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6硕士到2016申请副高——我的科研十年小结
2016-12-18 MedSci 仪器信息网
导读:前几天看自己整理论文的记录,发现如果从07年开始算的话,自己做科研正好十年了,这十年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又取得了些什么成果?现在的生活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如果这一辈子就这样过下去的话自己在临终时会后悔吗?不知不觉,2016年还有十几天就要过去了。自己之前是很喜欢写计划和总结的,尤其是学生时代,除了写年度计划甚至还会写每周和每天的计划,总觉得定了计划就会过得更有意义一样,然而最近几年很少写计
导读:前几天看自己整理论文的记录,发现如果从07年开始算的话,自己做科研正好十年了,这十年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又取得了些什么成果?现在的生活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如果这一辈子就这样过下去的话自己在临终时会后悔吗?
不知不觉,2016年还有十几天就要过去了。自己之前是很喜欢写计划和总结的,尤其是学生时代,除了写年度计划甚至还会写每周和每天的计划,总觉得定了计划就会过得更有意义一样,然而最近几年很少写计划了,甚至也很少写总结了,原因是之前写的计划大部分都没有完成,而总结也没啥好总结的。
前几天看自己整理论文的记录,发现如果从07年开始算的话,自己做科研正好十年了,这十年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又取得了些什么成果?现在的生活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如果这一辈子就这样过下去的话自己在临终时会后悔吗?诸如此类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虽然更多的时候自己选择忽略它们,假装忘记它们的存在,然而这些类似的问题自己始终是要面对的,总也逃不开。
图1:阅读论文记录
从06年开始读硕博连读,研一的时候大部分时间是上课和负责组里的报账,所以科研方面基本上没做,只是在沿着本科毕业设计的题目在继续往下做,当时应该还是非线性光学中的四波混频。研一的时候正好赶上国家开始大批公派留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当时跟着同学也一起也申请了这个项目,最后幸运地到了UMBC学习一年,当时导师张老师很支持自己出国留学,帮自己做担保人。到07年9月份到UMBC之后进入史老师课题组,自己的研究防线算是正式从非线性光学转到了量子光学。
在UMBC的一年是自己科研收获最大的一年,也是自己做科研最快乐的一年,基本上奠定了自己以后从事科研的基础,除了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更多的是亲身体会了国外科研的氛围。大量地学习新知识,跟史老师每周两到三次的讨论持续了在UMBC的后半年,跟同一个办公室的同学每天中午边吃饭边讨论,这些讨论跟从论文和书本上学习知识完全不同,加入了每个人自己的认识;自己从别人身上学习了很多东西,不仅仅是知识,也有思考问题的方法等。
这一年自己正式开始阅读论文,从记录来看2007年只阅读60篇论文,其中还包含了30篇08年9月份以前在UMBC阅读的论文,但是初入科研那种激动和投入,自己到现在仍然记得。在UMBC也旁听了两门课,一门是史老师的量子光学,另一门是一位美国教授的非线性光学,让我比较印象深刻的是这位美国教授上课过程中推导非线性光学公式几乎不看书,最后看书只是比对一下结果是否正确,而可惜的是自己在当时对数学推导并不感兴趣,不知道这些推导有这么大的用处,很多次课都打瞌睡去了,现在想来真是太不懂得珍惜听课机会了。而史老师的量子光学课程自己收获很大,史老师鼓励课堂讨论,概念讲得简单清楚,自己甚至还用英文讲了半节课,后来在这半节课内容的基础上完成了自己第一篇科研论文。自己写第一篇英语论文时史老师帮助特别大,自己写作水平不好,中文的就不好,更别说英文写作了。史老师帮我一遍一遍的修改论文,修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在论文不停地往返过程中,自己的英文写作能力也在逐渐提高,这就是自己的第一篇PRA文章,自己到现在都还记得收到文章接收邮件时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
08年9月份从UMBC回到南开之后,在张老师的帮助下参照史老师的实验室建设双光子符合测量系统进行量子光实验。其实张老师在我回来之前已经把大部分仪器已经买好了,自己当时并没有感觉到自己是多么幸运,觉得老师就应该像史老师和张老师那样的,等到后来自己见到的和听到的各种老师多了,才深切地感觉到自己能够遇到这么好的老师是多么地幸运。
建好实验室之后就开始按部就班的做科研,初生牛犊不怕虎,自己刚做出来一点东西就觉得这是非常了不得的结果,写好了论文就投PRL,结果不出所料的被拒了,现在回过头来看自己那时候的工作确实离PRL的要求差太远。张老师在科研方面的积累以及他对科研的热情,是我一直所达不到的,张老师鼓励学生独立科研,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总能给予很好的分析和指导,提出自己想不到的好的建议。自己在读研的那几年,为了能够顺利毕业读了一些论文,08年137篇,09年157篇,10年218篇,11年139篇,读文章的数目是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增长的,但是在11年,也就是自己毕业的那一年有所减少,原因是自己当时觉得自己并不打算继续做科研,而是回四川找一个小学校教书,就这样过一辈子就算了。当时的自己思考最多的就是应该怎么度过自己的一辈子,也做了到目前为止这一辈子最为冲动的事情,打算从天津走回四川,结果没有做好准备,心理上和身体上都没有准备好,从天津走到大名就放弃了。
自己博士毕业后到了西安交大工作,赶上了交大最后一批老讲师,11年以后全部都是师资博士后了,所以自己虽然现在仍然是讲师,还不至于被赶走。从学生转为教师,从单纯的做好科研到有很多杂事也需要做的这个适应过程还是比较长的,最初到交大同样也是参考史老师的实验室建立双光子符合测量系统,所有的仪器都需要自己去买,这才体会到张老师当时提前购买仪器对于自己按时毕业有多大的帮助,从开始到建成这套系统,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虽说博士毕业的时候自己并不想继续走科研这条道路,但是来到了一所综合性的大学,不做科研不发论文真是不行,于是自己又开始把科研捡起来,12年和13年读的论文都不多,平均下来两天一篇都不到,14年和15年竟然都读了239篇,16年读了349篇,这是到目前为止读的最多的了。
作为教师,自己也按照张老师和史老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认为这样是对学生的发展是最好的;在处理完杂事之后,自己也尽量多读一些论文,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并把这些想法写成论文来发表。
我个人一直的悲观的,无论看任何事情,自己更多的是从悲观的角度去看,而不是从乐观的方面,正如一杯半满的水,自己看到的始终是空的那一半,而忘记了满的那一半。自己的生活也是如此,自己很难看到自己生活中的美好,却总是对生活中缺乏的那一部分耿耿于怀。其实自己能够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一步步走到现在,也算是一种成功了。不过虽然自己悲观,但是有一个优点是无论自己思想上怎样,总是坚持一直在往前走,就像自己不明白大学为什么要学习而仍然认真学习一样,现在我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仍然会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完成自己应该做的工作。或许在某个时候,自己就能再次体会到科研带给自己的那种快乐。
今年报名参加了副高评审,希望自己能够顺利评上副高,从11年工作到现在,满打满算已经五年了,这时间也不算短了,期间获得了青年基金,发表了一些SCI论文,算是达到了学校评职称的前提条件。
希望自己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够找回科研的快乐,去研究一个问题是因为这个问题有趣,而不仅仅是因为这个问题能够发表论文,发表论文只是研究问题附带的成果。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努力地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享受自己现在生活中幸福的部分,坚持锻炼身体,最起码能够活到退休年龄。
这十年的科研,唯一攒下来的可能就就是自己下载和阅读的论文以及自己发表的这些论文了,仅以此,纪念自己的十年科研。
图2:下载的全部论文
图3:自己所有的论文
真心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自己能够再次找到科研的乐趣,成为像张老师和史老师那样对科研充满热情、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好老师。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经历和我一样呃!我也是今年升副高,不过没有你优秀,但愿顺利!
96
哈哈消极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102
膜拜一下
97
升职称真的要这么难吗
72
不错了,还是很成功的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