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Clin Chem:糖尿病慢性肾病的新标志物?

2019-10-17 Gladiator MedSci原创

慢性肾脏炎症和纤维化是糖尿病常见的后遗症,也是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

慢性肾脏炎症和纤维化是糖尿病常见的后遗症,也是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NPPC表达的上调主要发生在实验动物肾脏炎症反应中,但对于DM患者尿液中c型钠尿肽(CNP)产物的分子形式或与肾功能相关的研究尚不清楚。

本研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一系列针对氨基末端ProCNP (NTproCNP)特异性表位的抗血清对尿液中的ProCNP产物进行鉴定。在健康成年人和202糖尿病患者的现场尿液样本中对5-kDa完整肽进行了量化,以提供广泛的肾功能。

研究发现proCNP在尿液中的主要产物与2-kDa片段(proCNP 3-20)一致,而完整片段(5-kDa)的峰值较小(proCNP 1-50, NTproCNP)。未发现与生物活性形式一致的峰(proCNP 82-103, 50-103)。尿NTproCNP与肌酐比值(NCR)比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更具有可重复性,且与慢性肾脏疾病的存在密切相关。在预测独立性的模型中,包括血浆NTproCNP在内的与糖尿病肾功能相关的10个变量中,只有3(性别、ACR和血浆肌酐)NCR有关。

研究表明,尿中proCNP产物的鉴定证实了NTproCNP的存在。在研究对象的随机尿液中,NCR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与ACR相比,NCR反映的非血管因素可能包括肾脏炎症和纤维化。

原始出处:

Timothy C.R. Prickett, Helen Lunt,Urinary Amino-Terminal Pro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A Novel Marker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Diabetes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41441, encodeId=7d8d18414414e,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18bf61953d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标志物#</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61953, encryptionId=18bf61953d3, topicName=标志物)],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6ab940, createdName=hukaixun, createdTime=Sat Feb 08 09:21:00 CST 2020, time=2020-02-08,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042774, encodeId=3d871042e74f0, content=谢谢MedSci提供最新的资讯,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8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f0620, createdName=misszhang, createdTime=Thu Oct 17 19:21:00 CST 2019, time=2019-10-17, status=1, ipAttribution=)]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41441, encodeId=7d8d18414414e,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18bf61953d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标志物#</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61953, encryptionId=18bf61953d3, topicName=标志物)],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6ab940, createdName=hukaixun, createdTime=Sat Feb 08 09:21:00 CST 2020, time=2020-02-08,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042774, encodeId=3d871042e74f0, content=谢谢MedSci提供最新的资讯,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8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f0620, createdName=misszhang, createdTime=Thu Oct 17 19:21:00 CST 2019, time=2019-10-17,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9-10-17 misszhang

    谢谢MedSci提供最新的资讯

    0

相关资讯

JAHA:T2DM患者减重后体重恢复,会削弱心血管获益

最近的研究表明,体重减轻的2型糖尿病(T2M)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低。但是,如果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体重反弹了,心血管获益会随之消散吗?

得了糖尿病不想吃药怎么办?剑桥大学研究称:减肥10%有效!

近日,英国剑桥大学一项研究显示,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在5年内让体重减轻10%及以上,多能缓解糖尿病。所谓的糖尿病缓解,就是无需用药而使血糖恢复至正常水平,并能维持一段时间。研究显示,与体重“原地踏步”的新诊糖尿病患者相比,体重减轻10%及以上者缓解糖尿病可能性增加1倍。而且,研究显示,不像过度的饮食和运动限制来得那么难,只要减重10%并能保持就能达到糖尿病缓解的目的。研究数据来自ADDITION

Int J Cancer: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或能有效治疗特定类型的乳腺癌

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常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二甲双胍或能有效治疗缺少Nischarin蛋白的癌症。

糖尿病心血管病风险管理进入全程疾病管理时代

在第六届阿斯利康心血管高峰论坛上,解放军总医院叶平教授指出,根据最新的欧洲糖尿病管理相关指南,对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血管病或心血管高风险2型糖尿病患者,SGLT2抑制剂已超越二甲双胍,成为首选药物。

Diabetes Ther:家人的关心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负担

众所周知,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但是,既往较少有研究涉及低血糖对糖尿病患者家人的影响。近期发表的一项对4300余例糖尿病患者家人的横断面调查显示,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家人会对低血糖感到担忧或焦虑。其中,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表示曾花时间帮助家人(糖尿病患者)应对低血糖事件。该研究发表在近期的Diabetes Therapy上。来自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Stewart B. Harris等人对4300

Clin Endocrinol:在超重及肥胖人群中,HbA1c及OGTT诊断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可能并不一致

在临床实践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常用的诊断指标已被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推荐用于诊断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达数年之久。目前,其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在诊断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方面的一致性备受关注。那么两者在上述诊断方面的一致性到底如何?近期发表在《临床内分泌学杂志》的一项最新研究为我们带来了新的信息。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