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再次回顾近期糖皮质激素重要研究进展
2016-10-26 MedSci MedSci原创
超生理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抗过敏、非特异性抑制免疫及退热作用等多种药理作用,是一类临床适应证尤其是相对适应证较广的药物。但是,临床应用的随意性较大,很多临床医生未严格按照适应证给药,使得糖皮质激素的各种副作用层出不穷,造成疾病变得复杂、病程延长、患者谈激素色变等现象。这里梅斯小编整理了近期关于糖皮质激素的重要研究进展与大家分享。【1】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降低足月儿、晚期早产儿
超生理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抗过敏、非特异性抑制免疫及退热作用等多种药理作用,是一类临床适应证尤其是相对适应证较广的药物。但是,临床应用的随意性较大,很多临床医生未严格按照适应证给药,使得糖皮质激素的各种副作用层出不穷,造成疾病变得复杂、病程延长、患者谈激素色变等现象。这里梅斯小编整理了近期关于糖皮质激素的重要研究进展与大家分享。
【1】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降低足月儿、晚期早产儿的呼吸系统疾病风险
本项荟萃分析旨在评估妊娠≥34周后、产前予以糖皮质激素,对足月儿(≥37周)或晚期早产儿(34周到<37周)的影响。主要结果为严重的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发生率。
荟萃分析共纳入了6项试验,涉及5698例单胎妊娠;3项纳入了3200例入院时为妊娠34周到<37周、有早产风险的孕妇;其余3项纳入了2498例孕妇,在妊娠≥37周时进行计划性剖宫产手术。
总的来说,与对照组相比,妊娠≥34周后、产前予以糖皮质激素的婴儿,RDS风险更低,轻度RDS风险更低,中度RDS风险更低,新生儿湿肺风险更低,重度RDS风险更低,使用表面活性剂、机械通气和吸氧时间更低,最大吸入氧浓度更低,新生儿ICU住院时间更短,Apgar评分更高。
对于妊娠34周到<37周出生的早产儿,以下风险更低:新生儿暂时性呼吸急促、重度RDS、使用表面活性剂。
对于≥37周、计划性剖宫产出生的婴儿,分娩前48小时使用糖皮质激素,以下风险更低:RDS、轻度RDS、中度RDS、新生儿湿肺、机械通气、吸氧时间更短、最大吸入氧浓度百分比更低、新生儿ICU住院时间更短、产后5分钟Apgar评分更高。
荟萃分析结果表明,妊娠≥34周后、产前予以糖皮质激素,可以减少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对于妊娠34周到<37周、有早产风险的孕妇,以及妊娠≥37周时进行计划性剖宫产手术的孕妇。(文章详见——BMJ: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降低足月儿、晚期早产儿的呼吸系统疾病风险)
【2】川崎病:在初始IVIG治疗中添加糖皮质激素
根据10月17日发表在JAMA儿科学上的一项小型meta-分析,小儿川崎病(KD),尤其是对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非敏感型,似乎可以从早期辅助激素治疗中获益。
研究人员指出,糖皮质激素联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作为初始治疗与常规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相比显示了更好的保护作用,并且在高风险患者中初始时就进行干预疗效会更明显,这表明了早期积极的抗炎治疗对高风险患者有益,可改善冠状动脉预后。研究指出了及时的辅助治疗在预防潜在的冠状动脉异常(CAA)如动脉瘤和瘤样扩张时所起的作用。
无论是作为初始治疗还是抢救治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和单独的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相比,都与出现冠状动脉异常的总体相对风险降低58%有关。对于可能出现IVIG治疗抵抗的患者,联合治疗的效果更加明显,相对于IVIG单独治疗CAA的相对风险会降低76%。糖皮质激素治疗策略也与快速地改善发热症状有关,并且相对于IVIG治疗糖皮质激素的优点还包括未增加副作用。(文章详见——川崎病:在初始IVIG治疗中添加糖皮质激素)
【3】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可降低妊娠24周前出生新生儿的死亡率
近期发表在Obstetrics & Gynecology的文章称,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和积极的强化治疗,可降低妊娠24周前出生的新生儿的出院死亡率。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Christina K. Park和同事检索了相关文献,纳入了17篇观察性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比较妊娠24周前出生的新生儿产前使用和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结局。
该系统回顾共涉及了3626名新生儿,以出院死亡率作为主要结局。分析数据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出院死亡率分别为58.1%和71.8%,证据等级为中等。与对照组相比,产前使用糖皮质技术可显著降低新生儿的出院死亡率。严重发病率情况在两组间没有差异。(文章详见——Obstet Gynecol: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可降低妊娠24周前出生新生儿的死亡率)
【4】处于疾病活动期和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炎症性肠病患者更容易发生贫血
贫血是炎症性肠病(IBD)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旨在评估在IBD患者的贫血患病率,并了解其特点。
研究共纳入了1313名患者,女性占54.8%,平均年龄为42.8,59%的研究对象诊断为CD、39%的研究对象诊断为UC,2%的研究对象诊断为 IBD。目前的治疗是氨基水杨酸(63.1%)、糖皮质激素(11.6%)、免疫调节剂(36.4%)以及抗肿瘤坏死因子(27.3%)。最终确定244名患者存在贫血,患病率为18.6%。90%的患者为轻度/中度贫血。女性贫血的比例较高,但是CDs(19.1%)和UCs(17.7%)之间并没有差异。处于疾病活动期(HBI > 4;SCCAI> 2)的患者较疾病缓解期的患者贫血更为常见(33.6 vs. 15.6%),接受类固醇(36.8%)治疗的患者较其他治疗贫血的情况也更为常见。只有47%的贫血患者接受特定的治疗(67%口服补充铁;41%静脉补充铁)。
总而言之,处于疾病活动期和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贫血。贫血的治疗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一半以上的贫血患者并没有接受任何特定的治疗,而接受治疗的患者多采用口服补铁的方式,这与目前推荐的补铁方式相悖。(文章详见——Digestion:处于疾病活动期和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炎症性肠病患者更容易发生贫血)
【5】入院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增加卒中患者死亡的风险
糖皮质激素对脑卒中死亡率的影响尚不确定。因此,研究者调查入院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否与缺血性卒中、脑出血(ICH)、或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短期死亡率相关。
研究共纳入了100042例首次卒中的患者。其中,83735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 11779例发生脑出血,4528例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与未应用者相比,当前应用者发生缺血性卒中(19.5% vs 10.2%),ICH(46.5% vs 34.4%)和SAH(35% vs 23.2%)患者绝对死亡风险增加。缺血性卒中患者,与未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相比,当前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校正30天死亡率增加,新近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死亡率增加。出血性卒中患者中,与未应用者相比,当前应用者校正30天死亡率轻度升高。以前应用糖皮质激素者与死亡率不相关。
入院前使用糖皮质激素与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0天内死亡率的增加相关。(文章详见——Stroke:入院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增加卒中患者死亡的风险)
【6】安进Prolia治疗糖皮质激素诱导性骨质疏松症(GIOP) III期获得成功
美国生物技术巨头安进(Amgen)近日公布了骨质疏松症药物Prolia(denosumab,狄诺塞麦)一项III期临床研究GIOP(糖皮质激素诱导性骨质疏松症)的积极顶线数据。
该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双模拟、主动控制研究,在正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中开展,评估了Prolia相对于利塞磷酸钠(risedronate)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中,患者接受利塞磷酸钠或Prolia治疗12个月的数据显示,与利塞磷酸钠相比,Prolia使腰椎和髋关节骨密度(BMD)实现显著更大幅度的增加(包括持续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以及刚开始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达到了12个月时的主要终点和全部次要终点。
结果显示,在持续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中,与利塞磷酸钠相比,Prolia使腰椎(4.4% vs 2.3%)和髋关节(2.1% vs 0.6%)骨密度均实现显著更大幅度的增加。同样,在刚开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中,与利塞磷酸钠相比,Prolia使腰椎(3.8% vs 0.8%)和髋关节(1.7% vs 0.2%)骨密度也实现了显著更大幅度的增加。研究中,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在各治疗组相似,与Prolia已知的安全属性一致。(文章详见——安进Prolia治疗糖皮质激素诱导性骨质疏松症(GIOP) III期获得成功)
【7】围手术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影对一些标志物的影响研究
手术会导致白细胞介素6(IL-6)的迅速上升,可能会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医疗并发症的风险。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能抑制IL-6的释放。本研究评估围手术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IL-6的形成、血栓形成、纤维蛋白溶解和单侧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在这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中,纳入了27名患者,14名安慰机组,13名为研究组。研究组患者给予泼尼松口服20 mg,然后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2个剂量,每8小时一次。在几个时间点抽血检测IL-6、凝血酶原片段1.2、血浆α-2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纤溶指标)。记录患者的住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病人自控镇痛的使用和爬楼梯能力。
术后6小时和24小时研究组平均血清IL-6水平明显更低,不过凝血酶原片段1.2和血浆α-2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在任何时间点没有组间差异。平均疼痛评分相似(P > .05),不过研究组患者更少经历严重疼痛(P < .01)和更少使用自控镇痛(P = .02)。术后3个月安慰剂组和研究组分别有3名和1名患者出现上下楼梯困难(P = .08)。
结果表明,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与术后6小时和24小时的IL-6显著减少有关,但不影响血栓形成的标志物。此外研究组患者术后镇痛也得到改善,术后3个月还有功能改善的趋势。(文章详见——J Arthroplasty:围手术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影对一些标志物的影响研究)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糖皮质#
46
谢谢分享!
92
#研究进展#
44
#皮质激素#
50
总结的很详细,学习了
129
期待更多的研究成果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