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0万人研究:高温和空气污染增加心梗死亡风险?掌握这些方法,守护心脏健康
2023-08-16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医学新视点 发表于上海
极端高温、极端低温和高浓度的PM2.5可能会增加心脏病发作的死亡风险,女性和老年人受影响更大。与没有高温且没有PM2.5污染的天气相比,在极端高温加上高浓度PM2.5的天气里,心梗死亡风险增加了一倍。
虽然已经立秋,但“秋老虎”的威力依然不减,高温天气仍在持续。
实际上,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显示,在全球气候变化这一背景下,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包括热浪和寒潮在内的极端温度事件的发生将更加频繁、持续时间更长、强度也更大。
新近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极端温度事件可引发急性心血管事件,尤其是心梗。然而,极端温度事件对心梗死亡率的影响尚不清楚。
与此同时,环境细颗粒物(PM2.5)污染仍然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既往研究已证实,暴露于PM2.5污染与心梗死亡率的增加显著相关。但极端温度事件与PM2.5是否发挥协同作用导致心梗死亡尚不清楚。
近期,发表在《循环》(Circulation)上的一项研究发现,1)极端高温、极端低温和高浓度的PM2.5可能会增加心脏病发作的死亡风险,女性和老年人受影响更大。2)与没有高温且没有PM2.5污染的天气相比,在极端高温加上高浓度PM2.5的天气里,心梗死亡风险增加了一倍。
截图来源:Circulation
研究人员对2015年至2020年中国江苏省20多万心梗死亡案例进行了时间分层病例交叉研究,以探讨极端温度事件和PM2.5暴露与心梗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并评估两种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极端温度是根据一个地区的“体感温度”来测量的,该指标反映了高温和湿度的综合影响。
基于环境体感温度和持续时间,研究团队将极端温度事件定义如下:
-
热浪被定义为至少连续2天、3天或4天的体感温度达到或高于第90、92.5、95和97.5百分位数(在中国江苏省相当于气温为28 °C 至 43 °C)。
-
寒潮被定义为至少连续2天、3天或4天的体感温度处于或低于第10、7.5、5、2.5百分位数(-2.8 °C 至 4.7 °C)。
在PM2.5污染的评估方面,只要任何一天中的平均PM2.5浓度在37.5微克/立方米以上,都被视为PM2.5浓度较高。
研究人员将在该时期内发生心梗死亡的日期定义为病例日,同一月份内每周同一天定义为对照日,比如某个周三发生心梗死亡,则同月的所有其他星期三都将被视为对照日。
将病例日和对照日进行比较分析的结果显示,极端高温与极端寒潮与心梗死亡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
当高温天气持续2天时,心梗死亡风险增加18%,而该风险随温度和高温天数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当高温天气持续4天时,该风险增加了74%。
-
当寒潮天气持续2天时,心梗死亡风险增加了4%。当寒潮天气持续3天时,该风险增加了12%。
高温和PM2.5对心梗死亡率有显著的协同作用,一般来说,高温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两者的叠加效应越强。研究团队在论文中分析推测,高温可能会通过出汗、增加皮肤血流量、呼吸频率改变而加速人体对PM2.5的吸收。
-
与没有高温且处于低浓度PM2.5的天气相比,若高温天气持续4天,再加上PM2.5浓度大于37.5微克/立方米,心梗死亡风险增加了一倍。
女性和老年人更容易受到极端温度事件和PM2.5暴露的影响。
-
在高温天气期间,女性心梗死亡的风险通常比男性更高(52% vs 48%)。
-
在高温、寒潮或PM2.5污染水平较高的天气,和年轻成年人相比,80岁及以上的人群心梗死亡的几率更高。
研究人员估计,高达2.8%的心梗死亡可能归因于极端温度和高浓度的PM2.5污染(>37.5微克/立方米)的双重作用。
如何避免极端温度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广州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副教授刘跃伟博士指出,当前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其不良影响值得警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以减少极端温度对健康造成的影响:
-
关注天气预报,在极端温度出现时待在室内,减少外出;
-
使用风扇和空调做好降温;
-
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调整着装,穿宽松透气的浅色衣服;
-
注意适当补水,摄入人体需要的水分;
-
安装百叶窗以降低室内温度。
如何降低或避免空气污染带来的影响?
-
在家中使用空气净化器,在户外佩戴口罩;
-
步行时远离车辆来来往往的高速公路,减少汽车尾气的接触;
-
选择较为轻松的户外活动,也有助于减少污染空气的暴露;
-
当PM2.5浓度较高时,及时向公众发布空气质量预警。
参考资料
[1] Pörtner H, Roberts DC, et al, eds. IPCC 2022: Climate Change 2022: 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2. doi:10.1017/9781009325844
[2] Risk of fatal heart attack may double in heat wave & high fine particulate pollution days. Retrieved Jul 24, 2023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96090
[3] Ruijun Xu, Suli Huang, et al., (2023). Extreme Temperature Events,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Mortality. Circulation.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22.063504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