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in:阿尔茨海默病中卵圆孔电极上的癫痫活动与睡眠和Tau病理的关联
2024-07-15 xiongjy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癫痫样活动主要在卵圆孔电极上可见,并与睡眠阶段和Tau蛋白的分布显著相关,提示存在多方向的相互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以神经退行性病变为特征的疾病,其病理过程包括β-淀粉样蛋白斑块和Tau蛋白缠结的积累。癫痫样活动与AD的进展密切相关,可能加速认知功能的下降。此外,睡眠障碍也是AD的常见症状,并且可能与癫痫活动和Tau病理相互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AD患者中癫痫样活动、睡眠和Tau病理之间的复杂关系,特别是通过卵圆孔(FO)电极和头皮脑电图(EEG)联合多导睡眠图(PSG)进行的记录。
研究对象为五名AD患者,包括三名轻度至中度痴呆患者和两名处于AD前驱期的患者。这些患者要么有近期癫痫发作史,要么在先前的头皮EEG中显示出亚临床癫痫样活动。研究过程中,所有患者接受了持续三到六天的FO电极和头皮EEG联合PSG监测,同时进行18F-MK6240 Tau PET-MR成像。研究人员通过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了癫痫样活动、睡眠参数和Tau病理之间的关联,计算了标准化摄取值比(SUVR)和不对称指数(AI)。
所有患者在FO电极上均显示出双侧但不对称的癫痫样活动,其中95%以上的癫痫间歇性放电(IEDs)在头皮EEG上不可见。一个患者在FO电极上检测到两次局灶性癫痫发作,均未在头皮EEG上显示。
图1.颞叶内侧癫痫发作
FO电极显示出侧化的周期性放电、潜在癫痫性节律放电和节律性δ活动。在慢波睡眠(SWS)和N2阶段,IEDs的频率最高,分别为每小时92次和81次,而在清醒和快速眼动(REM)睡眠阶段则最低,分别为每小时17次和9次。此外,IEDs的频率与Tau蛋白在中颞叶和外侧颞叶的摄取具有显著相关性。
图2.FO电极上的偏侧化周期性放电(LPD)
本研究表明,AD患者中癫痫样活动主要在FO电极上可见,且这种活动与睡眠阶段和Tau病理的分布存在显著关联。这些发现提示癫痫样活动、睡眠障碍和Tau病理之间存在多方向的相互作用。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这些相互作用的机制,并评估在AD早期阶段中抑制神经元过度兴奋是否能影响Tau病理的进展。
原始出处: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癫痫# #阿尔茨海默病# #卵圆孔#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