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人灵长类研究将成中国脑科学高地
脑科学研究如今已是大国必争之地,美国、日本、欧盟相继斥巨资启动大型脑科学项目,中国如何在这场脑科学竞赛中领先?3月11~12日,香山科学会议在深圳召开以“非人灵长类脑与认知”为主题的第588次学术讨论会,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在会上表示,非人灵长类研究将成为我国引领国际脑科学发展的突破方向,并有可能成为由中国科学家主导的大型国际合作计划。非人灵长类动物与人类在进化上接近,是理解人类脑与认知
科学网 - 脑科学,研究 - 2017-03-14
Nature:死一个少一个!中美科学家联合发现,成年人脑细胞无法再生,珍惜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不断有新的证据表明,人类大脑神经元是可以自我更新的,这无疑给治疗和预防神经系统疾病带来了希望。不过这个希望在今天被暂时打破了。本周《自然》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人类大脑中新生神经元的数量会随发育急剧下降,而成年人则不会产生新的神经元。
奇点网 - 成年人,神经元,胶质细胞 - 2018-03-09
喜讯!南开团队牵头完成介入式脑机接口非人灵长类动物试验
试验是在前期介入式脑机接口动物(羊)试验基础上取得的进一步成果,实现了介入式脑电信号从被动采集到主动控制的技术飞跃,突破了血管内脑电信号采集、介入式脑电信号识别等核心技术。
南开新闻网 - 介入式脑机接口 - 2023-05-06
Proceedings B :环境毒素可能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
在一项最新发表于科学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的研究中,来自民族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for EthnoMedicine)和迈阿密大学脑捐赠库的科学家们表明,慢性接触一种环境毒素可能增加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这项研究为针对阿尔茨海默病、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和帕金森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脑缠结(Brain tangles)和淀粉
生物谷 - 环境毒素,阿尔茨海默病,退行性疾病 - 2016-01-25
Stroke: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损害非人灵长类动物脑实质脑脊液循环!
CSF主动渗透入多脑回动物大脑脑实质内,正如啮齿动物中描述的类淋巴系统。这种实质性CSF循环可被SAH严重损伤。
MedSci原创 - SAH,CSF,脑实质 - 2017-05-20
世界最大全脑神经元三维数据库建成
神经元作为大脑的基础组成单元,对研究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以往,受神经元标注和成像技术的局限,得到的图像有较高的噪声和不均匀的信号。9 月 15 日,在东南大学举办的 2019 神经元重建及应用国际研讨会中,科技日报记者获悉,东南大学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研究院及东南大学 - 艾伦研究所脑数据联合中心,近日开发了一套基于 VR 和 AI 技术的开源精准数据标注系统 TeraVR,在全脑水平上重建出目
科技日报 - 神经元 - 2019-09-30
Stem Cell Rep:动物所利用胚胎干细胞分化的神经细胞改善帕金森猴运动障碍
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胡宝洋课题组与周琪课题组合作在Stem Cell Report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Human Clinical-grade Parthenogenetic ESC-derived Dopaminergic Neurons Recover Locomotive Defects of Nonhuman Primate Models of Parkin
中科院动物所 - 帕金森,胚胎干细胞,猴模型 - 2018-07-02
Stem Cell Rep.:中科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利用胚胎干细胞分化的神经细胞改善帕金森猴运动障碍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胡宝洋课题组与周琪课题组合作在Stem Cell Report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Human Clinical-grade Parthenogenetic ESC-derived Dopaminergic Neurons Recover Locomotive Defects of Nonhuman Primate Models of Parkinson’s Diseas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 - 中科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利用胚胎干细胞分化的神经细胞改善帕金森猴运动障碍 - 2018-06-23
Nature重磅 |受伤后再也不怕疼?镇痛新靶标STING
疼痛感,是刺激大脑多巴胺分泌以激活兴奋性的过程,该过程可以提示生物体目前正存在潜在的威胁,从而辅助宿主开启防御系统。然而,对于伴有各种慢性疼痛的病人而言,如何能够缓解长期的疼痛感知,极为必要。
MedSci原创 - 疼痛 - 2021-03-23
最新Neuron文章:活体双光子成像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希望能了解我们人体在清醒状态下的大脑活动规律,但要实现这一点并不容易,近期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在清醒猴认知行为条件下,最终实现了稳定时间超过6个月的双光子成像,这无疑为神经科学研究带来了新希望。
生物通 - 活体,双光子成像 - 2017-02-27
中科院神经所获突破性研究成果 揭示精细视觉编码新机制
国际神经科学顶级期刊《神经元》日前在线发表了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王伟研究组的最新突破性研究成果。研究发现,编码局部精细视觉信息的神经元不仅存在于大脑初级视觉皮层,而且聚集成群存在于中高级视觉皮层。该研究不仅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灵长类大脑的工作原理,还将为神经计算、类脑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人工智能信息处理提供新的理论指导和依据。
解放日报 - 神经,视觉,大脑 - 2018-04-11
Nat Nuero :猴脑前额皮质神经细胞记录奖励信息
Michael Platt等人发现猴脑中一个名为扣带回前部的特殊区域会对猴子获得奖励或者将奖励赠予其他动物的行为产生反应。
中国科学报 张笑 - 猴脑,前额皮质神经细胞 - 2013-01-09
BioRxiv:利用基因疗法首次实现灵长类大脑原位神经再生
团队成员将一种崭新的NeuroD1基因疗法应用于非人灵长类猕猴脑中风模型,将脑内胶质细胞原
MedSci原创 - 基因疗法,大脑原位,神经再生 - 2019-11-08
Stem Cell: ES细胞改善帕金森病症状
日本京都大学再生医科学研究所高桥淳副教授的研究小组成功地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培养出神经细胞,并将其移植到患有帕金森病的猿猴脑中,使得原先几乎瘫痪的猿猴能够来回走动
科技部 - 帕金森病,ES细胞 - 2012-09-11
PLoS One:IL-3可能是大脑容量“遗传密码”
如人类的大脑容量是旧大陆猴-如猕猴脑容量的20.6倍,长臂猿的14.4倍,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黑猩猩的4.
中新网 - 脑容量,遗传密码,人类,大脑容量 - 2012-12-26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