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Nature社论:只要按着论文写,科学新闻就不会出错了吗?

2017-03-16 佚名 Nature自然科研

本周最新公布的一张信息图示让许多科学新闻界人士咬牙切齿——这张图将科学新闻网站分出了三六九等。根据协助制定这项排名的美国科学与健康委员会(ACSH)的观点,科学新闻界充斥着粗制滥造的内容。

原文以Science journalism can be evidence-based, compelling — and wrong为标题

发布在2017年3月7日的《自然》社论版块上

最佳科学新闻媒体榜单错判了科学研究与科学报道的关系。

本周最新公布的一张信息图示让许多科学新闻界人士咬牙切齿——这张图将科学新闻网站分出了三六九等。根据协助制定这项排名的美国科学与健康委员会(ACSH)的观点,科学新闻界充斥着粗制滥造的内容。“如果说新闻业整体状况堪忧的话(而且事实确实如此),”ACSH说,“那么科学新闻业就更糟糕了。它不仅受到了困扰着常规新闻业的那些偏见的影响,还特别容易出现离谱的哗众取宠倾向。”

同样参与上述排名分析的新闻聚合网站RealClearScience则更进一步:“许多科学报道不过是受意识形态驱使的垃圾科学、炒作研究,或者几乎没人能看懂的专业术语堆砌。”



给科学新闻网站排名之举引发争议。American Council on Science and Health/RealClear Media Group

那么,他们是以什么标准来(当然,不带偏见、毫不哗众取宠地)评判这些浸淫在污浊环境中的报纸和杂志的呢?很简单:根据对新闻内容的循证程度和引人入胜程度的主观判断。谦虚(几乎)让我们没有说出在两项上都得到了最高评分的出版物是谁(好啦,就是《自然》),但是有些报纸的排名却低于其预期。《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卫报》等著名报纸评分相对欠佳。

这项排名非常奇特,而且在各个方面都不尽如人意。当然,对于被评价为内容引人入胜,我们的确深感荣幸。不过,同样的内容,一个人感到引人入胜,却可能让另一个人昏昏欲睡。因此,将读者兴趣截然不同的出版物,比如《经济学人》和《化学世界》,直接拿来比较似乎非常不公平。同样的,因为部分内容未达标准就全盘否定整个出版物也是不公平的。(在线上内容让品牌和内容所涵盖的范围日益广泛的当下,这一点尤其重要。)



许多科学新闻记者依靠同行评议来检验其报道的真实性。

评判者对循证新闻的评价标准也是有争议的。许多记者合理地指出了某些科研领域内的可重复性危机,并质问了一些证据的可靠程度;这也正是资助机构和批评家愈发在提出的问题。主流媒体的科学记者一般将同行评议作为科研界的官方背书,表明一项已发表的发现足够可靠,能与他们的读者分享。但是,这种循证报道的可靠性取决于它们所报道的证据的可靠程度。许多科学家都会抱怨(即使只是在内部抱怨)一些已发表的研究,特别是那些获得了媒体关注的研究,本身就易受偏见和哗众取宠的影响。

这也是科学家(以及非科学家)博主的出现,以及其它形式的发表后评议如此可贵的原因之一。许多科学家都知道某些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许多记者也知道——在这张信息图示所包括的大部分出版物中,关于操纵统计结果、统计效力不足等有问题的做法的文章正日渐增多。科学和媒体报道之间的关系并不简单;双方都应谨记这一点。

原始出处: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81749, encodeId=c1cb1881e498c,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b2112532d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Nat#</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532, encryptionId=3b2112532d8, topicName=Na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2e6f107, createdName=liye789132251, createdTime=Thu Aug 03 03:31:00 CST 2017, time=2017-08-03,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7-08-03 liye789132251

相关资讯

Immunity:中国学者同期4篇论文,聚焦免疫进展

最新一项Immunity在3月9-14日共在线刊登了6篇研究论文,其中4篇(共5位通讯作者)源自于中国学者,他们是北京大学蒋争凡教授、军事医学科学院五所秦成峰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施福东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系统医学研究中心程根宏教授和池洪波教授。这是非常少见的,Immunity是免疫学领域的顶级期刊之一,中国学者集中发表,也反映中国科研工作者对国际的贡献,以及在免疫学的国际地位与日俱升。

Nature:逆转免疫系统:第二类癌症免疫疗法

就目前新一代癌症免疫疗法的成功案例来说,大多并不是指的免疫系统的整个疾病战斗战场,这些治疗主要是作用于适应性免疫系统,即对外来和患病细胞进行精确攻击的特化细胞。但免疫系统还有另一个“手臂”,也就是先天性免疫系统,这一系统在这场战斗中并不是摆看的,它们实际上有时也会促进肿瘤的生长。在最新一期(3月8日)的Nature杂志上,来自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报告称,他们发现了一种新型能够

文章有风险,引用须谨慎

一般来说,自己发表的科研文章被人引用终究是件让人高兴的事。但最近同事却因自己的一篇文章被他人引用,有些恼火。事情原来是这样的:同事在文献检索过程中,无意间发现他的一篇将近十年前发表的汉语某期刊(EI)文章被某学校的科研人员引用了。说实话,他的文章是一篇很普通的科研文章,而且文章涉及的研究方向他也早就不做了。起初他还挺高兴,于是到文中去看看。结果一看,他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该作者在引用他这篇文章时

喜报!中国科技类论文数量位居世界第二

一年来,科学基金共受理来自全国2309家单位的182334份申请,运用国家财政投入248.66亿元,资助各类项目41184项,不仅稳定支持了基础研究的基本面,也强化了对重点领域的优先部署。

大数据时代科研不能再“两头花钱”

“把论文发出去,需要花钱,再把数据买回来,还要花钱。我们这是在两头花钱,最后把钱都送出去了。”全国政协分组讨论会场上,在听完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华良的发言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建集团公司总经理王寿君不由地感慨。蒋华良提出的,是一个他呼吁了很多次,却不那么容易解决的问题。“我们一直在强调大数据的重要性,但是在大数据时代,我们自己的科研数据都在国外。”蒋华良直言。在蒋华良看来,

南开校长:“唯论文”评价体系禁锢科技创新

当前中国学术界的科研评价体系,让学者的荣誉、收入、职称、项目都与论文挂钩,一定程度上让衡量标准“跑偏”,论文抄袭、花钱买版面等现象屡见不鲜。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