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GUT:抗生素的使用是不同年龄段炎症性肠病的危险因素

2023-03-23 xuyihan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本项研究证实抗生素暴露与IBD风险增加相关,并且在4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最高。这种风险随着累积的抗生素暴露、针对胃肠道病原体的抗生素以及抗生素暴露后1-2年内的增加而增加。

炎症性肠病 (IBD) 是一种慢性免疫介导的肠道疾病,包括两种主要亚型:克罗恩病 (CD) 和溃疡性结肠炎 (UC)。在全球范围内,IBD影响了近700万人,预计这一数字在未来十年内还会增加。IBD被认为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然而,归因于每种疾病的风险似乎随时间而变化,因为与发展为新发 IBD 的老年人相比,年轻人更有可能具有IBD阳性家族史。患有IBD的老年人遗传风险因素的患病率较低,这凸显了环境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而发挥的重要作用。尽管如此,评估环境因素在IBD发展中的作用变化的数据很少。与年轻人患 IBD 相关的一个风险因素是接触抗生素。在丹麦的一项全国队列研究中,生命早期使用抗生素使儿童患 IBD 的风险增加了近两倍。本项研究旨在探究抗生素暴露对所有 10岁以上个体IBD风险的影响,包括剂量反应、时间和抗生素类别。

研究人员使用丹麦全国登记处的病历资料,将在2000年至2018年期间建立的一个基于人口的10岁以上居民队列纳入了本项研究。使用泊松回归计算抗生素暴露后 IBD 的发病率比 (IRR)。

本项研究共纳入6104245人,随访总计87112328人年,IBD新发病例52898例。与所有年龄组的无抗生素暴露相比,抗生素暴露与 IBD 风险增加相关,尽管在40-60岁和≥60岁的人群中风险最高(10-40 岁,IRR 1.28,95% CI 1.25 至1.32;年龄 40-60 岁,IRR 1.48,95% CI 1.43 至 1.54;年龄≥60 岁,IRR 1.47,95% CI 1.42 至 1.53)。对于所有年龄组,观察到正相关的剂量反应,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结果相似。发生IBD的风险最高出现在接触抗生素后1-2年,以及使用通常用于治疗胃肠道病原体的抗生素后。

本项研究证实抗生素暴露与IBD风险增加相关,并且在4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最高。这种风险随着累积的抗生素暴露、针对胃肠道病原体的抗生素以及抗生素暴露后1-2年内的增加而增加。

原始出处:

Faye AS, Allin KH, Iversen AT, et alAntibiotic use as a risk factor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cross the ages: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Gut 2023;72:663-67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IBD: 炎症性肠病患者患有牙周炎会导致病情加重

炎症性肠病是一类多种病因引起的异常免疫介导的肠道慢性及复发性炎症,有终生复发倾向,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其主要疾病类型。

ECCO 2023:约1/3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存在皮肤病变,包括银屑病、湿疹和结节性红斑

研究显示,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患者会出现与其病情有关的皮肤病变,如银屑病、湿疹和结节性红斑。

IBD: 炎症性肠病患者在病程早期营养不良和微量营养素缺乏症的发生率很高

本项研究证实IBD患者的营养不良和微量营养素缺乏症的患病率很高。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和萨斯喀彻温省IBD营养风险工具均可用于识别营养不良风险增加的人群。

ECCO 2023:大麻的使用或可降低炎症性肠病死亡率和医院费用

这项研究揭示了大麻在IBD患者管理中的实质性益处,患者不仅住院时间减少,而且死亡率和住院费用也降低,这对于IBD患者来说意义重大。

IBD:炎症性肠病患者抗TNF治疗前后严重感染的风险的变化

炎症性肠病(IBD)为累及回肠、直肠、结肠的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腹泻、腹痛,甚至可有血便。本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

TGA: 粪便微生物群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患者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后的短期和长期随访

艰难梭菌一般指艰难梭状芽胞杆菌。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对氧极为敏感,分离培养较困难.故命名为艰难梭菌。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