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支架置入与积极药物治疗对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比较
2011-09-15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马克·I·奇莫维兹(Chimowitz)等 SAMMPRIS试验研究者 背景 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是卒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正越来越多地应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PTAS)治疗,以预防卒中再发。然而,还没有在随机试验中比较PTAS与药物治疗(的疗效)。 方法 我们将最近有过一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有归因于一支颅内大动脉直径70%~99%
马克·I·奇莫维兹(Chimowitz)等 SAMMPRIS试验研究者
背景 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是卒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正越来越多地应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PTAS)治疗,以预防卒中再发。然而,还没有在随机试验中比较PTAS与药物治疗(的疗效)。
方法 我们将最近有过一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有归因于一支颅内大动脉直径70%~99%狭窄的卒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单独积极药物治疗,另一组接受积极药物治疗加使用温斯潘(Wingspan)支架系统的PTAS治疗。主要终点为招募后或随访期间对限定病变(实施)一次血运重建操作后30天内(发生)卒中或死亡,或30天之后限定动脉(供血)区域(发生)卒中。
结果 在451例患者接受随机分组后停止招募,因为30天卒中或死亡率在PTAS组为14.7%(非致死性卒中12.5%,致死性卒中2.2%),以及在药物治疗组为5.8%(非致死性卒中5.3%,非卒中相关性死亡0.4%)(P=0.002)。30天之后,相同区域的卒中发生于每组的13例患者。当前,随访(仍在进行中)的平均持续时间为11.9个月。随时间推移,一种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概率在两个治疗组间差异显著(P=0.009),主要终点的1年发生率在PTAS组为20.0%,以及在药物治疗组为12.2%。
结论 在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中,积极药物治疗优于使用温斯潘支架系统的PTAS治疗,既因为PTAS后早期卒中危险高,也因为单独积极药物治疗的卒中危险低于预期。
(N Engl J Med 2011; 365:993-1003. September 15, 2011)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颅内动脉狭窄#
75
I see, I suoppse that would have to be the case.
51
好,静待更大的证据指导临床。
140
#动脉狭窄#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