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山大仇吉川、刘宏、周文娟/港中文毛传斌《自然·通讯》:无线电刺激细胞贴片促进创伤性脑损伤修复

2024-08-29 BioMed科技 BioMed科技 发表于上海

使用石墨烯纳米片作为无线电刺激贴片包裹神经干细胞,在变化的磁场驱动下,贴片原位产生电信号来刺激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实现创伤性脑损伤的有效治疗。

创伤性脑损伤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体内神经元无法再生,脑组织自愈合能力非常差,脑损伤后组织会形成空洞或被胶质瘢痕取代。神经干细胞是一种治疗脑损伤的潜在方案,但其在损伤微环境中自发分化为功能神经元比例较低,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很大限制。电刺激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和调控干细胞神经分化的一种有效措施,电刺激可以通过改变细胞膜表面电荷分布、激活膜受体和离子通道促进神经分化。然而,传统的电刺激需要通过导线将电极和输出设备连接,这可能会导致额外的伤害、炎症和感染风险。此外,植入的干细胞在体内处于动态迁移状态,传统电极无法随细胞迁移施加精准刺激。

针对以上问题,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仇吉川教授刘宏教授团队,联合香港中文大学毛传斌教授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周文娟教授提出使用石墨烯纳米片作为无线电刺激贴片包裹神经干细胞,在变化的磁场驱动下,贴片原位产生电信号来刺激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实现创伤性脑损伤的有效治疗。相关工作以“Wrapping stem cells with wireless electrical nanopatches fo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herapy“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图片

【文章要点】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利用具有良好导电性和生物相容性的石墨烯纳米片作为无线电刺激器。通过吸附层粘连蛋白提高石墨烯纳米片包裹神经干细胞的效率和稳定性。包裹在细胞膜表面后,石墨烯纳米片在变化磁场中原位产生电信号直接刺激细胞膜表面受体,促进神经干细胞向成熟神经元快速分化,进而实现创伤性脑损伤治疗(图1)。

图片

图1| 无线电刺激细胞贴片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和创伤脑组织修复的示意图

作者通过电化学剥离法制备了厚度在2.3 nm左右,尺寸在1.5-5 μm左右的石墨烯纳米片。通过COMSOL模拟和示波器证实石墨烯纳米片可以在变化磁场下产生无线电信号(1.26 mV/mm)。通过荧光共定位和SEM证明了石墨烯纳米片可以包裹在细胞表面并伴随细胞迁移(图2)。细胞实验证明,石墨烯纳米片介导的电刺激可以通过MAPK/ERK信号通路诱导神经干细胞向功能神经元分化,包裹电刺激纳米贴片的干细胞在5天内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为41%,未包裹纳米贴片的干细胞只有16.3%分化为神经元。

图片

图2| 无线电刺激贴片制备及其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包裹电刺激纳米贴片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创伤性脑损伤小鼠病灶区后,在周期性磁场治疗下有效分化为新生功能神经元,28天后脑损伤小鼠的脑组织明显修复,行为和认知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图3)。

图片

图3| 包裹电刺激纳米贴片的神经干细胞移植促进创伤性脑损伤修复

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作者提出了一种用于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等神经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无线电刺激细胞贴片。这种电刺激贴片可以包裹在干细胞表面,并在变化磁场作用下产生电信号原位刺激细胞,促进神经干细胞向功能性神经元分化。该电刺激贴片可以随神经干细胞注射和迁移,因此可以有效作用于植入的干细胞,高效促进损伤脑组织的修复。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1098-y#Abs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23051, encodeId=2c3b2223051d1,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bc02320588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创伤性脑损伤#</a> <a href='/topic/show?id=3191118502b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无线电刺激细胞贴片#</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2058, encryptionId=bc023205888, topicName=创伤性脑损伤), TopicDto(id=118502, encryptionId=3191118502b4, topicName=无线电刺激细胞贴片)],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Aug 29 17:57:00 CST 2024, time=2024-08-29,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老年孤立性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短期死亡率预测指数(TRIAGES创伤评级指数)

老年孤立性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短期死亡率预测指数(TRIAGES创伤评级指数)

JAHA:创伤性脑损伤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

与未受伤的成年人相比,中度至重度TBI患者自我报告的高血压和卒中发生率增加,但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发生率较低,这可能是由于生存偏倚所致。

Anesthesia & Analgesia : 右美托咪定通过抑制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减轻创伤性脑损伤后小鼠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全身麻醉前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抑制 TBI 小鼠海马区 MDMs 浸润,从而减轻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可为临床上存在 TBI 病史的患者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治疗提供新方法。

Lancet Neurol:重症监护室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疾病轨迹的临床描述

随着时间的推移,脑损伤的生物标志物(S100B、NSE、NFL、tau、UCH-L1和GFAP)也是临床描述的顶级,这表明它们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可能很重要。

JAMA子刊:儿童和青少年脑震荡后中度至高强度体育活动(MVPA)的最佳量

在急性脑震荡的儿童和青少年中,脑震荡后第一周内259分钟的cMVPA和第二周内565分钟的cMVPA与受伤1周和2周后较低的症状负担相关。

读书报告|肺复张操作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纠正肺不张的疗效分析——一项回顾性研究

肺复张是把双刃剑,关键在于度的把握,需要个体化实施,不同的患者可能对肺复张的反应程度不一样,评估每个患者的肺复张性可以优化机械通气,减少应用PEEP诱发的肺损伤。

ANESTHESIA & ANALGESIA:综述:低体温及其在神经保护中的作用,以及预防性低体温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应用专家述评

低温疗法向临床成功转化存在诸多障碍,首当其冲的是 TBI 病理生理机制的复杂性和异质性。

Alzheimer's & Dementia:创伤性脑损伤与社区老年人30年认知变化

经历两次或以上TBI的老年人每十年的认知下降速度是没有TBI个体的两倍以上,而一次TBI个体的认知下降速度与没有TBI个体相似。TBI特别是多次TBI事件会显著加速认知功能的衰退。

青岛科技大学罗细亮/焦明霞/张沛森和中科院化学所荆莉红ACS Nano:水相直接合成强近红外发射量子点用于创伤性脑损伤可视化评估

针对中度或重度创伤性脑损伤手术决策等存在争议且缺乏全面可视化策略,研究团队提出近红外量子点荧光成像的综合模式,能评估病情、指导治疗,有望改善预后。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