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论文查重利益链繁复:失灵的“测谎仪”

2014-09-03 佚名 科学网

每到临近毕业,学生手中的一纸论文都要面临一场“毕业大考”——论文查重。所谓查重,就是通过软件检测毕业论文的重复率和相似度,如果重复率过高,学生就将面临延期答辩、取消答辩资格等处分。 为了让论文能够一次过关,不少毕业生都会在网上购买软件“自测”。记者在淘宝网上输入“论文查重”进行搜索,会出现100多页产品,价格从1元至几百元不等。按照销量排序,一个月内成交量上万的就超过10家。 一方面论文查重这

每到临近毕业,学生手中的一纸论文都要面临一场“毕业大考”——论文查重。所谓查重,就是通过软件检测毕业论文的重复率和相似度,如果重复率过高,学生就将面临延期答辩、取消答辩资格等处分。

为了让论文能够一次过关,不少毕业生都会在网上购买软件“自测”。记者在淘宝网上输入“论文查重”进行搜索,会出现100多页产品,价格从1元至几百元不等。按照销量排序,一个月内成交量上万的就超过10家。

一方面论文查重这块蛋糕越做越大,已渐成产业。另一方面,这里又缺乏监管,暗渠密布。尽管如此,学生仍对此趋之若鹜,其中的魔力到底是什么?用机械检测能否遏制论文腐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由查重牵出的利益链

从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论文查重,到盗传论文牟利的“暗渠”被挖通,再到淘宝网店一系列的“改重”售后服务,至此,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正清晰可见,而潜藏在背后的利益链条也若隐若现。

一次网上的论文查重,将王芳(化名)原本按部就班的生活拖进了深不见底的旋涡,用她的话说,“我的毕业、工作都被它毁了”。

不管在导师还是同学眼里,王芳都是一名标准的“学霸”,导师对她的评价是“做学术踏实认真,又不失灵气”,她有关“元语言学的社会认知”的硕士论文在开题时也被专家一直看好。为了精益求精,确保自己的论文达到优秀毕业论文对重复率的要求,她自己花了250元在淘宝店上进行了论文查重。

4月份,她的论文被抽中外审,但结果却让所有人愕然。外审报告中称她“涉嫌全文抄袭”。这份报告提供了一份在“道客巴巴”网站上与她相同内容论文的截图,同样的论文也被上传到了百度文库。她仔细比对后发现,这篇论文并没有署名,而且跟她之前上传给网店的毛坯版一模一样,证据指向淘宝店主。

为了摘掉抄袭的大帽子,还自己一个清白,她多次找到店主交涉,但淘宝店主一口咬定不是自己所为,几次交涉之后她发现自己已被店主拉黑了,“24小时开机”的手机也只有嘟嘟的忙音。无奈之下,她报了警,在警方的帮助下,网站撤销了网上的同篇论文,但要证明这些文章就是淘宝店主上传的却难上加难。另一方面,要消除抄袭的影响却并不容易,如果她被认定为抄袭,则有可能面临延期甚至毕不了业的危险。

学校和学院的听证会从4月一直开到6月,一轮轮的举证几乎耗尽了她所有的精力和耐心,尽管最后她证明论文为她原创,也顺利毕业,但是她却因此失去了找工作的黄金期,与好工作失之交臂。

王芳的遭遇只是揭开了论文查重黑幕的冰山一角,背后是一条已经发展完备的产业链。

“快去搜一下自己的论文,看看有没有中招?”8月15日,刚刚毕业的小李所在的硕士同学群里炸开了锅,很多同学发现自己硕士毕业论文被传上了网。在这个名为“文档投稿赚钱”的文档共享网站上,小李也发现自己的论文难逃厄运,被挂在同一个的账号之下,他还发现这个账号已经上传了9万多份本科、硕士论文,这些论文下载标价分别在10到30枚金币不等。“是在7月给学校提交的论文电子版和纸质版,目前在中国知网都检索不到的,这些人是如何得到我们的论文?”小李一肚子狐疑。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小李想起自己在答辩前曾和同学到一家淘宝网店上购买查重服务,而在一些毕业生论坛,经常能看到那些苦于自己的论文被贱卖,又没有证据的帖子被顶上头条。

对此,一家自称“自己相当正规”的淘宝店主并不感到惊奇,他坦言,虽然他不做这种生意,但是目前这种“变废为宝”的论文盗传已经成了这些店的重要副业,为他们带来了不少的利润。

在小李论文被上传的“文档投稿赚钱”网站,记者发现用户只要上传一篇文档可以获得20积分,1000积分可以兑换1元人民币。如果用户上传的文档质量较高,网站还会提高文档的奖励积分数。这些文档被标上100-300积分不等的价格供人下载,每下载一次上传者就能从中获得80%的收益。

在该网站的上传排行榜上,常年盘踞榜首的用户大多是论文上传者,上传数量以万计。因为人手有限,对于这些来源可疑的论文,要一一审核网站有心无力,更多靠上传者的自律。该网站在显眼处发布公告,称“请勿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上传任何涉及著作权侵权的文档”。

很多知名上传网站的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形同虚设的监督使得这里成为论文盗传的重灾区。

而对于初次接触查重系统的大学生来说,危险不仅是自己论文存在被盗卖的可能,更大的隐患是在于那些层出不穷的山寨查重检测,如同一个个深不见底的大坑,只要跌下,面对他们的或许将是无法按时毕业。

淮海工学院图书馆馆员王启云说:“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核心在于其巨大的资源库,一般来说,高校会选择像知网、万方这样拥有庞大数字资源的数据商提供的检测系统,相对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而网上的很多查重没有庞大的数据库支撑,只能检索网络资源,一些抱着侥幸心理的学生即便能通过网上的山寨检测,在学校那一关也容易露馅。”

6月25号,烟台大学的大四学生史垣在淘宝上搜索“查重”,在弹出的4892件宝贝中,他选择了销量排名第三,价格也相对便宜的“papertest”,价格仅为万字3元,和动辄上百元的知网检测相比,便宜得有些离谱。可在这之后的两个月里,他无数次为自己当时贪便宜而感到悔恨。

这家网店自称拥有“强大的比对指纹数据库和市面上最严格的检测,还有自建库功能”,但是在它的评价区却是抱怨声一片,这个“史上最严的检测系统”让很多学生在学校查重那一关中枪。

“被害惨了,参考文库基本上都是网络资源,和学校里的参考文库差别很大。7%的重复率到知网变成了70% ,3个舍友全军覆没,都是超过60%”,史垣和他三个室友将面临延期毕业的处罚。

几经咨询,记者才找到这些山寨检测系统的本尊——paperpass,在这家检测系统的官方网站最显眼的位置赫然写着,“PaperPass从未更名,团队也没有任何人离开去做其他品牌,其他均为山寨,谨防被骗!”

网站宣传的产品特色也与papertest网店的宣传口号如出一辙。当然李鬼不光这一个,诸如Paperrate之类以paper打头的查重系统鱼龙混杂,难辨真假。

这些论文查重卖家“宰”学生的方法是“明里一刀、暗里一刀”。如果说论文盗传和李鬼查重是“暗里一刀”的话,那么一些店家为拓展自己的下游产业,而推出售后服务——专业人工改重则是明晃晃的搂钱。

如果你的论文查重没有通过,自己改又来不及,他们也有办法。在一家自称业界龙头的论文修改网站“ZD论文网”上,记者看到了“5年论文修改经验,7位资深教授,260位各领域签约硕博士,368门学科,服务修改论文11601份”这样的宣传语。

“跟那些淘宝的小作坊不同,我们是专业化、流程化的生产线,有着强大的专家资源库。”言语中,网站的客服人员透着自豪,他说,为了保证论文质量过关,除了有资深编辑操刀修改以外,还有学科主编对论文进行润色和检查。他告诉记者,这些学科主编都是来自“985”高校的教授。

在客服人员的指引下,记者将自己的论文输入网站的“一分钟自动估价系统”,系统在根据论文抄袭程度和修改要求进行估价后,得出的价格是2340元,如果想24小时内交货,则需要多加500元。

从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论文查重,到盗传论文牟利的“暗渠”被挖通,再到淘宝网店一系列的“改重”售后服务,至此,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正清晰可见,而潜藏在背后的利益链条也若隐若现。

学生为何掏腰包“自查”

一些高校只对毕业论文进行抽检,比如1000个毕业生抽检100篇,那么剩下的900篇名额,闲置可惜,很多掌握子账号的教师嗅到了这其中的利益,就拿到淘宝上高价出售,或者向学生收费后提供检测。

面对这滩浑水,为何还有这么多学生争相往下跳呢?

“很多同学提前自查是为了消除抄袭的痕迹。”今年即将毕业的某大学机械学院研究生小赵直言不讳。据小赵介绍,他们认识的同学在一个月之内把论文写好,但是害怕学院的查重检测无法通过,于是自己花钱在网上自查,拿到结果后他就将标出的重复的地方调整修改,使其符合检测要求,这样可以顺利过关。

“通过修改,我的论文重复率从22.5%降到了8.5%,所谓‘修改’,说白了就是调整语序,甚至加几个空格就可以通过检测。”某高校历史系的李涛(化名)告诉记者,他因为忙于实习找工作而落下了论文,最后不得不赶工凑了一篇,为了能够答辩他花钱在网上检测了几次,终于把重复率降了下来。

记者从CNKI(中国知网)科研诚信管理系统研究中心了解到,目前绝大多数的学校都已经采用了论文查重系统。今年1月29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办法规定,学位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范围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的抽检比例为10%左右,硕士学位论文的抽检比例为5%左右。

据了解,现在大部分高校都在答辩前进行一次论文查重,如果重复率过高就面临修改甚至延期答辩的危险。北京师范大学规定,复制率不大于15%,视为通过,可定稿后送审。大于15%小于30%,则视为未通过检测,在导师指导下修改论文,导师签字同意送审后方可送审,否则不予送审。而如果复制率大于30%,则直接不予送审,不予答辩。“很多学校都有类似规定,如果达到一定的比例就可能被取消答辩资格延期毕业,甚至被取消学籍。”小赵告诉记者。

如果学校能够提供论文自查服务,为什么不能向学生免费开放呢?

据了解,数据商提供给学校的查重服务并非免费,无论知网还是万方、维普,会根据年费的多少,给高校等机构用户提供数量不等的子账号,分配给图书馆、教务处或者各院系。很多学校不向学生提供查重服务在王启云告诉看来,主要是基于成本考虑,如果每生查重一次,核算起来是笔不小的花费,他告诉记者,“价格最高的时候一份博士论文的查重成本大约在80元左右”。

据了解,目前一些学校是按照1∶1.2和1∶2的毕业生比例将查重机会分配给教学单位的。像王启云所在的淮海工学院会为毕业生提供两次查重的机会。但是也有很多学校并不提供给学生免费查重服务。

无奈之下,学生只能舍近求远,花大价钱从网上购得查重检测。吊诡的是,很多论文查重系统都是以团体账户的形式提供给高校和研究机构内部使用,并不出售给个人。中国知网科研诚信管理系统研究中心2012年也曾经发布公告,与淘宝上热销的论文查重撇清关系,“所有在淘宝等网络交易平台提供所谓‘知网检测服务’的行为均是违规假冒行为”。

那这些检测账号是从哪里来的呢?记者带着疑问与淘宝店主进行了交谈。

在网上记者找到了一家信誉较高的卖家,以消费者的身份与店主攀谈。“请问你们这里是和学校知网检测是一样的吗?”记者问到。“是的”,店家回答。“可是知网声明说只提供给学校,淘宝上的都是假的。”记者进一步追问,店家的回答是:“我们就是学校的。”“你们怎么拿到这个检测账号的?”记者再次询问,得到的回答却是:“无可奉告”。看样对如何得到账号,该店家讳莫如深。

记者又联系上了其他卖家,他们表示出售的知网论文检测系统账号来源于高校拥有论文检测权限的老师,是最新的系统,在线检测,同步更新。除了每次检测有14000字的字数限制,检测报告和查重率和知网官方检测基本没有区别。

“以前检测任务在研究生院学位办,现在下放到院系,由院系管教务的教师负责,基本上每名学生一次机会,检测账号如何流入社会,我真不清楚。”华东师范大学的院系主管教务的教师告诉记者,“不过我们在检测过程中,的确发现有系统提示该篇论文已经检测过了,说明他们的确是用知网检测的”。

一些高校只对毕业论文进行抽检,比如1000个毕业生抽检100篇,那么剩下的900篇名额,闲置可惜,很多掌握子账号的教师嗅到了这其中的利益,就拿到淘宝上高价出售,或者向学生收费后提供检测。

湖南一所高校的大三学生陈成武(化名)就曾经帮助学校的一位教师打理过网店,他说:“老师碍于身份不方便出面,当时我以自己的名义申请网店资格,负责联系买家,将买家发过来的论文汇集到老师那里,他再拿到教务处进行查重检测。虽然最后大头被老师拿去,但是跑腿费也是非常可观的。”

这里面的利益空间有多大呢?陈成武告诉记者,“快毕业的时候每月的销量都在300份左右,每份论文单价为250元,这样一月算下来就有75000元,而且这个是空手套白狼,用学校的资源开辟出的一条生财之道”。

失灵的“测谎仪”

查重系统设计初衷虽然充满了预防学术不端的“正能量”,但在发展中它逐渐走入歧路,一方面,它已沦为学生抄袭的辅助工具。另一方面,它的工具理性对于学术活力的迸发造成了戕害。

最近发生的一起抄袭事件给原本就饱受诟病的查重系统又增添了一层乌云。

8月17日,学术月刊《国际新闻界》近日发布公告称,经编辑部仔细比对,于艳茹发表在该刊2013年第7期的论文《1775年法国大众新闻业的“投石党运动”》,大段译自尼娜·基尔巴特1984年的《18世纪70年代的新闻业投石党运动:法国革命前的戏剧批评和激进政治》一文,多个段落甚至一字未改,原文照译,甚至直接采用基尔巴特引用的文献作为注释。该公告还附上了两篇论文全文,并用黄色标注了于艳茹具体抄袭的内容。

反抄袭软件中收录的外文资料有限,将外文资料翻译为中文就能躲过查重系统的“火眼金睛”,也正是因为查重系统存在这样的漏洞,很多像于艳茹这样的论文才能安然通过杂志和毕业的查重检测。

人大教务处的一位教师介绍,“这种英译汉的论文写作法隐蔽性很高,已经成了学生中公开的秘密了。比起单纯的抄书显得‘高级’了很多。而且导师也鼓励学生多借鉴和吸收国外文献和研究方法,但如果没有第三方的监督,借鉴和抄袭只有一步之差”。

如今随着高校需求量的增加,论文查重已形成一个产业,在被滥用的同时,其反抄袭的功能已被异化。“这个系统说白了就是防君子不防小人”,复旦大学一位研究生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软件虽然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但是整体来说作用不大。

“我工作三年以来没有遇到一名学生因为查重不及格而推迟答辩的情况。听说以前有学生不通过,但是现在逃避方法太多了。”华东师范大学院系主管教务的李雨(化名)告诉记者,“网上流传的‘查重攻略’还有很多,比如将引用的外文文献翻译成中文;将抄袭的文字转换成图表,或者图表转换成为文字;将重复部分加几个空格,或者干脆将重复部分先拿下来,等答辩时再加进去,人对付机器真是绰绰有余”。

记者将一份用几篇期刊文章临时拼凑的论文发给一家名为“论文检测一条龙服务”的淘宝网店,检测结果为40%,在店家发回的检测报告中,记者也收到了一本pdf版的“论文修改秘籍宝典”,在这本“宝典”里面,有数十种针对查重系统漏洞的降低文章重复率的方法。

这家店主的店主告诉记者,这种“修改宝典”在学生中很有人气,很多学生在宝典的指导下拼凑论文,店主甚至夸口:“要是能熟练运用这本宝典,就算全篇都是抄的,系统也查不出来。”

店主的吹嘘并非空穴来风,目前市面上的检测软件都对系统检测的灵敏度设置了一个阈值,以中国知网为例,其阈值为5%,以段落计,低于5%的抄袭或引用是检测不出来的,很多学生抓住这个漏洞,东抄两句西凑两句,用多篇文献攒出一篇论文照样能安然地躲过“学术测谎仪”的检测。如今在精明的商家和学生那里,查重系统已经成了不设防的区域。

“大陆的学生抄袭香港台湾的文献,香港台湾的学生抄袭大陆的文献。”曾在华东师范大学任职的香港岭南大学教授许子东目睹了这一“怪现状”,他说,因为目前的检测系统没有检索港台的文献库,因此这种港台大陆的“学术交流”便已经成了他们通过论文检测的捷径。

浙江大学图书馆副研究员赵美娣说:“现在有了所谓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一些管理者好像找到了法宝,但该系统的缺陷其实非常明显,一是无法判断那些仅改变了个别用词或句式的实质性抄袭。至于思想或idea的剽窃就更难以判断和认定了,二是会把正常的引用误判为抄袭。说实在的,检测系统其实给作者投稿和学生做学位论文都设置了许多障碍。”

查重系统设计初衷虽然充满了预防学术不端的“正能量”,但在发展中它逐渐走入歧路,一方面,它似乎已沦为学生抄袭的辅助工具。另一方面,它的工具理性对于学术活力的迸发造成了戕害。

对于查重系统的“工具理性”,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深有体会,他的一名博士生的论文在申报优秀博士论文的时候,因为重复率太高被取消了资格。陈平原说,“这位学生的论文是古文献专业,自然要引述文献,但是查重系统用一刀切的方式将引文也算在总复制比里面是非常荒谬的。如果按照这个原则,对擅长写读书笔记的周作人的文章也进行检测的话,都是抄袭。”

像这样被查重系统的“流弹”误伤的学位论文并不在少数。在陈平原看来,查重检测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做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它的本质是工具,应该为人所用,而不是成了“奴役学术思想、囚禁学术自由的绊脚石和牢笼”。

王启云说,“学生时期是科学精神培养及科学研究方法训练的黄金时期,经过学术不端检测一番‘调教’,莘莘学子的学术规范教育被严重扭曲,可谓矫枉过正,背离了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本意。”

在很多专家看来,任由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来“规范”学术规范不靠谱的原因是其依据的“界定标准”就不靠谱。

查阅目前的所有的论文不端行为的界定标准,基本上每一家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各自有其自身标准。教育部虽然出台了各种各样规定学术行为的意见办法,如《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等,但是涉及如何界定学术不端行为的却没有相关规定,这意味着目前市面这些标准仅仅限于行业规则,暂未正式成为法规或标准(国家、部委或行业)。

而在实际的应用中,随意性也很大。以CNKI科研诚信管理系统研究中心的《学术期刊论文不端行为界定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稿)》为例,该标准使用的相关概念主要有:对比范围、重合字数、文字复制比、单源复制、多源复制、前部重合度、后部重合度、段落抄袭、整体抄袭等。但是具体对比范围,重合字数多少才算抄袭,这个按钮是控制在学校手里的。

王启云说;“界定为学术不端需要有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应该容许一个可以接受的度,而不是随随便便上纲上线。”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936649, encodeId=9d8e1936649f6,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7b091405a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论文查重#</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91405, encryptionId=37b091405a7, topicName=论文查重)],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thirdwx.qlogo.cn/mmopen/vi_32/PiajxSqBRaEKxsKDoOOFxGpMibw6lsQFUIicWt7kWGevkdgFhjiban1icD2JdIBmjVo7qX7aSlCSpiaia382nuLKiaI3Cg/132, createdBy=5c442500150, createdName=ms9474365431325850, createdTime=Sat May 09 13:45:00 CST 2015, time=2015-05-09,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一个硕士是怎么样发5篇SCI的

我刚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别人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每天在实验台旁干到深夜,以为这就是科研了。两个月过去,突然发现自己还在原地踏步。那种感觉,只能用“沮丧”来形容。我开始置疑自己的行为和观念。感觉有种习惯的力量在束缚着我。习惯于人云亦云,习惯于奉命行事,习惯于忙忙碌碌。我根本不是什么研究生,只不过是一个廉价而又勤奋的技术员罢了。后来看到周围的研究生在重复同样的错误,我又惊讶于这些问题的普遍性。于是我

夏日学习风暴第二波——SCI论文写作支持系列课程限时免费季

在刚刚结束的 SCI论文写作指导限时免费季《 MedSci临床研究学院第一季——SCI论文写作指导 全7集》活动中,我们收到大量用户的赞赏留言和建设性提议。 根据大家强烈要求,MedSci调整临床研究学院课程,正式宣布“夏日学习风暴第二波—SCI论文写作支持系列” 正式免费开放!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课程内容: 1、SCI论文的选刊和投稿

5位医生生命换来的论文:埃博拉病毒的起源与传播

这是埃博拉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爆发!截至8月20日,已有超过2600例感染,其中1400多人死亡。这次埃博拉病毒爆发究竟始于何处,又是如何传播 的呢?一组国际研究者联合塞拉利昂卫生部对99个埃博拉病毒基因组进行了测序,从而推断出了关于此次疫情的来源和传播模式,其研究论文发表在《科学》上。 然而,截自论文发布时,已有5位论文作者不幸牺牲。 《科学》8月5日收到这篇论文,8月21日即决定接收,并

小保方造假事件所涉美方科学家辞职

新华网华盛顿8月12日电(记者林小春)震惊科学界的小保方晴子论文造假事件余波仍未平息。美国媒体12日披露,牵涉其中的美国科学家查尔斯·瓦坎蒂将辞去其在哈佛大学附属布莱根妇女医院的职务,并“休假一年”。瓦坎蒂是日本理化研究所曾经的“学术女神”小保方晴子在美国求学时的导师,与小保方晴子并列为一篇造假论文的通讯作者,在另一篇造假论文上也署了名。据美国《波士顿环球报》12日报道,瓦坎蒂将于今年9月1日辞去

PLOS ONE:美研究发现不到1%科学家每年会发表论文

发表论文是科学职业最大肆宣传的度量标准之一,几乎每个研究人员都厌恶自己的履历中这部分存在缺口。但这里也有慰藉:一项新研究显示,极少有科学家(不足1%)能每年发表1篇论文。 但这150608位科学家掌控了研究期刊,在所有论文中约41%出现了他们的名字。在那些引用率最高的论文中,该精英团体的名字在87%的论文中出现。 这项近日刊登于《PLOS ONE》期刊的新研究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流行病学家Jo

小保方晴子导师卷入STAP论文造假丑闻自缢身亡

笹井芳树和小保方晴子 日本著名细胞生物学专家笹井芳树5日在位于神户市的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自缢身亡,终年52岁。笹井是被称作“日本居里夫人”的小保方晴子的导师,也是 后者被质疑造假的论文的共同作者。他的死在日本掀起舆论风波。 日本共同社援引警方的话称,笹井当日上午在研究所大楼的楼梯扶手处挂上绳子自缢,送往医院抢救后不治身亡。身为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发生与再生科学综合研究 中心副主任的笹井芳树是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