组分别有58%和31%的患者进展为糖尿病。而且4年时生活方式干预组患者体重恢复到与二甲双胍相同水平。这是因为肥胖患者体内激素适应性改变,使其在强化减重的干预后仍能恢复体重。因此,必须用药物才能真正长期地干预IGT患者的发病风险。
ACT NOW研究(多中心设计)纳入602例IGT患者,随机接受安慰剂和吡格列酮治疗,发现后者糖尿病发生风险降低72%(HR=0.28)。 2010年《柳叶刀》(Lancet)一项研究证实二甲双胍1000 mg联合罗格列酮2 mg可使IGT患者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69% (HR=0.31)。GLP-1类似物可有效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保存β细胞功能、促进减重、纠正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过程,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被认为是有潜力的干预药物。
2009年,Lancet一项研究表明,利拉鲁肽在肥胖非糖尿病患者中,可获得良好的减重效果,且呈剂量依赖趋势,干预后糖尿病前期风险降低 84%~96%,代谢综合征风险减小60%,血压和HbA1c水平均显著降低。另外,从花费角度分析,二甲双胍干预比生活方式干预更便宜。
Tuomilehto教授:生活方式干预效价比更优
与之相对,Tuomilehto教授认为,正如考科蓝(Cochrane)所说,任何一种干预都要经得起3个问题的考验:是否有效?在实践中是否有效?是否值得?药物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是否有效?答案并不确定,因为药物预防效果受很多因素影响,例如患者依从性、对药物的耐受性、经济承受能力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
回顾DPP研究,药物对疾病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作用并不强于生活方式干预。虽然曲格列酮组患者累积发病率低于二甲双胍和生活方式干预,但因副作用该治疗开始不足1年即终止。
DREAM研究(多中心设计)表明,罗格列酮较安慰剂增加体重和体质指数(BMI)。IDPP研究(前瞻性设计)表明,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干预或两者联合,对糖尿病风险的绝对和相对减少都相似。那格列奈对糖尿病发生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与安慰剂相近。
DPP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干预在年龄25~44岁、BMI超过35 kg/m2的患者中更有用。基于这些结果,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指南都对生活方式干预做出了相应推荐。
并且,生活方式长期干预效果已得到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DPS)证实,如能长期达到DPS生活方式干预目标(减重超过5%、脂肪摄入低于总能量摄入 30%、饱和脂肪摄入低于总能量摄入10%、膳食纤维摄入不低于15 g/1000 kcal、体力活动超过30 min/d)中4个,则不会发生糖尿病。而相关调查显示,饮食中膳食纤维含量增加,用餐费用反而降低。DPS研究还表明,4年干预结束后,该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将持续降低,而药物干预阻止疾病进展则需要持续花费。
{nextpage}
胰岛素治疗的3个W
谁(Who)
回顾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不难发现,随着胰岛素抵抗发生,β细胞功能逐渐丢失,最终患者都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以达到血糖控制靶标。
何时(When)
在当前临床实践中,胰岛素都是在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后才启用的。更早启用胰岛素能否实现更好的血糖控制?
Lancet杂志2008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中国新近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早期启用胰岛素治疗(CSII和MDI),至血糖达标后2周停止,之后予生活方式干预,患者1年时缓解率高于口服降糖药组。其他有关新近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用胰岛素治疗的研究也显示,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有助保存β细胞功能。但1年之后,早期启动胰岛素治疗效果如何呢?我们期待为期7年的ORIGIN研究(2012年6月将结束)给出答案。
如何(How)
2009年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纳入708例正接受2种口服降糖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在第一阶段加用每天2次双时相胰岛素治疗、3次餐后胰岛素治疗或 加用1次(或2次)基础胰岛素治疗,若血糖控制不佳,则在第二阶段分别加每天1次中午餐后胰岛素、睡前基础胰岛素、3次餐后胰岛素。研究中3/4的患者加用了第二种胰岛素。开始启用基础和餐后胰岛素的患者,其血糖达标率高于双相胰岛素治疗者。采用基础胰岛素治疗患者的低血糖事件和体重增加更少。这些发现支持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启用1天1次基础胰岛素,若血糖控制不达标则再加用餐时胰岛素。
4T 研究(随机对照设计)发现,基线HbA1c水平在8.6%的患者,接受中性鱼精蛋白胰岛素(NPH)或甘精胰岛素治疗,约58%能实现 HbA1c<7%,但甘精胰岛素治疗者低血糖事件更少。该结果也获其他研究证实——大多数基线HbA1c水平在8.5%左右的患者,单用基础胰岛素就可使HbA1c水平<7%。
一项纳入超过2000例患者的研究证实,在口服降糖药基础上加用甘精胰岛素,基线HbA1c水平低于8%的患者中,75%可维持HbA1c水平7%,即基线HbA1c水平影响基础胰岛素治疗后患者最终HbA1c水平,但不影响低血糖风险。腹腔内注射胰岛素的葡萄糖钳夹试验显示,虽然甘精胰岛素疗效可能呈剂量依赖,但当注射剂量超过1.0 U/kg时,其疗效在24小时后不再增加。因此,当基础胰岛素需要量超过1.0 U/kg时,该如何应用呢?
许多医生把所需剂量分成2个位点注射。今年EASD年会公布的研究探索了这个问题,发现分两个位点注射(需要量>60 U时换用NPH)在6个月和1年时均显著改善血糖控制,且无患者报告低血糖事件。
Hirsch教授就此分享了自己的临床经验——“我在给患者启用U-500基础胰岛素之前会先换用NPH胰岛素,分两个位点注射,可改善其血糖控制情况”。当然,在单用大剂量基础胰岛素仍不能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尤其当睡前血糖很高时,需要加用餐时胰岛素。但应加几次?
今年ADA 年会公布的一项多中心研究表明,这类患者采用预混胰岛素(70/30)、基础胰岛素加用1次餐时胰岛素或基础胰岛素加用3次餐时胰岛素,其60周的 HbA1c水平改变相近。而速效胰岛素类似物与基础胰岛素类似物一样,对HbA1c的改变与人胰岛素相似,但低血糖风险更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IDF#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