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探索心血管主要风险与冠心病死亡率的定量关系
2016-04-01 大鹏 译 医学论坛网
芬兰研究团队开展的一项有关心血管风险因素的临床试验。该研究主要回答的问题是:多大的心血管主要风险因素变动才能解释/造成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研究论文发表于近期的《英国医学杂志》(BMJ)。作为一项观察性研究,该临床试验入组了芬兰东部的34525例处于工作年龄的患者,年龄在30-59岁,且所有患者均来自1972年至2012年的FINRISK研究。研究者通过一级预防措施干预患者的心血管主要风险因素
芬兰研究团队开展的一项有关心血管风险因素的临床试验。该研究主要回答的问题是:多大的心血管主要风险因素变动才能解释/造成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研究论文发表于近期的《英国医学杂志》(BMJ)。
作为一项观察性研究,该临床试验入组了芬兰东部的34525例处于工作年龄的患者,年龄在30-59岁,且所有患者均来自1972年至2012年的FINRISK研究。研究者通过一级预防措施干预患者的心血管主要风险因素,并观察其变动幅度。
研究关注的主要预后指标为校正年龄因素后的冠心病致死亡率,包括预测死亡率及实际观测到的死亡率。研究者使用逻辑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流调数据,从而获得预测死亡率,同时从芬兰全国死因登记数据库获取患者实际死亡率。
统计数据显示,除了血清胆固醇在2007年至2012年有所升高之外,三项心血管主要风险因素水平在已往的40年内均有所降低。从1969-1972年至2012年,人群冠心病死亡率显著降低,其中男性降低了82%,女性降低了84%。在随访的前10年中,几乎所有的冠心病致死亡率降幅均源于患者主要风险因素水平降低;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观测到的患者实际死亡率高于预测死亡率;在随访的最后10年内,约三分之二的冠心病致死亡率降幅可通过患者主要风险因素水平降低来解释,剩余降幅取决于其他因素。
研究者表示,普及人群一级预防可有效的控制人群疾病负担、降低冠心病致死亡率。另外,高危人群的二级预防以及及时治疗冠心病急性事件可带来进一步的治疗收益。
原始出处: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BMJ#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