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支原体肺炎目前处于高峰状态

2023-10-13 Ann.an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目前全国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都有所上升,从9月份开始的一个多月时间内,基本上都处于高峰期状态。

9月以来,各医院儿科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数量明显增加。多位专家表示,肺炎支原体感染每3~5年会呈周期性流行,目前全国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都有所上升,从9月份开始的一个多月时间内,基本上都处于高峰期状态。

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湖北发布曾发文表示,约 3-7 年,肺炎支原体感染会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近 2 年,尤其今年肺炎支原体感染在我国一些区域流行,有少数家庭或者班级聚集发病情况。

数据显示,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率在近年总体呈上升的趋势。《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曾发表研究,认为可能与近年来城市化发展越来越快,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有关系。研究人员认为,特别是北方的冬季,雾霾天气频发,降水少,空气干燥,外气温较低,儿童室外活动减少,造成儿童免疫力低下,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

MP广泛存在,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是最易感的人群,学龄前期和学龄期是发病的高峰年龄。在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的环境中更易发生。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和肺炎支原体携带者可作为传染源,经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肺炎支原体,潜伏期2~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都有传染性。MP感染可发生在任何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秋冬季节多见,南方地区夏秋季节高发。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和往年相比,我国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出现了低龄化的特点,一些3岁以下的儿童也有发病。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1~3周。发病形式多样,多数患者仅以低热、疲乏为主,部分患者可出现突发高热并伴有明显的头痛、肌痛及恶心等全身中毒症状。

少数MPP可发展为危重症,常以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为突出表现。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表现是临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的主要依据之一。肺部阳性体征少而影像学表现明显是支原体肺炎的重要特点。

MPP早期胸片或胸部CT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血管周围纹理增粗、增多、支气管壁增厚,可有磨玻璃影、“树芽征”、小叶间隔增厚、网格影等。

肺泡炎性改变则依肺泡受累的范围而异,可有磨玻璃样阴影、斑片状、节段乃至大叶性实变,常见肺不张,可伴有肺门影增大,重者可合并胸腔积液。

不同于细菌感染,支原体肺炎累及上肺者或同时累及双肺者更多,且吸收较慢,即使经过有效治疗,也需要2~3周才能吸收,部分患者甚至延迟至4~6周才能完全吸收。

部分MPP可表现为局限或弥漫性细支气管炎特征,胸部高分辨CT(HRCT)显示为小叶中心结节影、“树芽征”、分支样线条征、细支气管扩张以及马赛克征象,可同时伴有支气管炎症,出现支气管壁增厚和分泌物堵塞。MPP出现肺内并发症时,如PE、坏死性肺炎(NP),可出现相应的影像学改变。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

符合以上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结合以下任何一项或两项,即可诊断为MPP:

(1)单份血清MP抗体滴度≥1:160(PA法);病程中双份血清MP抗体滴度上升4倍及以上。

(2)MP-DNA或RNA阳性。

近年来一种新的病原体检测技术 NGS ,提高了临床呼吸道感染病原的检出率。NGS 通过捕捉合成链末端的荧光信号或氢离子释放所致的 pH 值的变化信号来获取 DNA/RNA 序列,相较于容易出现假阳性的 PCR ,NGS 要准确很多,目前已经被部分医院应用。

以下指标提示有发展为重症和危重症的风险:

(1)治疗后 72h 持续高热不退;

(2)存在感染中毒症状;

(3)病情和影像学进展迅速,多肺叶浸润;

(4)CRP、LDH、D-二聚体、ALT 明显升高,出现的时间越早,病情越重;

(5)治疗后低氧血症和呼吸困难难以缓解或进展;

(6)存在基础疾病,包括哮喘和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等疾病;

(7)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延迟。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法

早期识别和治疗SMPP和FMPP是MPP治疗的重点。最佳治疗窗口期为发热后5-10d以内,病程14d以后仍持续发热,病情无好转者,常遗留后遗症。

主要包括三大措施:分别是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软质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其他治疗包括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抗凝治疗、胸腔积液引流以及其他并发症处理等。

轻型MPP治疗:主要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一些轻型患儿也可能存在过度炎症反应,表现持续高热、1/2到2/3叶均匀一致实变或者2/3以上的不均匀实变,可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镜治疗。

重症MPP治疗:采取不同侧重的综合治疗,即抗感染,联合糖皮质激素、支气管镜术、抗凝等。

1、抗MP治疗

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高耐药率是我国CAP病原学有别于其他多数国家的重要特点。重症MPP患者,或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无预期反应的MPP患者,直接选择或更换敏感抗生素,是阻止病情进展的关键。

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存在交叉耐药的特点。如MP对阿奇霉素耐药,往往也对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克拉霉素、红霉素等)耐药。如果换药,可选择四环素类(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其次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但是,这两类药物在儿童不常规使用。比如,多西环素的说明书上注明“8岁以下儿童禁用”,左氧氟沙星的说明书上注明“18岁以下儿童禁用”。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上,医生应权衡利弊,与患者充分沟通,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如选择使用左氧氟沙星,使用过程中需关注胃肠道、皮疹、肝肾功能、血液系统、血糖、心脏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指标,另外由于皮质类固醇和氟喹诺酮类药物联用会增加肌腱损伤风险,这些药物应避免联合使用。

2、糖皮质激素

适应症:主要用于重症和危重症患儿。

3、混合感染治疗

①抗细菌治疗

如高度怀疑或已明确 MPP 合并肺炎链球菌(SP)、金黄色葡萄球菌(SA)感染,且耐药的可能性较低,可联合应用第二、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不推荐常规联合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如糖肽类、噁唑烷酮类及碳青霉烯类等;混合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多见于免疫功能缺陷者或 SMPP 的后期。

抗细菌治疗方案应参考儿童 CAP、HAP 规范和指南。当所使用的抗 MP 药物对混合感染的细菌也敏感时,尤其是使用喹诺酮类药物,一般不建议额外再加用其他抗菌药物。

②抗病毒治疗

混合腺病毒感染时,可应用 IVIG 治疗,是否应用西多福韦根据药物可及性、免疫功能状态以及病情决定。合并流感时,可应用抗流感药物。混合鼻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感染,可对症治疗。

③抗真菌治疗

原发性免疫功能缺陷患儿、病程长且长期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气管插管等患儿,可能合并曲霉或念珠菌感染。肺念珠菌感染病情较轻或氟康唑敏感者首选氟康唑,病情较重或氟康唑耐药者可应用卡泊芬净、伏立康唑或两性霉素B(含脂质体)。肺曲霉感染采用伏立康唑或两性霉素B(含脂质体)治疗。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指南(2023年版)》

[2] 刘小会,毕晶,张亚芳,等.左氧氟沙星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3,38(10):764-767.DOI:10.3760/cma.j.cn101070-20230627-0052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63134, encodeId=7e5921631349c,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ef95e0695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支原体肺炎#</a> ,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7069, encryptionId=9ef95e06950, topicName=支原体肺炎)],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v1.0.0/img/user_icon.png, createdBy=1ff65466529, createdName=litao2022, createdTime=Mon Oct 16 17:53:00 CST 2023, time=2023-10-16,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3-10-16 litao2022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NEJM:支原体肺炎相关的粘膜炎-病例报道

支原体通常与疹病有关。在这种情况下,临床表现与肺炎支原体诱导的多形性红斑一致,也称为支原体诱导的皮疹和粘膜炎。鉴于粘膜受累的严重程度,该患者放置鼻胃管用于给予营养和药物。

呼吸科经典病例推荐——支原体肺炎

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曾称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常见呼吸系统传染病,本病呈世界分布,以温带为主。全年均有发生,以秋季为主。呈周期性流行,间隔约4~5年,发病数可较常年高3~5倍。本病多在家庭、军队、学校或集体住宅区内流行,或呈地区性流行。本病起病缓慢,有发热、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少量黏液性或黏液脓性痰(偶有血痰)。肺部体征多不明显,但易引起肺外多系统受累,也可威胁生命或死亡。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

支原体肺炎

导语: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的急性炎症,常同时伴发咽炎、支气管炎和肺炎。

细菌性、病毒性及支原体肺炎CT特征

肺炎是因各种因素所引起的一种气道终末端或者肺泡与肺间质的炎性反应,最常见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和支原体等。

支原体肺炎进入高发季,学生感染增多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以间质病变为主的急性肺部感染,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多发于秋冬季,其他季节均有散发病例。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