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高出血或高血栓风险时,抗血小板治疗如何调整?【一次总结,收藏备用】

2024-04-17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 发表于陕西省

临床医生如何才能全面了解个性化抗血小板治疗,如何在高出血风险及高血栓风险时正确选择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不良反应如何应对,看这一篇就够了。

前言

临床医生如何才能全面了解个性化抗血小板治疗,如何在高出血风险及高血栓风险时正确选择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不良反应如何应对,看这一篇就够了。

图片

01 标准抗血小板聚集方案

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标准方法是在慢性冠心病支架术后6个月进行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后12个月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特别是,除阿司匹林外,氯吡格雷是慢性冠心病患者的首选,而普拉格雷(支架术后的患者中)和替格瑞洛(无论血运重建情况)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优于氯吡格雷。

02 高出血风险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方案

当出血并发症被认为大于血栓并发症的风险时,通过降级来降低出血并发症风险。

1. 第一种常见的降级形式是调整药物类型,即调整为较弱的 P2Y12抑制相关的药物。比如替格瑞洛调整为氯吡格雷[2]。P2Y12抑制剂单药治疗时也可进行转换药物。

2. 第二种方法是调整药物剂量。替格瑞洛的常规维持剂量为 90 mg,每天两次,可以在1年后降级为60 mg,每天两次的给药方案[3]。氯吡格雷单药治疗时也可进行药物剂量调整。

3. 第三种可行的降级方法是调整药物数量,即停用其中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并逐渐过渡到单抗。对于出血风险高的患者,1~3个月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就足够了。有研究表明从1至6个月的双抗过渡到阿司匹林单药治疗,即早期停用 P2Y12抑制剂并不劣于在6至12个月停药[4]

03 高缺血风险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方案

1. 通常在血栓高风险大于出血并发症风险时,通过增加抗血小板强度来减少血栓形成或缺血性并发症。比如将氯吡格雷更改为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

2. 有既往支架病史、陈旧心肌梗死以及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缺血风险可能更高,由单抗改为双抗后缺血事件发生率降低,其益处尤其在既往支架患者中更为明显[5]

04 指南推荐简介

ESC指南还包括在高出血风险患者中3个月时停用 P2Y12 抑制剂(Ⅱa类建议,证据水平为 B)或在3~6个月时停用阿司匹林(证据水平A)[6]

2019 ESC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管理指南建议,对于接受支架植入的高出血风险(HBR)患者,氯吡格雷可在3个月(Ⅱa类)或1个月(Ⅱb类)时停用。

2020 ESC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管理指南建议,对于HBR患者,P2Y12抑制剂可在3个月时停用(Ⅱa类)。

在美国指南中,在高出血风险患者建议在6个月时停用P2Y12抑制剂(Ⅱb级),在 1~3个月时停用阿司匹林(可能适用于任何患者,Ⅱa类)[7]

2021 ACC/AHA/SCAI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指南建议,对于HBR患者,慢性冠心病患者可在3个月停用P2Y12抑制剂(Ⅱb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在6个月停用P2Y12抑制剂(Ⅱb类)。

05 抗血小板药物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

1.  消化道出血

阿司匹林可使消化道损伤危险增加2~4倍[8]。P2Y12受体抑制剂会阻碍新生血管生成和影响溃疡愈合,因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较单用一种抗血小板药物风险增加2~3倍[9-10]

应对措施

  • 如果因服用阿司匹林产生消化道症状,可不停用阿司匹林给予抑酸药联合胃黏膜保护剂[11]。相较阿司匹林,吲哚布芬胃肠反应少且出血发生率低。荟萃分析表明,吲哚布芬的治疗作用与阿司匹林相当,但总体出血的发生率则低于阿司匹林[12]

  • 如有明显消化道出血,可暂停用所有抗血小板药物。病情稳定后,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快恢复抗血小板治疗,一般3~5 d后恢复氯吡格雷,5~7 d后恢复阿司匹林或者更换为吲哚布芬[13]

2. 颅内出血

PLATO研究14显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增加致命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RESTART研究15显示,颅内出血后重启抗血小板治疗并没有增加出血风险,复发性颅内出血的风险可能小于抗血小板治疗作为二级预防的益处。

应对措施

对于之前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应立即停药,如有必要恢复抗栓治疗时,可于症状改善数天后,优先考虑抗血小板单药治疗,首选出血风险更低的抗血小板药物,如吲哚布芬。

3. 其他器官出血

如皮肤擦伤、瘀斑、自愈性的鼻出血和少量的结膜出血等轻微出血,建议持续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酌情考虑换用低效能P2Y12受体抑制剂、吲哚布芬。

4. 痛风/高尿酸血症

阿司匹林及替格瑞洛可引起血清尿酸水平增高和痛风复发。在PLATO研究中,替格瑞洛组患者血清尿酸浓度升高的比例和幅度明显高于氯吡格雷。支架置入术后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过程中发生痛风,应权衡缺血和痛风危害,可考虑在其基础上合用抗痛风药物,或将阿司匹林换为吲哚布芬。

06 特殊人群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临床建议

75岁以上的冠心病患者

75岁以上的冠心病患者,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可使用阿司匹林、吲哚布芬、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等抗血小板药物作为二级预防用药,若患者出血风险较高,可以优先使用出血风险较低的吲哚布芬和氯吡格雷等。

为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对于术中成功置入支架的高龄患者,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持续至少1年,期间可给予质子泵抑制剂防范消化道出血,或使用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

65岁以上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卒中或外周血管疾病患者

65岁以上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卒中或外周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时,可以首先选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若患者出血风险较高,可以改用吲哚布芬或西洛他唑。

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至术后3~9个月酌情改为单抗。可以参考血小板功能或相关基因检测的结果调整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

肾功能不全人群

肾功能不全人群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临床建议:

① 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推荐阿司匹林、吲哚布芬或西洛他唑;对于ACS患者,可在阿司匹林或吲哚布芬的基础上联合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服用阿司匹林期间需密切监测肾功能变化。

② 重度肾功能不全及透析患者,尽量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及替格瑞洛,单抗方案建议使用吲哚布芬或西洛他唑;对于ACS患者,可考虑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

07 常用抗血小板药物一览

图片

总之,个体化的抗血小板治疗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更明智的临床决策。

图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98985, encodeId=07c12198985d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cf6b55e556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抗血小板药物#</a> <a href='/topic/show?id=5b0155e508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抗血小板治疗#</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5750, encryptionId=5b0155e5081, topicName=抗血小板治疗), TopicDto(id=55755, encryptionId=cf6b55e5560, topicName=抗血小板药物)],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Apr 17 17:55:10 CST 2024, time=2024-04-17,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中国心脏病和中风患者中,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等二级预防药物的应用不太理想

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19年年会上公布的China PEACE最新研究结果提示,在中国心脏病和中风患者中,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等二级预防药物的应用不太理想。

Health Technol Assess:预防急性缺血性卒中或TIA后卒中复发 抗血小板药物越多越好?

两种抗血小板药物比1种在预防急性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的卒中复发上更佳。因此,在不产生不当出血的前提下,三种药物强化治疗可能会更好。2018年8月,发表在《Health Technol Assess》的一项研究调查了三联vs指南推荐的抗血小板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和TI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ESC 2020线上访谈丨单一抗血小板治疗:对早期使用的见解——Dominick Angioliiio教授

鉴于抗血小板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其出血风险,进一步认识抗血小板药物(包括单抗和双抗)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最近有研究强调在PCI患者中早期单一抗血小板治疗。

临床笔记: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相关性脑出血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血管内治疗的广泛开展,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的使用不断增加,出凝血功能障碍相关性脑出血的发生率亦不断上升。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药物全面总结!

如何合理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成为关键。

Neurology: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持续时间与出血风险

抗血小板药物广泛用于心血管病的二级预防。尽管能够降低缺血事件的复发,抗血小板药物会增加严重出血的风险(1% - 1.5%/y)。尽管这个风险较小,一旦发生出血往往预后不良,增加全因和心血管死亡风险。鉴于抗血小板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其出血风险,进一步认识抗血小板药物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这 4 种冠心病用药,不能随便停用

忠言:支架术后,药真的不能停!

Stroke:脑出血后早期恢复抗血小板治疗是否会增加大出血的风险?

ICH患者早期恢复抗血小板与延迟恢复抗血小板一样安全

常用抗血小板药物不耐受、反应性低?这些治疗策略要掌握!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低反应性通常指由于不同患者对同一种抗血小板药物的抗血小板作用反应不同,某些患者在治疗后血小板反应性仍较高(血小板功能检测提示血小板活性抑制不足)。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