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医院医生亲述:“互联网医疗”跟我们期待的相差甚远
2015-07-15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林丽莎 医学界
这篇文章,值得每一位互联网医疗从业者细读、收藏! 医生的工作对互联网技术是有实际需求的。 记得有一件事,当时让我很羞愧。有一个发热不退的女病人,住了很久,检查做了很多。可是,一直没找到病因。不论是抗感染,或是用激素,她的热度依旧不肯降下来。终于在又一次的活检后,病理科的报告显示:T细胞淋巴瘤。 我拿着病理报告走进病房,看见她正和一个朋友有说有笑,没忍心开口,又退了出来
这篇文章,值得每一位互联网医疗从业者细读、收藏!
医生的工作对互联网技术是有实际需求的。
记得有一件事,当时让我很羞愧。有一个发热不退的女病人,住了很久,检查做了很多。可是,一直没找到病因。不论是抗感染,或是用激素,她的热度依旧不肯降下来。终于在又一次的活检后,病理科的报告显示:T细胞淋巴瘤。
我拿着病理报告走进病房,看见她正和一个朋友有说有笑,没忍心开口,又退了出来。我联系到她的老公,并把这个坏消息告诉了他,建议将她转到血液科进一步治疗。看到他悲伤而不敢置信的神情,我想:命运如此跌宕起伏,我真不愿做它的审判官!所幸,她托熟人住进了另外一家医院的血液科。
可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老公又来找我了。那天,一名穿警服的,瘦高的男人来找我——正是她的老公。可是,他瘦了不少!看到我惊异的表情,他笑了笑:“我直接从单位赶过来的。”他皱了皱眉,叹了口气,接着说:“家里人千万不能生病啊!这些天为了她的病,我四处奔波,为了把之前的资料收集起来——病史、CT片、化验单、病理报告......现在医院又要她的骨髓切片和外周血涂片,拿不出来,还得重新做骨穿。当时是在你这里做的,所以得麻烦你了。”
看着他气喘吁吁的样子,我赶紧帮他去借骨髓切片。电话那边,好容易答应给借了,不过得让他自己去几公里之外的分院找。我挂了电话,看到这个沮丧的男人,心里一阵羞愧——病人已经饱受病痛折磨了,我们还要他自己到处找资料?
我想,如果有实用的电子病历就好了!它绝不像我现在用的这个医院系统——功能少、速度慢。一个电子病历,能将病人的病史、化验数据、影像学图像、用药情况等完整清楚地反映出来。有了它,病人不需要东奔西走地寻求差点被遗忘的那份纸质证据,医生对病人诊疗也将更有效率。
互联网医疗所能带来的,又何止于此。美国医疗领军者Stephen C曾说:将来的医生,也许是坐在电脑前,预约了自己的病人,通过网络视频等先进手段,“直接”看望每一个“预测病人”,因为医生已熟知每一个“潜病人”可能致病的遗传基因变异、个体的生活环境和极为详细的电子健康病历。如果真的需要做些处理的话,医生只需派他的“助理机器人”去病人床前帮个忙,因为一切治疗手段都可以利用高科技的预测和预防,防患于未然,再也没有必要为挂号而起早排队了。
简接触到的工具
可是,看看我能接触到的互联网医疗,与此相差甚远!经常有移动软件来“地推”,我的手机被迫安装了各种有趣的软件,却没怎么用过。同事说:“我安装它们,是为了用免费电话、或拿个本本、赚点福利,其他功能不怎么用过。”这些软件,为了留住医生,还特地开发了社交等有趣的功能——但等等,可别忘了实用才是有趣的基础!只有能真正帮到医生,才能留住他们!
有一次,主任说:“如果有一款能有效帮助医生管理高血压病人的软件就好了!记性再好,也不如电脑啊。药物过敏、检查异常、药物相互作用,或是病人该随访了,我需要电脑提醒,以免犯错。如果它还能上传病人的血压,我便能随时调整药物。”
医生的憧憬
我也有过类似的憧憬:
查房时,我能拿着一个PAD,每到一个病号,便调出他的数字化病历——比如血压、心率、体温,以及曾经的病史等。这样,我就不用跑回办公室翻找资料了,更不会因遇到难以沟通的病人而无从下手了。
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有一台名叫“查房先生”的机器人助手,它能通过双向视频设备联系医生和病人。如果我也能拥有这样一台移动电脑,周末即使不去医院查房,也能通过视频和病人聊聊天,缓解他们的焦虑。
我需要有一套便捷而人性化的诊疗系统,比如帮病人预约检查时,在电脑轻轻一点即可完成,我不忍心再看着实习同学满头大汗一趟趟地送预约单了。
我曾看到很多脑梗的病人,由于没有远程医疗,错过溶栓救治的时间窗,令我遗憾不已。偏远的危急病人,如果能及时通过网络得到指导建议,即使在地方医院,他们也能得到相同有效的救治。
除了临床管理病人外,我还需要不断地提高学术知识。因此,它应该谷歌化,使我能搜索到最新医学指南、找到疾病常识、药物资讯——因为互联网不仅能传输数据,而且是信息的来源。
“实用”才是使用动力
可是,何时才能实现啊!
就拿电子病历来说吧,它绝非像绑定银行卡那样简单。因为,病人的资料太复杂。对于同一种疾病,不同的病人年龄、或不同科室的医生,处理方法将大有差别。必须得依靠一个“智能分装”系统。此外,每个卖电子病历的公司都自成系统,迎合各自医院的口味。没有一个权威机构开发出开放性的、兼容性好且容易上手的电子病历。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是最大的麻烦。当然,数据安全的问题也是值得商榷的。去年,美帝的病人健康电子数据泄漏近九百万份,使病人的隐私权化作了泡沫。
在互联网医疗的大趋势下,每家公司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用尽浑身解数,设计出强大的产品。可是,在我看来,有些努力也许将“无功而返”。因为,他们太擅长计算机的软件开发,或是商业运作,却没有看过病人,不知道医生想要的是什么。让医生使用的最大动力,便是“实用”。
但是,光让医生用的顺手还不够。有时候,还需要“教育”他们转变思维。有一回,我和同事聊起想象中的电子病历,他竟然说:“如果能把它设计成用惯了的医嘱、处方的样子就好了。”
你们家的产品,戳到医生的痛点了吗?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互联网#
48
#三甲医院#
59
#三甲#
60
互联网能不能给医疗带来巨大的变化,应该要有医生参与其中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