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需要实现什么样的价值?
2015-07-16 佚名 村夫日记
在互联网大举进入医疗的热潮中,医生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遵循着烧钱换用户的原则,大量的互联网医疗项目投入重金去医院获取医生,来为其后端的服务提供保障。但互联网医疗烧钱换不来医生的青睐。由于中国医疗体系面临结构性的失衡,病人对普通医疗服务的可获得性(Access to Care)较强,其真正有需求的是大医院的好医生。但大医院的好医生本身不缺病人也不缺名誉,他们的服务动力实在太弱。而真正的基层医生和三
在互联网大举进入医疗的热潮中,医生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遵循着烧钱换用户的原则,大量的互联网医疗项目投入重金去医院获取医生,来为其后端的服务提供保障。但互联网医疗烧钱换不来医生的青睐。由于中国医疗体系面临结构性的失衡,病人对普通医疗服务的可获得性(Access to Care)较强,其真正有需求的是大医院的好医生。但大医院的好医生本身不缺病人也不缺名誉,他们的服务动力实在太弱。而真正的基层医生和三四线城市的医生则对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有很强的动力,但他们却不属于稀缺资源,线上的病人需求又太弱,互联网医疗对其的供给需求不足。
要明白互联网获取医生服务的难度为什么这么大,首先要理解医生的价值诉求。就总体来看,医生的价值诉求与其他行业并无二致。医生既追求物质上的收入能够给其一个保障,也追求业务上的进步或学术上的提高,更进一步的是地位和名誉。就分工来说,大医院的医生关注的是疑难杂症和急重症,追求的是能够攻克大大小小的挑战,同时能够实现物质的回报。而基础医疗则是解决小病、慢病和轻伤等较为简单的疾病,基层医生要的是稳定而体面的收入以及对业务能力的提升。
这两种需求并行不悖,但在中国却发生了错位。受制于基础医疗体系的薄弱而产生的信任危机,无论疾病大小,病人都选择上大医院就诊,这导致大医院拥挤不堪,其门诊变相成为基础医疗的一部分,从而导致医疗体系的进一步失衡。大医院的医生变成既要解决小问题也要攻坚大难题,这进一步推动了大医院的膨胀。在这样的体系下去发展互联网医疗,也就只能遵循着这一扭曲的体系去行动。
既然病人对于普通医疗服务的可获得性那么强,不要说医疗的核心——线上问诊无法在基层展开,就是连挂号这种外围的服务也无法进入基层和三四线城市,因为市场并没有这个需求。而这就产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各大项目都猛投中心城市的优势医疗资源,靠谁能拼多少名医来强调自身的竞争优势。而这些名医却是恰恰最没有动力来为病人提供普通服务的人群,他们早已功成名就,要的是各种疑难杂症来推动其科研来获取进一步的学术地位。因此,互联网医疗发展到最后就变成了大医院扩张的工具,是以大医院为中心,而不是以病人为中心。如果希望他们来为病人提供随访等本应该由基层医生来完成的服务,这本身既不恰当,大医生也毫无兴趣。
而真正有动力能为病人提供服务的基层医生在线下都常年处于吃不饱的状态,更不要说有病人会在线上对他们产生青睐。其实,基层医生的能力是可以得到提高的,但这需要在物质上和技术上对其提供激励,并为其提供完善的标准和指引,来推动其自身业务能力的发展。而互联网医疗是能在这一部分做很大的改善的。只有基础医疗发展起来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模式才能真正获得进展,而不只是一句口号,而互联网医疗的核心价值也才能体现。
就美国这一起源地来看,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主要针对的还是基础医疗领域,以针对小病和慢病为主,提供的是管理式医疗服务,通过对疾病的早期干预来降低医疗费用。由于美国的医疗服务可获得性并不强,互联网医疗很好的补充了可获得性不足的短板,这大大促进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而且,名医和大医院使用的互联网医疗工具更多的是针对医生和医院的,而不是由名医来为用户进行随访和辅助治疗,这些都是基层医生和护士来完成。正是因为美国有着良好的医疗服务分级体系,各层级的医生在各自的体系内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其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也才获得了迅猛增长。
中国的互联网医疗并不能满足医生自身的价值体现,只能在扭曲的体系下去为高层级的医疗服务提供扩张工具。而在基层,病人的可获得性强,线上需求薄弱,互联网医疗又无用武之地。这才是所谓得医生者得天下的尴尬,完全错位的需求和供给导致了市场的扭曲,也让其中的竞争主体深陷泥潭。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无赖
161
没办法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