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杨振宁、姚期智:我为什么放弃外国国籍?
杨振宁表示,我是1964年3月23日加入美国国籍的,当时做这个决定曾考虑了很久,是一个很痛苦的决定。1983年在一本书里我曾经说我父亲到临终时都没原谅我放弃中国国籍。
新华网 - 杨振宁,姚期智,中国国际 - 2017-02-22
杨振宁姚期智已放弃外国国籍 转为中科院院士
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姚期智两位教授日前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观察者网 - 杨振宁,姚期智,院士,国籍 - 2017-02-21
老太太成功移植姚贝娜眼角膜:感谢姚姑娘
1月18日,遵义一老太成功移植姚贝娜眼角膜。去年1月16日,著名歌手姚贝娜因罹患乳腺癌不幸去世。按照她的遗愿,逝世当天,医生姚晓明摘取了她 的一对眼角膜,这对眼角膜先后帮助深圳、成都、武汉的三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18日,医生姚晓明将姚贝娜剩余的左眼环形边缘眼角膜带到贵阳,移植到遵义县 67岁老太太的双眼上。眼角膜昨日抵达贵阳18日,在贵阳龙洞堡机场,姚晓明怀抱着行李箱出现在接机口。担心角膜有闪失,
贵州都市报 - 眼角膜,姚贝娜 - 2016-01-19
《数智中药——现代中药的数智化发展》白皮书及“数智本草”大模型发布
网络 - 2024-05-11
【JMC】姚和权/徐进宜/姚鸿等报道新型POLRMT小分子抑制剂
作者针对线粒体转录过程,设计并发现了新型口服POLRMT抑制剂D26。
网络 - 小分子抑制剂,新型POLRMT - 2023-04-14
追老姚:他亲手为3万患者复明,数千眼科医生受益“姚氏法
1995年,33岁的姚玉峰登上了“世界之巅”,其独创的角膜移植术解决了排斥反应这个“世纪难题”,被国际眼科界命名为“姚氏法”,并被写入美国医学教科书。1990年代,姚玉峰等一批科学家发现,造成穿透性角膜移植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内皮层产生排斥反应。进而,姚玉峰揭开了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精细机理,设计出术后不发
澎湃新闻 - 眼科,姚氏法 - 2017-06-26
智飞疫苗3期数据惊艳亮相NEJM,WHO专家发述评赞许
5月5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团队研发的蛋白亚单位新冠疫苗ZF2001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3期临床试验结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生物探索 - 新冠疫苗,智飞疫苗 - 2022-05-10
智飞生物发布重组新冠疫苗Ⅲ期临床关键数据:总保护效率82%、Delta保护率78%
8月27日晚间,智飞生物发布公告称,与中科院微生物所合作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获得Ⅲ期临床试验关键性数据。Ⅲ期临床试验关键数据结果证明,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在符合本临床试验方案的人群
MedSci原创 - 智飞生物,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 2021-08-28
一位失智症医生得知自己失智后给大家写下了这封信
一位台湾失智症研究与治疗的专业医生,却在自己70岁时发现患上了失智症。在病情还未发展,依然可以执笔的时刻,这位可敬的医生写下了给所有失智症患者和家庭的一封信。在信中,她平静地道出轻度失智者的心声,该信写于2010年9月8如,为面向全体关心她朋友的公开信,虽然如今已经距离6年,但信中提到的很多内容依旧对失智症家庭难能珍贵。小编在感叹之余未能查到这位
关爱惟士 - 失智症 - 2018-01-16
姚礼庆:中国内镜“金标准”创新精准医疗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姚礼庆,牵头研制的国产电子内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准。他使中国内镜走上世界舞台。
央视网 - 精准医疗,内镜 - 2017-02-20
姚焰:起搏器植入后房颤的防治技巧
对此,阜外心血管医院姚焰教授和樊晓寒博士指出,所有植入起搏器的患者,预防起搏器术后房颤需根据个体病情特点选择尽可能生理的起搏模式和程控间期,最大化起搏的益处,最小化起搏的不良作用.
中国循环杂志 - 姚焰,起搏器,房颤防治技巧 - 2015-10-28
“云大物移智”拓展行业疆界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这些新技术为医学、医院、医者拓展了疆界。新技术让人们憧憬着更加美好的未来,也给传统带来挑战。
健康报 - 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 - 2018-03-19
姚品芳:试纸测癌远未到临床应用
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长期从事此项研究的湖北省肿瘤研究所姚品芳研究员。姚品芳说,研制癌症早期检测试纸必须首先找到能够适用于所有癌症的抗原,这样的抗原要仅仅存在于肿瘤细胞中,正常细胞中没有或者很少有,而且要在肿瘤处
医学论坛网 - 试纸,测癌 - 2014-03-04
姚焰教授:医生参与器械研发,走“国道”是硬道理!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心律失常领域快速发展,甚至可谓基本达到“自由王国”阶段,各种心律失常发病机制基本明晰并发展出有效介入治疗手段,绝大多数快速心律失常可通过导管消融治愈、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可通过置入器械控制。现代心律失常治疗能率先达到此阶段,很大程度上与生物医学工程、电子和材料学科的进展密不可分。 虽然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技术进入中国20年并迅速普及,涌现出北京阜外医院等国际领先
中国医学论坛报 - 医疗器械创新,原创性研发,姚焰教授 - 2014-12-12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