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石汉平:我为肿瘤营养治疗代言

2017-03-25 杨光立 科学网

对石汉平的采访,得到的信息都是“碎片”化的。称之为“碎片”既不是因为肿瘤营养内容单薄——相反这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他急于一下子全部表达出来;更不是因为他思维跳跃——他真的很忙,往往话没说完就有人敲门。同事递给他一听“红牛”,他都一饮而尽——他不舍得在饮食方面“耽误工夫”。



对石汉平的采访,得到的信息都是“碎片”化的。称之为“碎片”既不是因为肿瘤营养内容单薄——相反这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他急于一下子全部表达出来;更不是因为他思维跳跃——他真的很忙,往往话没说完就有人敲门。同事递给他一听“红牛”,他都一饮而尽——他不舍得在饮食方面“耽误工夫”。

在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的肿瘤医学中心主任办公室,《中国科学报》记者专访了多年来为呼吁重视肿瘤营养而积极奔走的石汉平。

说实话:部门政策别太“卡”

“肿瘤营养2016年4月被当作一项国家计划纳入《健康中国2030纲要》,面对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和中国巨大的市场,目前阻碍肿瘤营养疗法普及、影响肿瘤营养产品市场发展壮大最大的因素是什么?”寒暄过后,记者直奔主题。

“我可以说实话吗?”

记者乐了:“当然,我们要报道真相。”

“就是部门政策。”石汉平形容肿瘤营养疗法目前的处境就像沙漏——上面是中央政策和精神,下面是百姓需求和呼声,部门政策就是中间那个细细的、叫人望而兴叹的“通道”。

作为肿瘤营养治疗的重要抓手,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简称“特医食品”,也即肠内营养剂)虽然在国内已有30多年的应用,但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均作为药品管理——审查严苛、生产成本高昂,整体发展相当缓慢。尽管2015年10月起先后出台的《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经营管理办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2016年7月1日正式实施)分别对特医食品的法律地位、生产许可、经营管理、注册管理提出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明确了特医“食品”的身份、开始走向规范化,但仍然“严”字当头,生产企业进入特医行业的门槛仍高不可攀。

上游“水源”枯竭,在下游的百姓自然“无水解渴”——国内的一项研究显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治疗的比例为10:1,而我国的比例则恰恰相反(部分文献称三甲医院是1:6)。

“老百姓急得要命,企业急得要死,中央领导也着急——怎么还没见动静?然而,就是被卡得死死的。”石汉平不断强调部门政策“不近人情”。

“不见动静,是说国内企业没有机会吗?”记者追问。

“如果按照现行政策,国内鲜有企业能达标(生产特医食品),这样的政策合理吗?”石汉平反问,接着说道:“不能刚一开始什么事情还没干的时候,就把新事物装进笼子里。刚开始要放,而不是‘一管就死’。”

诉实情:肿瘤营养教育待启蒙

石汉平坚持认为,营养治疗是基础治疗,肿瘤营养应成为肿瘤患者的一线疗法。事实上,在欧美国家,营养治疗一直是与手术、化疗、放疗等平级的治疗手段,贯穿肿瘤患者的治疗始终。

中国老百姓没能从营养支持中受益,除上述原因导致的我国肿瘤营养剂种类、数量太少之外,患者、医护人员对营养的认识也远远不足,仍处于“启蒙”教育阶段。

“患者对营养认识有许多误区,有的认为患肿瘤期间,吃得越好,肿瘤会长得更快;还有人认为不吃饭就能饿死肿瘤——这都是无稽之谈。”石汉平告诉记者,美国及欧洲肠内肠外营养学会早在发布的《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指南》中指出:无证据表明营养支持能促进肿瘤的生长。另外,在那些已经极度消瘦的晚期肿瘤患者体内,肿瘤并不会停止或放慢生长的脚步,而是与正常细胞争夺营养物质,饮食营养上的节制并不能“饿死”肿瘤。

恰恰相反,“针对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进行营养支持,不仅不会促进肿瘤生长,还能够改善患者体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反而对肿瘤治疗有益。”石汉平说,反而,营养不良的患者,接受放化疗的治疗效果也不好,并发症更多、生活质量更低。

不幸的是,营养不良在我国肿瘤患者群体中普遍存在。石汉平等人2012年在广州发起成立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营养学术组织——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通过对国内2.7万个病例跟踪研究发现,57%的肿瘤患者存在中、重度营养不良,其中71%的患者没有得到营养支持。

医护人员对营养作用也认识不足。石汉平告诉记者,2013年,专委会通过对国内三级甲等教学医院3000多名医务人员的调查发现,大家关于肿瘤营养知识的及格率只有35%,优秀率只有12%,“多么可怕”。

“不过,这一情况正在明显改善,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正认识到这一点。只有临床医生意识到营养的重要性时,才有可能去学,才有可能把这个理念传达给患者。”石汉平说,今年他们将以同样的问卷在同样的医院展开新一轮调查,“我相信会有很大的改善”。

观实效:疗效好花钱少能否上医保?

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得到了有效营养支持后,生存期是上升的。”谈到肿瘤营养治疗的临床表现,石汉平直呼“非常明显,特医食品用于肿瘤患者明显降低了并发症和死亡率,这从2001年到2009年的Meta分析(对具备特定条件的、同课题的诸多研究结果进行综合的一类统计方法,笔者注)都是这个结论”。

营养支持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临床上,还可节省大量费用。“荷兰整个国家仅口服营养补充一项即可节省18.9%的治疗费用,美国4000万住院患者的研究发现,得到营养支持的患者住院时间可缩短21%,住院费用减少21.6%。综合以上研究,特医食品在临床上合理的使用将至少可减少1/5的医疗费用。”石汉平告诉记者,由此看来,将营养支持纳入医保是节省费用而非浪费。

不过,石汉平也清楚,现在谈论将肿瘤营养纳入医保可能还为时过早——国内专业人士、社会公众对营养的认识有待深入、中国特医产业也尚在萌芽,尽管已经为肿瘤营养奔走数载,但他清楚,自己“代言人”的身份还将继续。

“这件事很重要,值得做。”石汉平说,“做什么事情,尤其是刚开始,没有容易的,如果容易就不值一提了。”

肿瘤营养被当做国家计划纳入《健康中国2030纲要》,也让石汉平充满信心:“国家大政策是有了,现在就卡在各个分管部门。我们准备以专委会的名义跟相关部委进行沟通,希望他们能听一听学会的想法。”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035384, encodeId=7f7c203538441,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5101e32785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石汉平#</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3278, encryptionId=5101e327855, topicName=石汉平)],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2e07307, createdName=lingaifan, createdTime=Fri Sep 29 23:00:00 CST 2017, time=2017-09-29,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苦命两兄弟齐患罕见病 两人全身共9处肿瘤

这是一对苦命的兄弟。从小母亲早逝,父亲离家杳无音信,哥哥被迫辍学,16岁开始外出打工,2014年,哥哥边工边学,拿到了大专学历,也在一家KTV当上了经理,眼看日子渐渐好起来时,2015年,哥哥突然双耳听不到了,到医院检查发现为颅内多发神经纤维瘤,第二年,弟弟也出现了同样的病症,左眼失明,听力受损。哥哥叫杨军,今年26岁,弟弟叫杨超,今年23岁,四川达州人。

SCI REP:肿瘤广泛横向浸润预示了阴囊乳腺外派杰氏病局部复发

乳腺外派杰氏病(EMPD)是一种不常见的恶性肿瘤病,并且对其预后因素和最优治疗所知甚少。最近,研究人员就阴囊乳腺外派杰氏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性,并确定癌症存活率和局部复发的预后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人员将总共有206位患有阴囊乳腺外派杰氏病病灶的病人作为研究群体,并且查询了所有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另外,还检测了TP53和Ki67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最终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175名病人(84.95%

Nat Commun:科学家开发出专杀肿瘤的神奇病毒

近日来自 IDIBAPS 生物医学研究所以及巴塞罗纳生物医学研究协会 ( IRB Barcelona ) 的科学家们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联合发表一项关于肿瘤治疗方面的重大成果。研究称他们使用新方式对病毒的基因进行修饰,从而将其改造成专门消灭肿瘤细胞的神奇病毒。传统的肿瘤治疗由于选择性较差往往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因此新型肿瘤疗法开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不伤害正常细胞的基础

3D打印模板+碘粒子植入 联合“围剿”肿瘤的神器

放射性碘125粒子,虽然直径不足1mm,长不足5mm,但多颗精准分布植入到肿瘤中,聚集起来从内向外“引爆”,能有效治疗实体肿瘤。再联合支架技术,还能实现开通狭窄通道和“围剿”肿瘤双重效果,这一神奇“神器”虽小但威力强大。近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传来消息,作为该院享誉国内外的“王牌技术”之一,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滕皋军、郭金和团队的专家们向省内外同行展示了碘粒子与支架及3D打印等联合应用治疗肿瘤

重磅级文章解读抗肿瘤新型药物制剂研究进展

近日,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在Cell Reports杂志上发表文章称,他们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抑制剂分子,这种特殊分子药物能够对PTEN缺失的癌细胞产生一定的细胞毒性作用相关研究或为未来科学家们开发治疗癌症的潜在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近年来,全球从事癌症研究的科学家们相继发现多种抗癌靶点,与此同时研究者们也开发了多种潜在的抗肿瘤药物来有效抵御肿瘤的生长以及扩散,那么抗肿瘤药物的相关研究进展如

ALK+非小细胞肺癌:罗氏在肿瘤领域的又一封王之地

罗氏在乳腺癌领域的统治力不言而喻,3月3日宣布到达终点的里程碑式APHINITY研究更是让罗氏在HER2+乳腺癌领域的优势显得牢不可破。除了乳腺癌之外,罗氏在ALK+非小细胞肺癌这一领域也渐显王者之相。 与大家熟知的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一样,ALK(间变性淋巴瘤激酶)也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比较常见的一个治疗靶点,不过ALK突变阳性患者只占全部NSCLC患者的3%~5%左右,要远低于EG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