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关于脂质体多柔比星治疗淋巴瘤的专家共识(初稿)诞生
2014-06-25 许景红 中国医学论坛报
6月22日,由2014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淋巴瘤联盟主办的“淋巴瘤治疗专家共识研讨会”在“花城”广州召开。由6大学会组成的CSCO抗淋巴瘤联盟根据国内外应用脂质体多柔比星的最新经验和文献,起草了《脂质体多柔比星在淋巴瘤治疗中的专家共识》(初稿)[以下简称《共识》(初稿)]。国内淋巴瘤领域的重要专家——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管忠震教授(也是多柔比星进入中国的首研者)、上海瑞金医院沈志
6月22日,由2014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淋巴瘤联盟主办的“淋巴瘤治疗专家共识研讨会”在“花城”广州召开。由6大学会组成的CSCO抗淋巴瘤联盟根据国内外应用脂质体多柔比星的最新经验和文献,起草了《脂质体多柔比星在淋巴瘤治疗中的专家共识》(初稿)[以下简称《共识》(初稿)]。国内淋巴瘤领域的重要专家——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管忠震教授(也是多柔比星进入中国的首研者)、上海瑞金医院沈志祥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姜文奇教授、哈尔冰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等齐聚一堂,对此《共识》(初稿)进行了学术研讨。
在马军教授、北大肿瘤医院的宋玉琴教授和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李志铭教授三位讲者分别介绍了《共识》(初稿)、回顾了国外进行脂质体多柔比星的临床研究发现以及评估了国内开展的脂质体多柔比星在淋巴瘤中的临床研究现状后,与会专家达成了以下的最终意见:
蒽环类药物最常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就是心脏毒性,新一代蒽环类药物脂质体多柔比星在中国使用已达8年,是相对新型的靶向药物载体,可以增加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但在我国,脂质体多柔比星在淋巴瘤中的应用尚未形成统一共识,目前正是制定共识的最佳时机,待国内一些大规模、多中心参与的高水平临床研究结果发布后,那时则可能支持制定相应的指南。《共识》(初稿)下一步需要精炼、突出核心内容、更具可操作性,对于脂质体多柔比星的使用剂量需要统一,适应证范围也可考虑扩展至淋巴瘤以外的其他血液系统疾病。
在研讨会后的媒体发布会环节,记者就《共识》(初稿)与国外共识、指南的比较、对临床实践以及对患者的意义进行了提问。马军教授称,因为与普通多柔比星相比,脂质体多柔比星不仅表现等效,而且副作用小,国外5大血液学及肿瘤指南已将脂质体多柔比星列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老年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共识》(初稿)的制定已借鉴了这些指南。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黄慧强教授表示,当前关于淋巴瘤的研究进展很多,临床医生很难去判断哪些是重要的核心进展,而共识的制定可以规范医生的临床实践,而且《共识》(初稿)根据中国患者的特点进行了细化,对于临床医生尤其是基层医院年轻医生规范使用脂质体多柔比星提供了标准。石远凯教授则表示,《共识》(初稿)的制定会使医生对脂质体多柔比星用药的目的性以及治疗原则更清楚,患者会从中知晓治疗是有依据的,用药安全和有效性是可以保证的。
尽管相比传统多柔比星,脂质体多柔比星的心脏毒性大大降低,但也是存在的,而且同样会是肿瘤医生和心血管医生面对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因此,记者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在当前多学科协作治疗的理念下,《共识》(初稿)是否会邀请心血管医生就脂质体多柔比星的心血管毒性评估、检测以及诊治等进行撰写。马军教授表示,5年前,已经联合了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高润霖院士在内的心血管专家制定了《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已发布了4版,明年将发布2015版。尽管脂质体多柔比星已将心脏毒性降至1%~5%,但仍然也是存在的,所以在《共识》(初稿)中已提示医生需要参考《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并且也将邀请高院士等对脂质体多柔比星的心脏毒性防治提出意见。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专家共识#
47
#脂质体#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