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药免疫细胞,打击脑部肿瘤
近期,由中国药科大学的莫然教授和张灿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嗜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作为药物载体,运载脂质体包裹的化疗药物紫杉醇(paclitaxel,PTX),在小鼠中成功地抑制了手术后胶质母细胞瘤的复发。嗜中性粒细胞是人类血液中最丰富的白细胞群体,它能准确地迁移至急性损伤组织和炎症部位。研究人员巧妙地利用嗜中性粒细胞这种对炎症的趋向性以及可穿越血脑屏障的特点,与肿瘤术后切除部
X-MOL - 免疫细胞,脑瘤 - 2017-06-27
无出血溶栓新方法——载药微泡
靶向载药微泡(TT-MB), 由融合结构组成,包括尿激酶, 超声可视的增强回声微泡, 和特异性靶向血栓的活性血小板特异性单链抗体,这种载药微泡可以诊断和治疗血栓。
生物谷 - 溶栓,载药微泡 - 2015-05-11
包俊敏:下肢动脉载药器具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下肢动脉疾病临床治疗近年来最大的变化就是载药器具的兴起,但任何一种治疗方式都有其利与弊。无论是股腘动脉还是膝下动脉,原发病变还是再狭窄(ISR),长病变还是短病变,很多情况下离不开载药器具的应用。
门诊新视野 - 下肢动脉疾病,载药器具,现状与展望 - 2020-12-31
抗癌纳米材料多级载药系统令药物定向进入肿瘤深层
3分钟后,等候在肿瘤部位的“药匣子”打开,抗肿瘤药物快速均匀地渗透到肿瘤深层组织。4小时后,肿瘤细胞陆续凋亡。
新华网 - 纳米材料,抗癌,靶向 - 2018-07-12
ACS Nano:纳米颗粒能直接载药入癌细胞核
美国西北大学的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个简单的星形黄金纳米粒子可以将药物直接递送进入癌细胞的细胞核中。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ACS Nano杂志上。论文主要作者是Teri W. Odom博士。 科学家们正在越来越多地关注细胞水平上用纳米技术来对抗疾病。虽然纳米技术具有相当大的设计挑战性,但纳米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靶向治疗手段。 现在,西北大学研究团队首次发表报告称他们制造了一个简单的纳米粒子可以针
生物谷 - 肿瘤,癌症 - 2012-04-10
喝奶边吃药,新型载药系统助力儿童HIV感染者治疗
最近来自宾州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别出心裁的开发出了一种基于酪蛋白的载药系统,能够成功运输治疗艾滋病药物Ritonavir。 酪蛋白主要存
生物谷 - HIV感染,喝奶,吃药 - 2014-11-17
ADV FUNCT MATER:新型介孔载药体系,智能化的药物自我控释!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MSNs) 由于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载药效率高和可控释放等优势,使得其在药物递送系统、纳米医学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对于MSNs纳米载药材来说,临床的实际应用是需要药物载体在到达病灶部位之前做到药物“零释放”以及到达病灶
MaterialsViews - 介孔,载药体系,自我控释 - 2017-05-28
Drug Deliv:深圳先进院开发出治疗胎盘绒毛膜癌靶向纳米载药系统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殖健康研究室副研究员范秀军与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蔡林涛等合作,成功开发出治疗胎盘绒毛膜癌的靶向硫酸软骨素(CSA)纳米载药系统,能特异地快速到达肿瘤部位,杀死癌细胞
深圳先进院 - 胎盘绒毛膜癌,靶向硫酸软骨素,纳米载药系统 - 2018-04-03
Am J Dent:载药纳米粒子的抗菌就抗菌膜形成能力分析
本研究旨在对比洗必泰、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与负载万古霉素的银、二氧化钛和铁纳米颗粒的抗菌效果,并探究纳米颗粒对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临床和标准菌株的协同抗菌和抗菌作用。研究人员从66名3〜5岁儿童收集变异链球菌和血链球菌菌株,然后将其暴露于氯己定、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以及装载万古霉素的银、二氧化钛和铁纳米颗粒中,通过微量稀释和盘扩散测试评估抗菌活性,1至5分钟后计数菌落形成单
MedSci原创 - 2017-11-29
Int J Nanomed:新型纳米载药系统可更好的抑制乳腺癌细胞
抗癌金属复合体的纳米给药系统的合理设计和构建是提高肿瘤细胞中药物的溶解度、渗透性以及停留率的重要策略。
MedSci原创 - 纳米材料,靶向给药,乳腺癌 - 2017-08-10
新纳米载药系统成功用于恶性肿瘤治疗
近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CS nano和Biomaterials相继报道了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制的新型纳米载药系统在恶性肿瘤治疗及其生物安全性评价方面取得的新突破。
纳米,肿瘤 - 2010-11-23
J Colloid Interface Sci:混合水凝胶不仅可载药还可抗菌
水凝胶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3D材料,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其可作为药物和细胞载体及递送进行应用。本研究中,我们报告了一个可注射的胶体水凝胶,直接由氧化石墨烯(GO)和热敏纳米凝胶(tNG)制备。羧基和氧乙基之间的pH依赖性氢键相互作用可使得GO和纳米凝胶之间形成可逆组装。水凝胶是可塑的,可以成型为不同的形状,随着pH和温度的变化其机械强度可调。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该混合水凝胶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且作为支
MedSci原创 - 石墨烯,水凝胶,抗菌 - 2017-12-04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