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李劲松教授:“人造精子”的建立与应用

2016-08-22 佚名 生物谷

8月19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6生殖医学发展前沿论坛--健康发育与生殖研究”在上海好望角大饭店隆重召开。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李劲松研究员带来了题为‘“人造精子”的建立与应用’的精彩报告。李劲松研究员2007结束在洛克菲勒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回国担任生化细胞所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组长,先后获得“百人计划”,“杰出青年基因”支持,研究成果2011年和2012年两次入选“中国科学


8月19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6生殖医学发展前沿论坛--健康发育与生殖研究”在上海好望角大饭店隆重召开。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李劲松研究员带来了题为‘“人造精子”的建立与应用’的精彩报告。

李劲松研究员2007结束在洛克菲勒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回国担任生化细胞所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组长,先后获得“百人计划”,“杰出青年基因”支持,研究成果2011年和2012年两次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率先建立小鼠的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并首次将Crispr-cas9技术应用于小鼠白内障疾病即个体水平的治疗。

精子不能用于遗传操作限制了人们对它的深入研究,那么是否能找到一种和精子一样都是单倍体的细胞来代替精子使卵母细胞受精呢?伴随着这个问题的提出,李老师带领大家走进了小鼠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的世界。首先,李老师从单倍体的产生历史开始,简要介绍了小鼠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的产生的两种方法(分别是去除卵细胞核,注入精子,或者去除受精卵雄原核,分别体外发育到囊胚建系而来)。孤雄单倍体配体干细胞遗传物质来自于精子,带有一定雄性印记,可以使卵子受精,产生小鼠,称之为“半克隆小鼠”。毫无疑问,孤雄单倍体的建立,相当于获得了可以体外进行遗传操作的“人造精子”。但李教授表示,单倍体的“受精能力”很低(半克隆小鼠出生效率大约4%,且其中一半发育阻滞),且会随细胞的传代逐渐丢失,通过将调控雄性印记的H19和Gtl2表达的H19-DMR和Gtl2-DMR敲除后,半克隆小鼠出生效率能提高到20%多,且基本无发育阻滞小鼠。

随后一部分,李老师介绍了这种“人造精子”的应用价值。通过结合近年来兴起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单倍体可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首先,利用这种“人造精子”,可以获得多基因敲除和敲入小鼠模型。其次,利用H19-DM和Gtl2-DMR双敲的孤雄单倍体携带CRISPR-Cas9文库能一步产生大量杂合及双链突变小鼠,建立了可以用于个体水平遗传筛选的新工具,等等。

最后,李劲松教授介绍了卵子来源“人造精子”的建立,食蟹猴孤雌单倍体干细胞的建立以及人的孤雌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的建立的工作。其中,卵子来源“人造精子”的建立得益于长期传代中,孤雌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的雌性印记逐渐丢失,随后通过将H19-DMR和Gtl2-DMR敲除,也可使孤雌单倍体胚胎干细胞获得高效的使卵子受精的能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708074, encodeId=10ea1e08074a5,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e00b251e5d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人造#</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5175, encryptionId=e00b251e5dc, topicName=人造)],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48aa31545372, createdName=zjshifan_98647316, createdTime=Wed Jul 05 12:40:00 CST 2017, time=2017-07-05,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Science:揭秘和癌症相关的钾离子通道的结构特性

图片摘自:mashpedia.com 机体中大部分的细胞都携带有可供钾离子穿过的表面小孔结构,通过很好地控制正电荷离子的流动,这种小孔通道就会帮助细胞维持其电荷平衡。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对癌症相关的钾离子通道进行了结构成像分析。 研究者在很多细胞类型中都发现了一种名为Eag1的钾离子通道,比如大脑的神经元细胞、产生肌肉纤维的胚胎

人类的进化或许从未停止

自然选择是难以追上的,正如达尔文所说,一粒米的平衡都将会决定谁生谁死,而粮食的平衡就是选择的成本,在人类进化历史中,自然选择的代价往往就隐藏在了每年全世界死亡和出生的数百万人中,每个人都会死亡,但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就不幸离世了,这些人或多或少是因为特定疾病、交通事故、药物过量而死亡,而这些死亡原因同基因活性相联系通常具有很大挑战,同样地,仅仅通过比较父母亲和其后代基因的差别,以及大家族和小

Nat Chemistry:新发现或将快速筛选抗癌化合物

图片来源:www.phys.org 近日,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Chemistry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芝加哥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方法来制造目前很多化学家都无法合成出的小型多节且连锁的化学结构,研究者认为,这些特殊的化学结构能够被用来筛选可以抵御癌症的新型化合物。 很多化学家都将分节或链环作为其开发的化学结构的一部分,但在分子尺度下合成出繁杂的新型物质是非常困难的,而这项研

Nat Microbiol:首次构建出小鼠肠道微生物组数据库

图片来源:www.phys.org 小鼠模型通常被广泛用于药理学和医学研究,我们都知道小鼠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通常会对研究结果产生明显的影响,然而目前研究者们并没有获取到关于小鼠肠道中栖息细菌群落的详细信息。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Microbi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首次收集到了小鼠肠道中的多种细菌群落,同时研究者还对其进行了分裂、特性分析,最

PNAS:可用于心脏再生的创新性“工具”

图片来源:medicalxpress.com 心血管疾病是引发美国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都有四分之一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而且患者心脏病发作后5年的生存率不如大多数癌症,目前患者遭遇的最大问题就是其机体并不能进行有效的损伤后修复,近日来自休斯顿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在此领域获得了巨大进展。研究者开发了一种新型策略来帮助患者进行心脏肌肉的再生,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PNAS上。 人类的心脏是一

基因突变,可判断患癌时间

图片来源:Hiroshi Watanabe/Getty你会在多大年龄患上癌症?人体内不同基因的突变数或许会让这一日期提前。人们已经知道,诸如BRCA1、BRCA2等癌症基因的突变会增加患癌风险。不过,来自澳大利亚悉尼加文医学研究所的David Thomas和同事首次证实,同较低患癌风险存在关联的突变会逐渐累积成更加致命的效应。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柳叶刀·肿瘤学》杂志。该团队将健康人群的基因图谱同1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