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杨患胆囊息肉,医生:少数患者可能癌变,1厘米以上需手术
两届奥运会冠军得主孙杨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自己患有严重胆囊息肉仍坚持训练。尽管饱受疼痛困扰,但孙杨在今年澳大利亚冬训期间坚持每天训练至少15小时,“其实胃疼源于自己的老毛病——胆囊息肉,我一直有胆囊息肉,2016年做检查时大概是0.5cm,现在已经到了0.98cm,快1cm了
澎湃新闻 - 胆囊息肉,癌变 - 2017-05-18
“不限号”医生孙曾拯
2018年,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孙曾拯进入了九旬高龄,但他依然奋战在门诊一线,一周坐5次门诊,年门诊量过万人次。孙曾拯是武汉江城皮肤病诊疗名家,有“孙皮肤”之称。而孙曾拯所在的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年门诊量超百万人次。
健康报 - 孙曾拯,医生,事业: - 2018-04-19
Mol Cancer:孙蓬明/杨俊涛/柳江枫合作多组学揭示早期子宫内膜癌新恶性亚群及预后生物标志物
该研究对24例具有不同生存结果的早期子宫内膜样E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后,筛选出13种差异表达蛋白,同时通过单细胞转录组进一步鉴定了2种富集于p53信号通路的蛋白。
iNature - 子宫内膜癌,生物标志物,p53信号通路 - 2024-07-26
孙学军:癌症进化论
随着对癌症细胞基因序列研究的深入,科学家逐渐认识到,即使同一患者体内,癌细胞虽然可能来自一个共同祖先,但基因突变数量和部位不同,说明癌细胞存在多种不同类型,这些突变型出现的时间有先后。这也是癌细胞能迅速产生药物耐受的重要基础,因为不同突变让细胞获得不同表型,获得不同的适应能力。根据这些特征,科学家利用进化论方法研究癌症,并通过数学模型确定联合治疗癌症的策略,理论上这种联合多种药物和手段可以实现
科学网 - 肿瘤,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 - 2016-04-19
孙颖浩:潜心打通“身体水道”
偌大的会场,上千双眼睛“齐刷刷”盯着大屏幕。画面那一端,无影灯下,“啪!”一位身形高大的中国医生将一根狭长的输尿管镜紧扣掌心,手术开始了! 这一幕,发生在第26届世界腔道泌尿外科医学大会现场——中国泌尿专家首次通过直播向世界同行演示手术。手术主刀人,是我国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国家“973”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孙颖浩教授。 上镜、肾盂、探
中国科学报 - 孙颖浩,医生 - 2016-09-02
杨冬梓:良医 作为毕生信仰
1923年,孙中山先生在岭南大学(现中山大学)怀士堂作演讲,先生那句“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的教诲,振聋发聩。勉励着莘莘学子,至今犹在耳畔。
医师报 - 良医,信仰,杨冬梓 - 2018-03-03
Nature Communications:杨运桂/杨鹏远/李伟/杨莹合作揭示m5C调控Th17细胞命运及结肠炎发生机制
研究阐明了小鼠CD4+ T细胞中RNA 5-甲基胞嘧啶(m5C)甲基转移酶Nsun2缺失特异性抑制Th17细胞分化,并减轻Th17细胞诱导的结肠炎发生的功能机制,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
“生物世界”公众号 - 结肠炎 - 2023-02-18
孙天胜:中国脊柱脊髓损伤研究
近20年来,手术、药物、细胞移植以及康复治疗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仍没有改进完全性脊髓损伤(SCI)的临床疗效。近3年我国在脊柱脊髓损伤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尤其是跨界学科的发展,给脊柱脊髓损伤康复及综合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国内不同学术组织都在不遗余力地推进脊柱脊髓损伤的研究。在成绩取得的同时,我们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这也给致力于脊柱脊髓损伤领域研究的同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盼。 国内脊髓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脊柱脊髓损伤,下尿路,Schwartz,排尿功能障碍,Geron - 2015-01-23
孙士东:善用新兴技术,助力专科发展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摘掉身上的种种标签,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位最纯粹简单、热爱医学事业、关爱病人的医者。
北大医疗 - 孙士东,新兴技术,专科发展 - 2017-08-09
胡大一教授谈“孙杨服用曲美他嗪事件”
2014年11月25日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在其官方网站公布:孙杨在5月17日尿检中被查出使用违禁药物曲美他嗪,遭禁赛3个月等处罚。该事件引发众多媒体的报道和网络热议。
国际循环 - 曲美他嗪,孙杨 - 2014-11-26
孙燕院士倡导防癌四原则
孙燕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第一代内科肿瘤学专家,创建了我国肿瘤内科治疗专业。因年少时看过国父孙中山罹患胆管性肝癌去世的切片标本,所以立志学医学习肿瘤学。
新京报 - 中国癌症基金会,孙燕,CSCO - 2012-08-30
孙燕院士:“酸碱体质”决定疾病 纯属谬论
近两年,在出版物和网络中流行着一种“健康新说”——大部分疾病的罪魁祸首都是“酸性体质”,这些疾病涵盖了当前几乎所有常见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甚至抑郁症等,因此提倡食用“碱性食物”。此言论经一些媒体和网络转载,影响了相当一批读者。但《生命时报》记者从肾脏病学、肿瘤学、营养学界权威人士那里得到的信息表明,该言论纯属伪科学,没有丝毫科学根据。肿瘤学家:肿瘤病因与酸碱无关“酸性体质导致肿瘤”是“
MedSci原创 - 体质,酸碱 - 2014-08-24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