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影视剧里的医学bug大盘点

2014-09-15 MedSci 知乎

知乎上有人提问“影视作品中有哪些常见的医学信息是错误的?”顿时引来热议,专业人士们纷纷吐槽。原来,影视作品中有那么多的医学bug呢! 一起来看看吧! @匿名用户 1、电影里面非关键角色都死得太快:躯干中枪、肚子捅刀、抹脖子,就立即不能动弹了,如果真是这样,现实中很多人都没必要抢救了。 2、男主角体力爆好,例如成龙电影,一整天都在奔跑、打斗、上蹿下跳,最后还能和以逸待劳的反派高手打得

知乎上有人提问“影视作品中有哪些常见的医学信息是错误的?”顿时引来热议,专业人士们纷纷吐槽。原来,影视作品中有那么多的医学bug呢!

一起来看看吧!

@匿名用户

1、电影里面非关键角色都死得太快:躯干中枪、肚子捅刀、抹脖子,就立即不能动弹了,如果真是这样,现实中很多人都没必要抢救了。

2、男主角体力爆好,例如成龙电影,一整天都在奔跑、打斗、上蹿下跳,最后还能和以逸待劳的反派高手打得热火朝天。

3、植物人醒了能像正常人一样,这是很不可思议的。实际上这种病人都有严重的脑损伤尤其是高级中枢的损伤,恢复知觉的可能性不足一半,恢复后一般都是重度残疾,恢复社会功能的较少。

4、一整天过去了,衣服上的血还是鲜红的。

5、抢救的时候,看着心电监护仪上的心电图成了一根直线,然后医生拿起除颤仪电极放在主角胸前嘭嘭电击两下又回到窦性心律了,这绝对是错误的。

电除颤的原理是,用高能量(200J甚至360J)的直流电给紊乱的危险的心律来一次“整肃”,然后寄希望于自律性最高的起搏点重新领导心脏进行有规律的搏动。一般只有心室颤动、无脉性室速等心律要立即电除颤,这时的心电图绝不是直线,而是看起来相当紊乱而快速的图形。

而心电图直线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心脏非但不搏动,而且没有电活动,这种情况距离要么已经死了,要么离死亡已经仅仅是一步之遥。

临床上要是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肯定是立马开展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的一部分),因为此时最重要的事情是要让脑等最重要的器官有血供,也就是说,心脏不跳,咱通过在胸壁上有节奏有幅度的按压替代心脏的搏动,顺便还让肺有一定幅度的扩张,起到一些通气效果。这是最起码的生存希望。接下来才是,如果有多余人手的话,再考虑推药、通气、准备电除颤。

经过了几轮胸外按压、药物复苏后,此时可以进行电除颤了,不过从心电图一根直线的情况“电回来”,那实属奇迹中的奇迹。

注意:现实中现场抢救心脏骤停时常常还没有接心电监护,看不到心电图,此时抢救者常常在进行了常规抢救后进行“盲除”,就是不知道其心律的情况下除颤,其实就是“赌一把”,万一此时的心律是适合除颤的呢。

6、某电视剧中,医生说要抽200cc的血送化验室。拜托,这是献血呢?单位足足大了100倍。

速尿即呋塞米,是利尿剂,用于抢救心力衰竭没错,但是剂量大错。一般是20mg起用,不够再加,每日最大不超过1g,否则会出现肾毒性、电解质紊乱

@张亦飞,牙医在读

好多电影电视剧都会犯的错误是直系亲属之间相互输血,这个是要尽量避免的。

一般来说,供血者体内的淋巴细胞会在受血者体内迁移,进而攻击受血者的免疫系统,受血者的免疫系统会将这种淋巴细胞识别成“异体”加以排斥,但是直系亲属间有部分相似的遗传基因,所以在受血者免疫系统低下的情况下极难识别供血者的淋巴细胞,便会导致供血者的淋巴细胞在受血者体内增殖。

这种并发症是极其严重的输血并发症,被称为Transfusion associated graft-versus-host disease(TA-GVHD,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主要发生在输血后4~30天,实验室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肝酶异常、电解质紊乱,临床表现为发热、红斑性斑丘疹、咳嗽、腹痛、呕吐、腹泻。通常这种输血并发症的发病率为1%,但是在直系亲属间(即父母与儿女)会提高到10~20倍,这也是为什么建议尽量避免在直系亲属间相互输血。目前该病并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致死率很高。

@李昕,儿科医师

刚生下来的宝宝不是这样子的:

而是这样子的:

 

当然了,不能让那么小的新生儿就去参演电影。一般来当群众演员的宝宝目测都至少九至十个月了。这也算是误解吧。经常听到有新为父母的人说,怎么会这么丑。

其实,小新生儿的皮肤会很红,看起来是不白嫩。要大一点才会比较白。

@匿名用户

1、混淆“精神分裂”与“人格分裂”。

一个人有多重人格,彼此性格不同,这叫做“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可以称作“人格分裂”,但不是精神分裂症。

另外,电影中的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患者,其至少一个身份常常会被描绘的非常阴暗,这与事实不符。真正的人格分裂”者很少有反社会行为,但他们的不同身份间确实可能(经常)性格迥异。

2、对精神分裂症的描述。

不是所有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子里都有不存在的人晃来晃去。精神分裂症可以分为很多种,症状并不全然相同,包括幻觉(视觉、听觉、触觉等)、妄想(极度多疑)、运动功能障碍(过度活跃、过度不活跃)、思维崩溃(逻辑、内容)

他们很难潜伏在我们的朋友中而不被注意到。

事实上,许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智是严重扭曲的,甚至会出现伤人、自毁等倾向,其行为往往明显的缺乏意义或反社会,非常接近我们日常所说的“精神错乱”。

电影中提到的那些偶尔“抽风”,平常一切正常的精神病患者并不是满街都有的。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互动医疗展品——寓教于乐

当学习充满趣味时,哪个学生不努力呢?

图解:给医学插上翅膀——内分泌篇

 1.人体两大调节系统之一的内分泌系统,发挥调节生长发育和物质代谢,影响躯体行为,控制生殖等重要作用。 2.激素分泌曲线。所以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是有科学依据的。 3.下丘脑-垂体轴激素 4.垂体激素及其效应器官 5.甲亢与甲减 6.甲亢和甲减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7.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提示 8.甲状旁腺激素(PTH)

医学青年装逼指南(高阶版)

由于医生专业各有相同,文中几项是大多专业都能用到的装逼绝招,专业领域装逼须自行脑补发挥,重点参考各领域的泰山北斗,各种做派,越另类越传奇的越可以效仿。 英文:英 文是医生zhuangbility的必杀技,要么一半英文一半中文,甚至大半都是英文,完全用英文思路来诊断治疗分析。这个适合英文流利口音纯正者,东北 英语或山西英语就不要露丑了,可以采取第二种方式:坚决不说英文,顶多实在绕不开了

医生为什么要做科研?

在“科研是临床医生的基本功”和“以科研促临床”的意识越来越普及的当下,临床科研工作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地位。科研氛围和科研成果往往成为区分医院质量与竞争力高下的最重要的尺码,也是考评医生水平高低的关键指标。 而具体到一所医院的学科特色、社会地位,抑或是一名医生的医术和专业特长,往往都是以其科研水平和学术成果为表征的。正因为如此,近年来,临床专家对科研的热情一年高过一年。 北京协和急诊女超人离

患者自学成才 破解罕见病 秒杀医学专家诊断

编者按:这是一个奇特,但值得深思的故事。对象是一名叫Kim Goodwell 的运动员。竟然同时患上两种罕见疾病,大部分医生也对这两种疾病认识不高,而这位患者通过检索Pubmed等专业文献,发现两种罕见疾病具有相同的病因---LMNA基因突变,然后通过高通量基因测序证实自己的推断。整个过程令人深思,如果我们的病人将来都这样的话,我们医生将成为什么样的大神才能生存? Ki

写给医学生:学医,犯二的那些年

朋友的孩子高分考进了医学院,打电话给我说:“你有读医科的经验,给他指导指导大学的学习生活呗…” 我有啥经验那? 从医院的大楼里望出去,不远处,当年读书的上医大校园,正在被彻底拆除、改造。 努力翻着记忆。翻来翻去,零零碎碎,都是些“犯二”的片段,医学生特有的“二”… 片段一 “疑病症患者”之家 医学生是世界上最大的“疑病症”患者群体。老师上课讲什么病,就担心自己生什么病。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