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O 2014:访郭军:把握机会,赢得更大发展舞台
2014-09-17 廖莉莉 中国医学论坛报
专场设置匠心独到,囊括各发展方面 黑色素瘤是目前所有肿瘤中治疗进展较快、也是近年来取得突破较多的一类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靶向治疗在黑色素瘤领域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后者对黑色素瘤治疗的卓越疗效可谓是迎来了其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开门红”。自此,以PD-1为代表的免疫靶向治疗开始逐步显示出在其他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我想,说黑色素瘤领域这些年来的研究进步,在某种意义上“引领了未来肿瘤领域
专场设置匠心独到,囊括各发展方面
黑色素瘤是目前所有肿瘤中治疗进展较快、也是近年来取得突破较多的一类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靶向治疗在黑色素瘤领域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后者对黑色素瘤治疗的卓越疗效可谓是迎来了其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开门红”。自此,以PD-1为代表的免疫靶向治疗开始逐步显示出在其他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我想,说黑色素瘤领域这些年来的研究进步,在某种意义上“引领了未来肿瘤领域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成为“肿瘤学研究探索的典范”,应该不算为过。
因此,今年恶性黑色素瘤论坛的设置上,我们也采取了不同专场报告与不同论文交流穿插进行的新方案,共分三大部分。首先是我关于“黑色素瘤治疗30年回顾和未来趋势”及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晓实教授有关“全球黑色素瘤最新临床研究总览”的介绍,之后是北京积水潭医院牛晓辉教授的“外科治疗在黑色素瘤治疗中的地位”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刘基巍教授关于“黑色素瘤辅助治疗进展”的报告,最后是浙江省肿瘤医院范云教授的“转移性黑色素瘤化疗何去何从”、云南省肿瘤医院宋鑫教授的“分子靶向治疗-黑色素瘤临床研究的热点”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潘宏铭教授的“免疫治疗-黑色素瘤治疗的突破点”。
黑色素瘤治疗30年回顾与未来趋势
在黑色素瘤治疗的30年历史长河中,前20年几乎是“一成不变”的,基本就是化疗作为标准治疗。虽然那些年针对生物化疗、联合化疗与单药化疗的疗效对比也有一些研究,但均未得到理想的结果。当时被批准用于黑色素瘤治疗的药物极少,唯一的金标准是达卡巴嗪,但其有效率也仅有7%~8%,无进展生存(PFS)期也仅有1.7个月,总生存(OS)未见显著改善。
不过,在近10年左右的时间里,黑色素瘤治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是相继出现了一些分子靶向药物,如BRAF抑制剂、c-kit抑制剂等。这给黑色素瘤患者生存带来显著改善的同时,也在整个肿瘤学领域激起了“千层浪”——一个曾经有效率低于10%的癌种,在BRAF抑制剂出现后,竟然有效率升高到了50%,PFS期达到6~7个月——这也革命性地颠覆了以往黑4色素瘤治疗只能采取单药化疗的治疗理念。之后,不同靶向药物的联合更是使有效率提高到70%,PFS期超过了9个月。可以说,近年来黑色素瘤治疗领域的每次进步,都可谓是里程碑式的事件。
在如今大热的免疫靶向治疗领域,黑色素瘤更是“首先吹响了胜利的号角”。从去年开始,PD-1单抗的相关研究结果提示,免疫靶向治疗将成为肿瘤领域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对于黑色素瘤,PD-1单抗使其有效率超过40%,而且部分有效的患者在停止治疗后仍然有效,并且该药大大改善了患者的OS。PD-1单抗在黑色素瘤领域的显著疗效也使研究者开始考虑将其用于其他癌种如肾癌、非小细胞肺癌等。且据早期研究结果,PD-1单抗已经显示出在这些癌种的初步疗效。
未来,如何将现有的分子靶向治疗、免疫靶向治疗更好地联合起来,选择适合的患者给予更适合的治疗组合,将是重要的发展趋势。这些尝试也在积极地进行中。相信这些探索将有望改变现有治疗模式,创造出未来的更佳治疗模式。
会上我的报告除了会理清上述黑色素瘤30年发展脉络外,还将提出一些思考——在探索开展得如火如荼的黑色素瘤研究领域,我们中国研究者能做些什么?亚洲患者与欧洲患者的不同给我们亚洲学者留出很大的研究空间和机会,我们如何利用这些宝贵的机会尽早促成亚洲多中心团队的形成,从而为提高我国黑色素瘤治疗水平作出我们的贡献?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