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成新版GMP认证 500余家药企停产
2014-01-20 佚名 中国经营报
近期乙肝疫苗事件的持续发酵,让原本不为普通公众关注的新版药品GMP认证话题成为舆论热点。 记者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国家食药监总局”)获悉,截至2014年1月14日,1319家无菌药品生产企业中的796家已获得新修订药品GMP(即2010年版)认证。 按照国家“2013年12月31日前达到新版GMP要求”的规定,意味着目前有523家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处于停产状态,其中包括67
近期乙肝疫苗事件的持续发酵,让原本不为普通公众关注的新版药品GMP认证话题成为舆论热点。
记者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国家食药监总局”)获悉,截至2014年1月14日,1319家无菌药品生产企业中的796家已获得新修订药品GMP(即2010年版)认证。
按照国家“2013年12月31日前达到新版GMP要求”的规定,意味着目前有523家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处于停产状态,其中包括67家处于认证公示期的企业。
这里面就包括此前乙肝疫苗事件中涉事企业之一——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康泰”),其公示截止日为1月26日。深圳康泰副总苗向1月1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版GMP认证公示期结束即是春节,预计春节后将恢复乙肝疫苗的生产。
据记者粗略统计,截至今年1月14日,全国近40家疫苗企业中,已有31家疫苗生产企业通过新版GMP认证,占总数的约八成。
关于无菌药品市场格局问题,近年来报道颇多,总的特点是市场过大于求,也因此有分析认为,新版GMP认证标准的实施,将有利于行业优胜劣汰、兼并重组。
不过专家认为,千余家无菌药品企业中,疫苗企业所占比例较小,受新版GMP认证影响不大。但注射剂市场或将迎来产业格局调整,长期以来利润较低的、以生产抗生素为主的小型企业将受到较大冲击。
500余家企业停产
由于未获得新版药品GMP认证,500余家无菌药品生产企业从2014年1月1日起停产。新年伊始,这一消息备受业界关注。
自2014年1月1日起,未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的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生产企业或生产车间一律停止生产。
不过国家食药监总局表示,其2013年12月31日前生产的产品,可继续销售;2013年12月31日前已完成最终包装,但尚未完成检验的产品,可继续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2013年12月31日前已通过新修订GMP认证现场检查并已公示的无菌药品生产企业或生产车间,2014年1月1日后,仍可继续生产。但是,其产品应在取得新的《药品GMP证书》后方可销售。
据记者了解,以疫苗企业为例,部分企业2013年都采取了加大产能的做法进行2014年的市场储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暂停生产的影响,如北京天坛生物等。
从2011年3月开始实施至今,新版药品GMP的认证被认为是医药行业重新洗牌的一个契机。
按照国家食药监总局的要求,新版GMP的认证工作有两个时间节点:药品生产企业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的生产,应在2013年12月31日前达到新版药品GMP要求;其他类别药品的生产均应在2015年12月31日前达到新版药品GMP要求。未达到新版药品GMP要求的企业(车间),在上述规定期限后不得继续生产药品。
“预计今年上半年,还将有不少企业获得新版GMP认证。”北大纵横医药合伙人史立臣向记者表示。
据记者了解,2014年1月1日后,尚未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的无菌药品生产企业或生产车间,仍可按照有关规定申请认证;通过认证后,方可恢复生产。
虽然仅有六成无菌药品企业通过新版GMP认证,但据记者了解,这些企业生产的品种覆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收载的全部无菌药品;国家医保药品目录(2013年)中收载的无菌药品覆盖率也达98.7%。
“总体产能已达到2012年无菌药品市场实际需求的160%以上,能够满足市场供应。”国家食药监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史立臣认为,由于我国无菌药品企业多年产能过剩,很少有企业满负荷生产,所以上述“160%以上”这一数字是否按照满负荷计算并不清楚。
他告诉记者,很多企业在2013年扩大了产量,一方面是为应对新版GMP认证,另一个因素就是药品价格低导致不少企业只能靠扩大生产规模生存。
近八成疫苗企业获认证
近期外界广泛关注的疫苗企业,在全国1319家无菌药品生产企业中,疫苗生产企业所占比例并不大,近40家。
记者粗略统计了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公告的通过新版GMP认证的企业名单,截至2014年1月14日,有31家疫苗生产企业通过认证,占全部疫苗企业的78%,也就是说,有约不到三成疫苗企业从今年1月1日开始停产。
据记者了解,获认证的企业中不乏上市公司及制药大型企业,如北京科兴生物、华兰生物、华北制药等。
而此前乙肝疫苗事件中涉事的三家企业——深圳康泰、北京天坛生物和大连汉信,除深圳康泰通过GMP认证外,大连汉信从去年11月即已停产改造。
据了解,上述三家企业在乙肝疫苗当中的市场份额约占到75%。
涉事企业之一的北京天坛生物近日发出公告,根据整体经营计划安排,公司于2009年启动本部生产设施向亦庄新产业基地整体搬迁计划。本部原有生产设施(含乙肝疫苗原生产设施)于2013年12月31日停止生产,新生产设施预计最快于2014年下半年起相继投产。为确保不因整体搬迁影响公司2014年产品供应,公司已于2013年完成2014年产品供应(含乙肝疫苗)的市场储备任务。
1月9日,北京天坛生物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公司会根据安排陆续申请疫苗产品的新版GMP认证。
除上述企业外,甲型肝炎疫苗的生产企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生产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的北京华尔盾生物等企业也未有通过新版GMP的认证记录。
“企业何时申请认证,什么时机安排对它的生产线进行改造,这是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策略和生产计划安排自主选择的。”国家食药监总局药化监管司司长李国庆1月3日曾表示,60%的企业通过新版GMP认证,40%的企业没有通过,这也不是任何人事先设定的目标,都是企业和市场的选择。
记者注意到,此次企业获得认证的有效期为5年,拥有多个疫苗产品的企业,其不同产品取得认证的时间也有先后。
此外,获认证的疫苗基本囊括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对公众较为关心的乙肝疫苗,目前6家生产乙肝疫苗的企业中,有3家通过新版GMP认证。
国家食药监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深圳康泰外,其余5家乙肝疫苗生产企业有2500万支已经通过了批签发,大概可以使用半年。
不过记者注意到,国内生产脊髓灰质炎疫苗的两家企业北京天坛生物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到目前为止均未获得新版GMP认证。
招商证券最新的报告显示,对于大部分品类的疫苗来说,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长期来看部分企业停产认证不会影响中国疫苗市场的供应。对于市场份额较大的公司(如天坛生物)来说,其在停产前已储备一定量的产品,但若停产时间较长还是会被竞争对手抢食一定的市场份额。对于一类疫苗来说:基本被中生集团下属的天坛生物、几大生物制品研究所把持,民营和外企较难进入。
而从整个无菌药品行业来看,史立臣认为,以生产抗生素等注射剂为主的小型药企将受到较大冲击,由于小企业利润小,或将带来产业格局调整。
此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了乙肝疫苗问题调查进展情况,称未发现康泰公司生产的乙肝疫苗存在质量问题,初步判断近期各地报告的死亡病例与接种疫苗无关,待完成尸检等相关工作后,将做出最终诊断。
“乙肝疫苗事件后,由于计划内免疫乙肝疫苗是政府采购,疾控部门对三家企业的采购会慎重,不过这种影响可能持续1~2个季度,长期来看,对疫苗企业的市场格局影响不大。”史立臣还认为,无菌药企中疫苗企业所占比例较小,其市场受新版GMP认证影响较小。
招商证券的研报还认为,部分企业停产将造成血制品供应进一步紧张。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的新版GMP认证数据,31家国内血制品企业中,有15家企业的68条生产线通过GMP认证或公示。远大蜀阳、双林生物、同路生物等规模较大的企业尚未通过。
根据中检院的批签发数据,2013年前10月共批签发3857万剂,同比增12.3%。其中未通过新版GMP认证或公示的品种批签发940万剂,占比约24.4%,由于国内血制品大部分品种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今年1月1日开始停产将加剧血制品供需矛盾,主要血制品价格受最高零售价管控,因此短期内对已通过GMP企业的业绩影响不大。
行业兼并重组或将加速
药品GMP是国际上评价药品质量保证体系和参与药品国际贸易的一项基本内容和标准,它对药品生产中原辅料采购和检验、生产投料、制剂加工、质量检验、仓储保存及产品出厂放行等生产全过程的条件和方法都进行规定和要求,从而确保药品生产企业可以持续稳定地生产出合格药品。
据了解,我国在1988年开始逐步推行药品GMP,此后经过1992年和1998年两次修订,2004年7月1日实现了所有药品均在符合药品GMP条件下生产的目标。通过实施药品GMP,我国药品供应保障水平大幅提升,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但原有药品GMP已颁布实施十多年,其中有些规定过于宽泛,有些制度存在缺失,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可控的目标要求。
目前所说的新版GMP,指的是2005年启动修订、2010年修订完成的规范。
业内人士表示,新版GMP更加注重质量管理的细节,相比原有药品GMP,制度和措施更加具体可操作,基本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药品GMP标准。
其中较为重要的改变包括:提高了无菌药品生产环境标准,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药品GMP的空气净化A、B、C、D分级标准,并增加了生产环境在线监测要求。
同时,按生产区、仓储区、质量控制区和辅助区分别对厂房设施的设计提出要求,对设备的设计、安装、维护及使用等方面也做出具体规定。
新修订药品GMP有效促进了我国制药工业与国际接轨,加快了我国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截至2013年底,我国已有160家企业的450个原料药、103家企业的143个制剂品种通过国外药品GMP认证检查。
2013年10月9日,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的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疫苗预认证,首次进入国际采购目录。
而为使企业有资格申请该预认证,早在2011年,我国疫苗监管体系通过WHO(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估,而这也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我国实施新版GMP的主要动因之一。
业内人士认为,新版GMP的实施,对疫苗企业的影响还需时日,但已为注射剂生产企业带来了调整品种布局、提升产业集中度的机会。以大容量注射剂为例,我国排名前5位的生产企业,已占有全国市场近50%的份额。
随着新版GMP认证的推进,医药产业或将迎来优胜劣汰、兼并重组的发展契机。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GMP认证#
55
#GMP#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