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Crit Care:心脏骤停后体温控制策略

2023-01-25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在最近指南更新后改变了临床实践。然而,大多数医生仍然相信温度控制与低温目标。

心脏骤停(CA)后的死亡率很高,主要由CA后休克和脑损伤引起。国际指南建议院外心脏骤停(OHCA)后控制体温。作为唯一的神经保护干预措施,低温控制被推荐用于昏迷成人CA后近二十年。然而,最近的随机试验显示CA患者经低温控制后功能结局未能改善。

近日,危重病医学领域权威杂志Critical Care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该研究旨在评估目前的临床实践。

研究人员针对德国三个医疗急救和重症监护协会成员进行了在线调查(2022年4月21日至6月6日),评估心脏骤停后温度控制管理结果。

在完成的341份问卷中,28%(n=97)患者采用常温目标温度控制,72%(n=244)患者采用低温目标温度控制。心脏骤停患者发热的定义范围为≥37.7°C至39.0°C。温度控制主要从ICU开始(80%,n=273),最常见的是采用反馈的核心冷却(74%,n=254)和表面冷却(39%,n=134)。温度控制24h的占18%(61例),48h的占28%(94例),72h的占42%(143例),超过72h的占13%(43例)。7%(n=24)患者采用不同的OHCA治疗方案。另有14%(n=48)的患者在院内心脏骤停(IHCA)后与OHCA相比采用了不同的温度控制方案。总体而言,37%(n=127)的医务人员在ERC-2021指南发布后改变了做法,33%(n=114)的医务人员在最近发布了修订后的ERC-ESICM温度控制指南后改变了做法。

由此可见,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在最近指南更新后改变了临床实践。然而,大多数医生仍然相信温度控制与低温目标。有趣的是,与OHCA相比,14%的患者在IHCA后采用了不同的温度控制策略。在复苏后护理中采取更加个性化的方法可能是十分有必要的。

原始出处:

Kevin Roedl.et al.Temperature control in adults after cardiac arrest: a survey of current clinical practice in Germany.Critical Care.2023.https://ccforum.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054-023-04319-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EJM Evid:心脏骤停后昏迷要不要接受超低温治疗?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的是心室纤维颤动。若呼唤病人无回应,压迫眶上、眶下无反应,即可确定病人已处于昏

Crit Care:心脏骤停后的体温控制

心脏骤停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美国,每10万人中有近90人从院外心脏骤停(OHCA)中复苏。据估计,院内心脏骤停(IHCA)的发生率在每1000名住院患者中0.6-5例。大多数死于心脏骤停的

心肌梗死和心脏骤停的区别

心肌梗死就是心脏的血液循环出了问题。是心脏供血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当心脏冠状动脉被阻塞,导致部分心肌血液供应被阻断,就会发生心肌梗死。

PCCM:大部分医疗机构PICU心脏骤停时选择基于体重的肾上腺素给药策略

调查回答者报告称,在 PICU 心肺复苏期间,从基于体重的肾上腺素剂量过渡到固定肾上腺素剂量存在相当大的机构实践差异。

NEJM:发热预防对心脏骤停后复苏昏迷患者预后的影响

对于心脏骤停后昏迷患者,36或72小时的主动发热干预对死亡或严重残疾等不良预后风险无显著影响

Crit Care:预测心脏骤停成年患者的神经预后

心脏骤停是世界范围内过早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死亡率高,并有不良神经结局的风险。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