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于莺碰到的不是一个医生的问题

2013-06-19 佚名 新京报

     于莺碰到的问题,不是一个医生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的问题。   拥有200万粉丝的微博红人、协和医院急诊科“女超人”于莺在微博上宣布辞职。谈及自己离开协和的原因时,于莺说,最直接、最根本的理由是,现在对医师的评定、评价体系,还是SCI文章、科研这个指标。她表示,今后还是会从事医疗行业,只是希望能够实现追求自由执业的梦想。   如果不是此前在微博上名气很响亮的话,在人

     于莺碰到的问题,不是一个医生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的问题。
  拥有200万粉丝的微博红人、协和医院急诊科“女超人”于莺在微博上宣布辞职。谈及自己离开协和的原因时,于莺说,最直接、最根本的理由是,现在对医师的评定、评价体系,还是SCI文章、科研这个指标。她表示,今后还是会从事医疗行业,只是希望能够实现追求自由执业的梦想。
  如果不是此前在微博上名气很响亮的话,在人员流动性相对比较大的医疗行业,像于莺这种告别方式,是非常普通甚至没有新鲜感的。我做了多年社会新闻记者,见过的类似场景实在太多了,上至医院院长,下至最初级的护士,都因为各自不同的原因,选择离开。
  他们的离去,有的引起轩然大波成为争论的新闻,有的则波澜不惊。但不管以什么方式离去的人,他们离开时的留言,却异常惊人地相似工作压力大、太累、无法兼顾家庭、职业尊严感受挫、对包括职称和分配在内的考评体系有不可调和的意见……
  可以说于莺碰到的问题,不是一个医生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的问题。
  舆论界对于莺辞职的评价,不外乎新瓶装旧酒。只是稍有不同的是,对她“微博达人”的身份,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很多因微博而认识她的文字,进而认识她这个人的读者,对她的离去,有些不平,认为这样一个乐观开朗,德才兼备的医生的离去,是一种损失。而造成这种损失的机制,应该引起足够反思。
  有人分析于莺离开的主要原因:在目前的医生职称评定过程中,没有什么指标是用来考核医生的临床能力,即便成了德艺双馨的“急诊女超人”,于莺仍旧缺少能晋升的两个硬件:科研论文的发表或者科研项目的参与,虽然后两者与每天躺在急诊病床上生命垂危的病人没直接关系,但如果她不在忙累之余,花更多的精力去做各种“研究”,拉关系立“研究项目”甚至花钱买版面发“论文”,她的业绩和收入等考评,就很难如人意。这已经成为困扰卫生系统一线工作者的一个心病。
  除了医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科研能力”的纠结之外,还有那些让医生们在烦重的劳动之下还不得不承担的“职称英语”或别的考试;医生在第一线承担着人们对医疗体制改革成败的第一手压力;在新形势下如何为医生们提供更多的自由执业渠道和患者自由选择的空间等问题,都是值得细细研讨的。人们通过于莺辞职这一个案,积极热情地发声,并将话题向这方向引导,说明这些问题的迫切性,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
  于莺的离开,虽然只是一个个案,甚至可以解释成为一种个人的选择。铁打的医院,流水的医生,人员的流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如果,这种流动,具有一种方向性和代表性时,就值得警惕了。
当事者说
  我离开协和的原因是:一,不和科研考核大夫的评判体系玩了,我玩不过。二,航母式的医联体最终会让专注于临床的一线大夫尤其是急诊科医生成炮灰。三,我不是专家,不看专病,但专家可干不了我的活儿,各有所长。四,媒体们别挖内幕了,我不是被辞职,你见过兴高采烈被辞职的吗? 6月9日
  有人问我,作为医生你相信奇迹吗?说实话,我不相信。所谓的奇迹无非是最初的医生诊断错误,或者是夸大地描述了预后,低估了患者的自我康复能力。医患双方的心态都很重要,医者讲究对病情实事求是对医术精益求精的基础上多些人文关怀,患者面对疾病的心态不妨阳光些淡定些,想想什么才是自己要的生活。5月16日
  由于急诊床位紧张,领导要求严格掌握急诊留观指征,慢性病查因的就不要留观。白天护士拉着我疏导躺在地上的类似患者,看着厚厚的门诊病历,劝患者离院的话实在说不出口。门诊看了一月余,没有明确诊断,也没有大夫开给他住院条。协和作为疑难杂症中心应该建立流程,对类似诊断困难的患者予以帮助。唉… 5月13日
  抢救室封闭管理,我进出的时候,见一男子透过门缝朝里夸张地比划,竖着大拇指露出大大的笑容。顺着他比划的方向看去,是个插管上机的老太太。原来是儿子在鼓励老妈要勇敢!心一下子热乎了,于是我撑着门,微笑地看着这一幕。家属同样向我报以感激的笑容。我爱这样的家属,也爱那一刻的感动!5月7日
  河北馆淘县医生被砍被杀被逼坠楼,如此奇葩,需要时是白衣天使,不需要时白眼狼。也不知道还有哪个职业像医生那样,不受劳动法保护,爹不亲娘不爱。其实我们大病了一样看不起,用自费药也一样纠结。我们大部分都顾不上孩子顾不得家。大城市的医生还能跳槽去药企和外资医院诊所,小城市的医生不干这行还能做什么?5月4日
网友说
  @牛华勇:昨天晚上孩子去协和看急诊,内科四诊室上面依然写着于莺的名字,里面坐诊的却是个男大夫。希望这样对患者负责任的好大夫和我们那些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好老师一样,能够在所在机构里有一席之地。别让形式主义和运动式科研主导了医疗和教育机构。
  @东大夫:于莺宣布辞去体制内医生引起热议,我倒是一点没感到意外,只要医改敢于引进私营医院,那么全科医生和高端私立医院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这些医院人才的引进无疑最好的来源就是大医院的急诊、ICU、CCU的大夫们做全科医生,您还真没有理由阻挡住人家走,因为公立医院的这些科室太没吸引力。
  @午后雨林:我比较认可于莺的率性,但是于莺这世界上只有一个,不可复制,所以我们身处医疗行业的人,应该从身边能改变的改起,如果单个力量不够,那就去联合。
  @唐仕波shibotang:于莺医生辞职了!终于走出来了。我10个月前走这步时还没有太大的反应。现在各方面时机慢慢成熟。最近波子哥发文说民营医院不发展,医生不流动起来,中国医改难成功,老百姓看病难问题无法解决。
  @杨长青:能够理解基层医护人员临床服务的辛苦,而且作为基层工作者不做科研,这没问题,但是如果协和,北大医学的中国顶尖医院的医师都不做科研,都躺在别人研究的成果上混饭吃,都不为未来的发展做储备,岂不是很可怕,中国医学发展的未来在哪里?中国人的健康保障都押宝在国外的医学发展上吗?
  @姜涛医生-神经外科:于莺比较适合当一名家庭医生,其实不太适合在协和医院这样的顶尖医院工作,她的临床技术只能随着别人的进步而进步,不能做到自己独立的学习;所以说国内的环境还不够好,应该让个人选择自己适合的方向。
  @盘仲莹:于莺的辞职掀起一片巨浪,而我和同事们正在韩国参观学习。与国内私立医院多是商业投资不同,韩国私立医院大多是知名医生创建。他们的背后有企业财团的投入,但经营完全由医生团队为主。在学术和科研领域独树一帜,与公立医院一争高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