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申请评审之“唾手可得”与“呕心沥血”
2016-07-20 佚名 基金那点事
<p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text-align: left;"><spa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olor: rgb(51, 102, 255);">目录</span></p><p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text-alig
目录
文1.特殊待遇—世界上最短的基金申请书
文2.基金评审“大跃进”—论中国式评审
文3.矢志不渝—范进中举和基金中标
文4.一把辛酸泪—8次申请国自然,今年终于批了
特殊待遇—世界上最短的基金申请书
Otto Warburg 是二战时德国生化学家,而且是一位公开的同性恋和犹太人,但是他却在希特勒时代活了下来,并且和希特勒的关系走得很近。为什么呢?据称是因为希特勒十分害怕得癌症,因此让他在德国生活下来,并继续从事癌症相关研究。由于有了希特列赐给的“免死金牌”和特殊待遇,他写基金申请时都相当潇洒随意,只要只言片语,钱就如洪水般滔滔不绝而来。
他写的一个基金申请被称为是这个世界上最短的基金申请书,如下图:
在上面的这一基金申请书中,Warburg写的是“我需要10000马克”。
Otto Warburg对医学的贡献就是他首次在国际上提出癌症无氧代谢假说,这一假说最近被加州大学圣地亚哥Terry Hwa 证实: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28/n7580/full/nature15765.html。
基金评审“大跃进”—论中国式评审
每年我都会收到邀请评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杰青,小杰青申请书和教育部的长江特聘教授和长江讲座教授的申请书,这样的邀请都充满独特的中国特色,让我哭笑不得。
每次这样的评审都会先给我发送一个登陆密码,一旦登陆以后,毫无例外地要求在7-10天以内提交评审意见,否则就自动关闭账户。而且每次都是一下子送10个左右的申请本子过来。
我如果什么其它事情都不干,全职审看这些申请书,也许可以在7-10天以内完成任务。可惜不是这样。这样的评审任务不可能是我的全部工作,我还有许多其它的事情要做。
我参加过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基金和奖励计划评审。像上面提到的杰青和***这么重要的评审工作,一般来讲,即使是评审1到2个本子(一般都不会超过2个本子),至少需要给评审人预留3个星期到1个月时间来查看材料,这是国际上的惯例。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是如此执行的,包括一些科技并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像格鲁吉亚,沙特阿拉伯等。
只有中国的评审制度如此有特色,不仅一下子送10多个本子给你,而且要求在7-10天之内完成。这样"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是叫汤姆-克鲁斯来,估计也是束手无策。即使凑合完成,评审的质量也可想而知。杰青和***是中国的重要人才引进计划,花费了国家大量的金钱,这样低劣粗糙的管理方式简直就是对中国人民的犯罪,是对申请人和评审人的不尊重,也是对学术的亵渎。
我曾经就此事向管理单位反应过情况,但几年过去了,依然如此,实在是叫人感到悲哀和深深的失望。
中国的科技要进步,项目管理方式必须要做大的改革,否则,可以说是沦为世界的笑柄。
原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55232-935839.html
矢志不渝—范进中举和基金中标
鉴于国家自然基金在科学工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基金中标后的感觉确实与范进中举后的感觉有一比。
古代参加科举考试出身才算“正途出身”,是所有读书人都有资格参加的一种选拨行为,唯有通过科举,才能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这一点上,与国家自然基金也有一比。
中了国家自然基金,虽然说加入“国字号”项目俱乐部,但不等于水平一定高。不中的也不一定低。就象文学家蒲松龄,虽然科举总是受挫,但不等于他的水平就低。
但是,我还是建议,没中,既不必气馁,也不必说狠话——“从此再不申请国家自然基金”。说不定你看淡了之后,或者绝望之余,国家自然基金就来了。
唐代的尹枢,一直考到70多岁,才成了状元。嘉庆年间杭州人王严以80高龄中试,虽未及殿试就死了。但这种志气还是可以借鉴的。
原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731-914297.html
一把辛酸泪—8次申请国自然,今年终于批了
本人的国家基金申请经过九年非常艰难曲折的折腾,终于在2015年得以如愿,成功拿下。
回首这九年八次申请,发现伴随基金申请的,是个人学术水平和学术声望不断提高的过程,2005年博士毕业时,本人发表了4篇SCI论文,它引次数很少,到2015年,本人已经发表了近三十篇SCI论文,论文引用次数也显著增加,目前它引次数已经达到250次左右,并因为这些工作,在2015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出版了两本学术著作,这些工作引起了同行的广泛关注;
为了2015年的国家基金,在2014年上半年写了初稿,在2014年11月,又完全推翻初稿,重新提炼科学问题,重新写申请书。看来,早点准备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说多了都是泪啊!
102
努力加油
150
继续加油
128
值得大家阅读
152
继续学习
122
继续关注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