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际医学十大新闻
2012-01-25 MedSci MedSci原创
《中国医学论坛报》编委会确定了2011年国际、国内十大医学新闻(事件)。感谢各位热心读者的积极参与。 1 用早期抗逆转录病毒疗法 预防HIV-1感染 多国专家(HPTN 052 研究组)联合研究发现,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若在早期(其身体仍处于健康状态时)即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将HIV 传染其性伴侣的风险降低9
《中国医学论坛报》编委会确定了2011年国际、国内十大医学新闻(事件)。感谢各位热心读者的积极参与。
1 用早期抗逆转录病毒疗法 预防HIV-1感染
多国专家(HPTN 052 研究组)联合研究发现,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若在早期(其身体仍处于健康状态时)即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将HIV 传染其性伴侣的风险降低96%,这不仅可以降低HIV-1的性传播率和临床事件发生率,而且有利于个人和公共健康。该研究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 2011,365:493)。
2 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 可降低死亡率
美国国立肺筛查试验(NLST)显示,对吸烟者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可使其肺癌死亡率降低20%,全因死亡率降低7%。该研究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 2011,365:395),并被誉为为数不多,但足以影响肺癌研究历史的重要文献。
3 新型口服抗凝药凸显优势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委员会研究发现,与华法林相比,阿哌沙班(5 mg,bid)可更有效预防房颤患者发生卒中和体循环栓塞,减少出血事件并降低死亡率。该研究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 2011,365:981)。
急性冠脉综合征二级预防Ⅲ期临床试验(ATLASACS 2-TIMI)的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利伐沙班(2.5 mg,bid)可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的死亡、心脏病发作和卒中发生率。与冠脉搭桥无关的严重出血和颅内出血发生率利伐沙班组更高,致死性出血发生率则与安慰剂组相当。该研究2011年11月在线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
4 手机是否致癌引关注
近年来,手机是否致癌(尤其是脑癌)的问题引发了热烈讨论。5月,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发布报告称,长期、高强度使用手机和其他无线通信设备可能增加癌症发生率。
10月19日,《英国医学杂志》(BMJ 2011,343:d6387)发表的丹麦的一项大规模研究报告则为手机不会导致脑癌的观点提供了新证据。
5 日本地震 引发全球放射性物质扩散担忧
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以及随之而来的海啸,使福岛第一核电站遭受重创。不断发出的核泄露警报,引发了全球对放射性物质扩散的担忧。有关辐射危害及防辐射知识得到广泛普及。辐射性物质可以通过吸入、食入、皮肤吸收和经创口侵入4种途径进入人体。其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取决于辐射剂量。
6 3.47亿!全球糖尿病人数最新数据
多国联合研究显示,随着人口增长和老龄化,全球血糖水平和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截至2008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3.47亿。论文发表于《柳叶刀》(Lancet 2011,378:31)杂志。
7 德国暴发大肠杆菌疫情
5月,可引起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和血性腹泻的大肠杆菌肠炎在德国暴发流行。6月22日和23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和《柳叶刀·感染病学》(Lancet Infect Dis)杂志先后在线刊文,分别就该病流行病学特征和菌株毒力特征进行分析。前者显示,此次流行以青壮年(尤其女性)多见,约1/4感染者发展为HUS;后者表明致病大肠杆菌对肠上皮附着性增强,或可促进组织对志贺毒素吸收,从而使较多患者发生HUS。
8月25日,《柳叶刀》(Lancet)杂志在线发表丹麦的一项研究显示,早期血浆置换或可改善HUS成年患者病程。
8 “人造血”初获成功
11月11日,法国巴黎皮埃尔与玛丽-居里大学的卢茨-杜艾团队首次将用干细胞培育的血液输入人体,并获得成功。
尽管这项研究成果是干细胞造血领域的一大进步,但用这种方法大规模生产“人造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关论文发表于《血液》(Blood 2011,118:5071)杂志。
9 WHO针对抗菌药耐药 提出一揽子计划
在今年世界卫生日之际,WHO制定并在各成员国中推广实施抵御细菌耐药的6项政策。具体内容包括:① 制定一个有问责制、有民间社会参与、有资金保障的、全面的国家计划;② 加强监测和实验室能力;③ 确保有质量保证的基本药物的连续可及;④ 监管和促进合理用药(包括畜牧业);⑤ 强化感染预防与控制;⑥ 支持创新和研发新工具。
10 全球首例人工气管移植者 无症状生存5个月
7月,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马基亚利尼(Macchiarini)领导的小组对1例气管肿瘤术后患者进行了全人造气管移植手术,这是首例全人造气管移植手术。经过近5个月的随访,该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未再发生气道阻塞症状,亦无肿瘤复发。该研究从临床角度证明了利用体外人工的方法模拟体内器官的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结构,进而替换各种原因导致的废用器官的可行性。相关论文11月24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Lancet)杂志。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十大新闻#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