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六成医生存心理疾病风险
2014-09-25 佚名 cmt
为了解中国医生心理健康状况,《中国医学论坛报》(CMT)于2014年7月17日启动了《中国医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该调查通过CMT调研平台进行。从7月17日至9月10日,共8533人阅读了该调查,914人参与并完成调查。参与者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涉及数十个个临床科室。结果显示,35%的中国医生心理疾病危险性较高,25%心理疾病危险性高。因此,总体而言,国内医生属于心理疾病危险性较高的
为了解中国医生心理健康状况,《中国医学论坛报》(CMT)于2014年7月17日启动了《中国医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该调查通过CMT调研平台进行。从7月17日至9月10日,共8533人阅读了该调查,914人参与并完成调查。参与者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涉及数十个个临床科室。结果显示,35%的中国医生心理疾病危险性较高,25%心理疾病危险性高。因此,总体而言,国内医生属于心理疾病危险性较高的职业群体。
国内外调查均显示,医生群体是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的高危人群,包括工作时间长、轮班工作、工作时间不规律、工作压力大、医患关系紧张、工作要求技能高以及科研、晋升要求等等,都是医生群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危险因素。而近年来,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甚至发生恶性伤医事件,对于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影响也不容忽视。医生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不仅危害医生自身健康,还会影响其医疗工作的开展,进而影响患者安全。
然而,对于医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均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一些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认为,我国关于医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多数存在样本量小、重复研究、不够深入、调查性研究较少的问题。
为了唤起全社会对医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中国医学论坛报》启动了医生心理状况调查。调查采用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The Kessle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cale,K10)进行。该量表根据总分值,将心理健康状况分为4个等级,10-15分,患心理疾病危险性低;16-21分,患心理疾病的危险性较低;22-29分,患心理疾病的危险性较高;30-50分,患心理疾病的危险高。
调查结果显示,国内医师的心理健康指数平均为24.17分,处于第三区间,属于患心理疾病危险性较高的职业群体。其中,只有10%的医生处于第一区间(15分以下),属于低风险人群。 30%的医生处于第二区间(16-21分),属于风险较低人群。 35%的医生处于第三区间(22-29分),属于风险较高人群。 25%的医生处于第四区间(30-50分),属于高风险人群。
性别差异方面,本调查并未显示中国男医生和女医生在心理疾病风险方面存在差异。这与此前澳大利亚进行的全国性调查结果有所不同。该调查显示,澳大利亚女医生比男医生心理健康问题更多。
医院级别方面,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医生心理疾病风险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均显著高于一级医院。即,在三级和二级医院工作的医生心理疾病风险更高。
工作年限方面,工作20年是一个门槛。从业20年以上的医生心理疾病风险显著低于从业20年以内的医生。相对而言,工作3~5年的医生在所有医生群体中心理疾病危险性较高。
技术职称方面,随着医生职称的晋升,心理疾病危险性逐渐走低。正高和副高职称医生心理疾病风险低于初级和中级职称医生。
此外,在地域和科室方面,调查未发现存在明显差异。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疾病风险#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