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屑病生物治疗专家共识(2019)
生物制剂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解决重症、难治以及特殊类型银屑病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何合理、有效、安全地使用生物制剂已经成为临床工作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为此,我国银屑病诊疗领域部分专家依据国内外研究数据和临床经验,结合中国银屑病患者的特点,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制订本共识,从主要生物制剂的应用原则与方法、疗效与安全性特点、患者的筛查与监测、常见问题与对策以及特殊人群应用的注意事项等方面
网络 - 银屑病,生物治疗 - 2020-01-27
《中国银屑病生物治疗专家共识(2019)》解读
本文通过对《中国银屑病生物治疗专家共识(2019)》解读,为临床医师采用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提供帮助。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 - 生物治疗,银屑病 - 2022-11-25
急性乌头类生物碱中毒诊治专家共识
本专家共识首先经过编写委员会专家组讨论,采用改良Delphi法达成共识的推荐意见,并向急诊医学及相关专业的专家发放问卷。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急诊医学,乌头类生物碱 - 2022-09-14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
心衰生物标志物可以辅助心衰的预测、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指导治疗,对心衰的防治非常重要。钠尿肽是发现最早和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0,43(2) :130-141. - 心力衰竭 - 2020-06-05
非生物型人工肝设备与技术专家共识
人工肝支持系统(简称人工肝是暂时替代肝脏部分功能的体外生命支持系统,为肝衰竭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其中非生物型人工肝(NBAL)
中国医学装备 - 非生物型人工肝 - 2023-04-12
专家热议《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
近日,在南京举办的《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媒体专访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主任解立新教授、解放军南京总医院呼吸病研究所所长施毅教授以及浙江省人民医院检验中心主任周永列教授从不同角度对
中国科学报 - 热议,感染,生物标志,临床意义 - 2017-08-10
2023专家共识 | 脊柱关节炎生物制剂靶向药物治疗专家共识
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安全有效地使用靶向药物提供指引,提高我国SpA的规范治疗水平,本共识提出了13条推荐意见,仅供参考。
生物制剂Biotech - 脊柱关节炎,生物制剂靶向药物 - 2023-06-11
肝脏移植生物样本采集与保藏技术专家共识
本共识在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科研及生物样本库等各领域专家的实践经验,经反复讨论后达成本共识,为肝脏移植生物样本的采集与保藏技术提供参考。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 生物样本,肝脏移植 - 2023-10-21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过程的生物安全风险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临床微生物学学组就如何根据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流程和性质,选择必要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评估可能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以及采取降低风险的针对性措施和有效性评价制定本共识。希望临床微生物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1,44(09) - 微生物学,生物安全 - 2021-09-28
中国银屑病生物治疗专家共识(2019)
生物制剂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解决重症、难治以及特殊类型银屑病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何合理、有效、安全地使用生物制剂已经成为临床工作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为此,我国银屑病诊疗领域部分专家依据国内外研究数据和临床经验,结合中国银屑病患者的特点,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制订本共识,从主要生物制剂的应用原则与方法、疗效与安全性特点、患者的筛查与监测、常见问题与对策以及特殊人群应用的注意事项等方面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9,52(12):863-871. - 银屑病,生物治疗 - 2020-01-27
临床微生物检验诊断报告模式专家共识
临床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对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细胞学特点、微生物形态学特征等对可能感染的病原体进行诊断,实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微生物形态学检验报告仅对显微镜下微生物形态进行简单描述
中华医学杂志.2016,96(12):937-939. - 微生物检验 - 2016-03-28
科济生物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式揭牌
美通社 - 2017-08-01
2016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验方法专家共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食源性致病微生物跨国传播的风险也日益剧增。加强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监测和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相关组织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6,50(10):850-852. -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验 - 2016-10-22
2016 中国临床微生物质谱应用专家共识
我国2012年《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发布至今3年余,对临床诊疗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期间国际上关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理念发生了一些重要的改变,我国在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细菌流行病学调查及耐药菌监测方面也积累了大量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数据。因此,参考美国感染病学会(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IDSA)《发热和中性粒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0):Ⅰ-V - 临床微生物,质谱应用 - 2016-08-29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