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hritis Res Ther:补体系统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2024-07-20 潘华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本研究首次在大样本RA患者中系统性地评估了补体系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研究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这一现象不仅仅归因于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还包括慢性炎症的作用。补体系统在先天免疫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并且已被证明与RA的病因和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评估补体系统与RA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颈动脉斑块的关系。
本研究为一项横断面研究,共招募了430名RA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ACR/EULAR RA分类标准,并在风湿病门诊进行常规随访。研究排除了既往有心血管事件史、癌症、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和活动性感染的患者。研究使用Wieslab®品牌的SVAR功能补体检测,评估经典、旁路和凝集素途径的活性。此外,通过MILLIPLEX® map Multiplex Detection测量补体系统的各成分,包括经典途径的C1q、C1抑制物,旁路途径的因素D和properdin,以及共同途径的C3、C3a、终末途径的C5、C5a和C9等。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cIMT和颈动脉斑块的存在。采用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补体系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并用标准化回归系数进行热图展示。
研究结果
在430名RA患者中,颈动脉斑块存在于42%的患者中,平均cIMT为696 ± 131微米。补体系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显著关联。经过多变量调整,包括年龄、性别、腰围、高血压、糖尿病、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以及疾病活动性等因素后,发现C3a和C5a与cIMT呈显著正相关。具体而言,C5a在调整传统心血管风险因素后仍与cIMT显著相关,而C3a在进一步调整RA相关因素后也显示出显著关联性。此外,C1抑制物、properdin、C3、C5和C5a在多变量调整后仍与颈动脉斑块的存在显著相关。
在单变量分析中,经典途径上游分子C1q,旁路途径的因素D和properdin,以及凝集素和经典途径的C4b都与cIMT显著相关。同时,共同途径的C3a和因素I以及终末途径的C5和C5a也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然而,在多变量分析中,这些关联中的大部分被削弱,仅C5a在全面调整后仍与cIMT显著相关。
颈动脉斑块的分析结果与cIMT类似,在调整年龄、性别、腰围、高血压、糖尿病和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后,properdin、C1抑制物、C3、C5和C5a仍然显示出与斑块显著的正相关。这些发现表明补体系统在RA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补体系统与颈动脉超声评估之间关系的热图
总之,本研究首次在大样本RA患者中系统性地评估了补体系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补体系统特别是其共同和终末途径的活化成分,与RA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独立且显著相关。这一发现提示补体系统在RA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原始出处: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plement system and subclinical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rthritis Res Ther 26, 127 (2024). https://doi.org/10.1186/s13075-024-03360-3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类风湿性关节炎#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补体系统#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