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不好病是医生无能?王辰&刘玉村 医界两大男神谈规培大曝金句!
2016-08-29 陈惠 医师报
8月27日,2016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高峰论坛上,中日医院院长王辰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玉村又曝金句,刷屏医生朋友圈,且听道来。中日医院院长王辰:医生人文素养应≥患者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对医生不可或缺。在当今高科技时代,医生能给患者什么,患者还能从医生身上获得什么?医学是自然科学,但是医学又不仅仅是科学和技术。在科学技术之外,医学还有很多影响患者感受、影响病情的其他因素。医生作为有一定自然科学
8月27日,2016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高峰论坛上,中日医院院长王辰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玉村又曝金句,刷屏医生朋友圈,且听道来。
中日医院院长王辰:医生人文素养应≥患者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对医生不可或缺。在当今高科技时代,医生能给患者什么,患者还能从医生身上获得什么?
医学是自然科学,但是医学又不仅仅是科学和技术。在科学技术之外,医学还有很多影响患者感受、影响病情的其他因素。医生作为有一定自然科学属性的人,比其他学科,要更加认识到科学技术的优先性和有害性。
医学教育的三大阶段: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教育,我国贯穿始终的就是技术性教育,缺少人文素养的培养。
根据教育部2004年发布的中国医学院校人文课程比例,中国的人文教育课程只占7.54%,而美国是20%,德国是26%。2012年《柳叶刀》发布的中国临床医学教育课程,医学人文占1%,历史哲学占4%,加起来是5%。中国医生在院校教育阶段的人文素质培养显然是缺失的。
人文教育,应包括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等学科。
文学引导人生,文学塑造人生。人的一生都必须读点文学作品,读点小说,读没读过经典名著,思想是不一样的。因为人的主观感受是很有限的,你也没有那么多逻辑,也没有那么多社会实践的见识,所以读书对于感受人情是非常关键的。千万别看电视连续剧,那是退休以后的事情。
以史为鉴知兴替,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要以历史的眼光去了解生命的现象、疾病的规律和科技的演变在疾病中发挥的作用。现在中国社会有一种思想,“病治好了是医生治好的,治不好是医生的无能”,这是非常荒唐的。
当科学不能穷尽疾病和生命现象时,需要哲学思考,探寻生命和健康的规律。“不知易而难为医”。患者对我们抱有希望,你必须给他精神和肉体上的安抚,哪怕是无法详细解释,有一个粗浅的介绍,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哲学。
宗教或许是人类最早的一套医疗体系。中国古代医学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中国文化的儒、道、佛哲学和宗教思想的影响。宗教在医学中的作为和效应不仅仅是心理效应,由心理而生理的效应,是当代医学无法掌握透彻的。因此你不一定要信教,但一定要懂得宗教。尤其是宗教传递的达观的生命态度值得医生学习,是否具备达观的生命态度,医生当的是不一样的,而且能不能把达观的生命态度贯穿于行医和与患者的交流中,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我们追求真善美,“真”体现在科学上,“善”体现在宗教上,“美”体现在艺术上。我们常提“医疗服务”,但医疗本质不是服务,而是照护。当现在社会把医疗服务与旅馆饭店的服务分不清的时候,医疗行业自己要多提照护,少提服务,这个名词上会使医疗行业受损,会使医疗的本质特征受到扭曲和歪曲。
医生治疗疾病的三件“法宝”:药物、刀械、语言。语言所占的作用永远超过50%。医患是主从关系的,医生是掌握主动的,这样才能真正为患者解决问题。而且医生的人文素养应≥患者的人文素养,自身人文素养比较低,对着素养很高的患者的时候,会出现很难面对的局面。这个局面我们要面对,就要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最后,医生要注意维护行业形象,佛教界有一句名言:僧赞僧,佛教兴。现在医疗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常以不屑或否定的口气评价同行的治疗,言语中常贬低同行。没有一个医生想把病看坏,你的观点和他不一样的时候,不一定你是对的,即便人家是真错了,也要知道不是主观犯错。言他人之非无助于患者治疗,反而增加医患关系的处理难度。因此,医赞医,医学兴;医诋医,医学衰。医生的高明不是贬低别的同行得来的。
在纷繁复杂和诱惑繁多的当今社会,医生要保持这样的心态:最大的幸福是内心的安宁,最大的智慧是内心的强大,最大的成本是时间的成本。向张孝骞、吴英凯、翁心植、Michael Debakey(小编注:美国外科医生,被誉为“现代心脏手术之父”)等大医学习,提高医学人文素质,建设一支高品位的医师队伍,这是至关重要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玉村:住培制度除了教学问,更多要修炼个人
西医教育,起源于西方德国。我们现在总说要学习美国的医学教育模式,但是,美国的医学教育所谓的本科生,实际上是念了四年大学以后的研究生培养,而我们的五年医学教育培养之前是高中毕业生,中国医学教育的起点和美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能通盘采用美国的住院医师的模式,或许要更多参考欧洲的住院医师培养制度。
中国的住院医师培养制度,是已经真正到了完备的阶段吗?远远没有。大家别忘了前面两个词汇,叫住院,不是患者住院,是医生应该住在医学教育里面,但是我们现在没有。
我受培养的那时候,虽然没有强调住院医师培养,但是我天天住在医学教育里面,天天和患者在一起,和我的老师们在一起。所以我们要借鉴什么?这是我们要思考的。
美国给每一位受培训的医生一年8万美金,我们现在的中央政府已然认清医生这支队伍是需要国家付出的,所以我们也出台了中国的住院医师培养制度,每个人一年3万块钱,当然希望这再加上院长给一定的补助,都能够落到实处,让莘莘学子能够好好学习。
当然我们也面临很大的问题。有一位领导陪同家人办住院手续,接受了医生的术前谈话。医生这样讲:“欢迎你们来到某某医院,我们医院的技术是全国一流的,请大家放心,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老虎还有打盹儿的时候,厨子炒菜还有炒咸的时候,你看昨天尼日利亚的飞机就掉下来了,所以这个手术也是有风险……”
——这就是我们的医生在跟患者谈话,我们缺的是什么,是主动的承担照顾患者的义务。
当今时代,我们不缺钱,不缺设备,好像也不缺技术,但缺的是脑子里边的东西,缺的是对别人的信任,缺的是对同行的赞美,缺的是对患者的爱。大爱才能成就大医。我觉得住院医师培养制度除了教大家学问以外,更多的是修炼个人。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医界#
74
#规培#
79
段子手无疑
75
stop
97
呵,我还以为要吐槽规培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